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助手_第193章大炼钢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大炼钢铁 (第1/3页)

    第193章大炼钢铁

    5000112529第193章大炼钢铁

    为了尽快将智脑里的科技和智脑本身的制造技术研究出慎方法,许寒又在新办公大楼附近买了一块地皮,用于建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基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大部分依靠小助手的推算得到科学原理。

    这样,科研基地里的试验设备将会占地很广,包括大量各国都在投入的尖端电子物理等试验设备。为此。许寒将这个科研基地建造在附近一座山脚下,离新办公大楼有几公里的路程。

    许寒一不做二不休,为了把科研基地和办公大楼联系起来,中间的地皮全部买了下来,把这一块全都用于建造科学城,各种无污染厂,花园楼房等各种相关设施和楼房都开始施工。

    滨海市政府见到这种情况,大开绿灯,能够崛起一座科学城,造成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而且寒芸集团在这里建造的工厂全都是环保产业。本来这块地皮是一片邻近科技国的待开发区,附近有一座风景不错的山峰,这一切都被划入了寒芸集团的开发范围,和不远处的科技园连接起来。

    似乎进入了大跃进时代,寒芸集团全线开工,首先建成是一座设计年产量达一千万吨的硅元素结晶钢厂。并打通与不远处港口的轨道直连通道,对外宣称是新材料工厂。先期所有生产材料都用于工程建造。

    干万吨的设计产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一般的钢铁厂也不过如此产能。

    之所以让许寒决定进入工程建造行业,把类钢铁新材料推广到这类市场,是因为最近被铁矿石谈判给闹的心烦,加上安玉一直对他不理不睬的,心下一狠,不再管这些解铁厂的死活,开始直接进入这个市场同建材钢铁竞争。

    不仅如此,滨海的这家大型工厂只是其中一家,衡水市也早就已经有一家大型的工厂开始生产了,同时他还计发全国交通便利的地方再建造三座简单配方的生产工厂,也就是只会生产类钢铁建材这种新材料,用于代替建筑物里各种型号的钢筋。实际上就是纯粹意义上的钢铁厂。

    困扰中国钢铁界的去年铁矿石谈判依然未果,今年的谈判却已经让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钢企与三大矿业巨头间激烈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入正面对决。三大矿商依靠垒断地位“欺负”中国钢铁企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矿两价,在全球矿石需求低迷的时候居然还要提价卡中国钢企的脖子。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铁矿石进口量占了全球需求的一半,但是庞大的市场不但没有掌握铁矿石进价的主动权,反而被对方屡屡胁迫涨价。更尴尬的是,其他国家和铁矿石供应商谈判的时候,中国却被晾在一边,理都不理,直接涨价。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大部分原因都在于中方自己。混乱的谈判机制,不懂规矩,妄想走潜规则,更悲哀的是将先保量,后谈价的心理都让人家看中了,这些都是中方陷入被动的原因。

    眼看这一幕闹剧还不收场,许寒再也看不下去了,既然这些钢铁企业掌握不了主动权,把钢铁市场的成本搞的这么高,利润还被国外袭断巨头赚走了这么多,接下来就看寒芸材料如何破局。

    他加快了硅元素结晶钢厂的建设。同时在媒体上制造舆论,宣扬新材料比钢铁建材更优的性能,同时将正在用新材料建造的公司设施宣传了出去,更重要的是将三家正在建设的年产一千万吨的工厂也曝光了。调侃说大炼钢铁,再来一次大跃进。

    工厂的建设步伐很快,完全不像传统的钢铁工厂,一旦建成,工人的上岗培也十分简单,除了负责各种技术管理的工程师,大部分事情都是仪器控制。

    这个消息引发了钢铁企业的恐慌。同时投产三家一千万吨的工厂,能够做到这种实力的很少,更恐惧的是,这种材料的确像宣扬的那样,全面压倒目前的建材钢铁。

    无论是硬度、耐磨性、韧性、耐腐蚀性,等等各种属性,都优于普通建材钢铁,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它的价格比目前建材钢铁的市价还要便宜一点,这还是许寒故意放松了价格紧逼的策略。

    在国内的舆论宣扬自然是不够的,许寒故意在国际上宣扬钢铁过时论,新材料完全可以替代钢铁,这种观点引起了行业震动,更让矿业巨头感到恐慌,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是一定存在的,如今遭到这种新材料的冲击,很多小钢铁厂不想关闭也得关闭了。随着新材料不断流入市场,经过市场检验之后,已经有多家建筑集团公司与寒芸材料公司联系业务,在某些建筑领域采用这种材料。

    对许寒的动作这么快,上头已经让莫少将质问,这样造成了钢铁行业的震荡,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要求许寒放缓厂建设步伐,一步一

    来

    对于这个要求,许寒只说了一句:“行,本来我想每个省都建设一家工厂,以满足整个国家的需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现在我放缓这个步伐,那么就只暂时建设五家千万吨级的吧。如果上头觉得这样还不行,那就继续被矿业巨头垒断价格吧。”

    莫少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