远洋水手_第二十七章畅游巴拿马运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畅游巴拿马运河 (第3/3页)

大更厚更实的一团,时而分裂成更小更薄更美的一朵。阳光,一丝一缕,从西边的云缝里探出小脑袋;细雨,一点一滴,挟裹着东边的来风,密密斜斜地缝补着眼前的世界,竭力拉近天和地之间的距离。刹那间,一道透明的雨帘横亘眼前,二副那原本2。0的视力迅速降到0。5。加通湖内交通拥挤,既有锚泊船,也有在航船只。船与船相互尾随,之间的距离不足1海里。“哦,这该死的雨啊,你快给我停下来…”引水忍无可忍,开始诅咒。不一会,老天果然止住泪水。霎时,只见云随风走,阳光见缝插针,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前方的湖面上。船从拱形的彩虹下方穿过,人的心情也跟着走进一片如诗如画的曼妙意境。

    船像脱缰的野马在加通湖内快步跑了一个半小时后,进入一条迂回曲折的羊肠小道。原本就很窄的河道里,疏浚船正在两旁作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碰撞或搁浅。好在舵手技术精湛,让大家免去了后顾之忧。夹岸的山坡上,许多挖土机和运土车忙忙碌碌,往来穿梭。一座座山峁,渐渐被他们夷为平地。睹物伤情,二副想起了中国寓言故事里的愚公,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船紧贴着肠壁缓缓蠕动近两个小时后,一座斜拉桥兀立眼前。两根粗壮而浑圆的水泥柱,洞穿厚实的桥身。而一条条斜拉索,犹如人胸前的经脉,被水泥柱撑离了皮rou,形成两座坚挺的小山峰,构勒出属于美女的迷人曲线,越发令人浮想联翩。

    船拖着眷恋的脚步,从两座桥墩之间的夹缝里缓缓驶过。前方1海里和2海里处,分别设有一道船闸。船闸紧咬牙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式。船将借助这两道船闸作一次极其安全的“蹦极跳”一下子跳进26米以下的太平洋。

    第二道船闸分两段。船进入第一段后,闸门迅速关闭,紧接着开始排水,船急速下降,两旁的铜墙铁壁越升越高,头顶的天空越缩越小,人仿佛成了井底之蛙。

    船闸宽33。52米,而船宽32。26米,两边的富余宽度不足两尺,稍有不慎,船就会擦着墙壁走。刚开始,船乖乖地走在船闸中间,不偏不斜。陈青山用rou眼目测了一下船舷与岸壁之间的距离,不多不少,正好接近两尺,遂忍不住夸道:“这引水技术不错!”谁知引水禁不住夸奖,陶醉之余慢了半拍,船的屁股一下子甩过来,和墙壁吻在了一起。顿时,火星迸溅,伴随着一声痛苦而沉重的呻吟刺穿耳鼓,一股刺鼻的糊味在空中迅速弥漫开来。

    待糊味散尽时,船已抵达第三道船闸。第三道船闸前方1海里处,建有一座大桥,被命名为“BridgeoftheAmericas(美国桥)”旨在纪念美国人建河有功。美国桥气势磅礴,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一盏盏闪烁的霓虹灯,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桥的四周,越发显得珠光宝气。细看,美国桥宛如一张弓,弓背朝上,而横跨运河之上长约千米的桥身犹如一支长箭,悬于弓的下方。弓箭倒映在水中,给人一种杯弓蛇影的错觉。船从弓箭下方缓缓驶过,令人浑身上下不寒而栗。直到水中的蛇影被梨铧般锋锐的球鼻首撕成碎片飞向两旁,船员们不禁为自己的庸人自扰哑然失笑。

    过了美国桥,船上了一条长约4海里的主航道,犹如车上了高速路。路宽且直,一直延伸到运河南部的锚地。引水念着自己的情人,归心似箭,于是急匆匆召来引水艇,打道回府去了。

    离开运河,穿过船只密集的锚地,大海的胸膛渐渐变得宽阔起来。害羞的太阳早已躲到西边的山坳里,夜色正从四周向中心聚拢。远处的海岸线仿佛水墨画中的线条,只现出淡淡的轮廓。身后的巴拿马运河,渐渐浓缩成一个小小的点,透过瞳孔定格在船员们的心中。

    望着停泊在锚地等候过河的百十只巨轮,想起交通拥挤不堪重负的巴拿马运河,二副禁不住感慨万千。现在每天约有60条船过河,以每条船6万美元计算,收入相当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仅运河一项收入,就占巴拿马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由于受船闸宽度限制,世界上每一家造船厂都不得不量体裁衣,为巴拿马运河定做巴拿马型的船舶。鞋子,可以根据脚的尺寸设计,而一旦要求脚按照鞋子的尺寸生长,自然有悖常理。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设师们当初将目光看远一点,胆子放大一点,步子迈宽一点,后代人将受益无穷。

    据说,大多数巴拿马人都积极主张在本世纪建造一条更宽更深更先进的巴拿马运河,用以解决交通瓶颈问题。也有一些保守派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向神话挑战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其实,现在看似遥远的神话,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毕竟,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最终还是要粉碎并创造更多的神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