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修鞋师傅希望什么样的儿媳妇 (第1/4页)
修鞋师傅希望什么样的儿媳妇 一位修鞋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北京城中轴线所穿过的地方,由北而南,依次有:钟楼、鼓楼、后门桥、地安门(门已拆除不存)、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门外大街、珠市口、天桥、永定门(门亦拆除不存)。其中外地人所最不熟悉的,恐怕就是后门桥了。该桥在鼓楼和地安门之间的街道中段,古时叫万宁桥,又名澄清闸。从什刹海前海流出的水,穿过此桥,拐向东南,经东步粮桥进入皇城东南,再汇入到通惠河——永定河的支流中去。现在此桥还存有汉白玉的桥栏,只是桥下已经无水,成为一座旱桥了。什刹海前海中的水如今不再往后门桥下流,而是经暗沟流人北海公园的北海,再经中海、南海,汇入天安门前的金水河,又经过一段暗沟,汇入到东便门的泡子河中,再泄入到通惠河里去。 后门桥当年的景色,据志书记载,颇富野趣。元朝有个张翥吟诗曰:“立马金桥上,荷香出苑池。石桥秋雨后,瑶海夕阳时。深树栖鸦早,微波浴象迟。烦襟一笑爽,正喜好风吹。”如今的后门桥,却完全是闹市景象了。桥西有一家“合义斋”饭馆,除卖正餐炒菜外,附设小卖部,专营北京风味食品炒肝和灌肠。桥东则有一家食品店、一家牛rou面馆,新近还出现了一家青年人合资经营的“燕京书店”这样,后门桥两侧可以说物质、精神两种食粮都不匮乏了。 荀磊的父亲荀兴旺师傅,就在后门桥西南的人行道上摆他的修鞋摊。整个摊子由两只油漆桶和几扇可以折叠的木板组成,收拢可以放到自行车后架上驮走,打开则有一两米长,上面陈列着备用的大小鞋钉、铁掌、皮料、人造革料、模压塑料块以及成型的鞋底、鞋跟,等等。摊子摆开后,荀师傅便将一幅印有“修理皮便鞋”字样并附有个体营业执照号码的白布,系在摊前。没有活时,他便端坐在摊后,戴着一顶帽子(冬天是栽绒帽,春秋是布便帽,夏天是短檐草帽),膝上搭着一块厚重的劳动布;修鞋时必不可少的“独角蛟”(铁制,下头有供脚踩着以便固定的横向底座,上头是竖向的一个厚铁脚掌,以便将待修的鞋套上去cao作)倚在两腿之间,手里握着一只用麻栗疙瘩自制的大烟斗,悠闲地抽着叶子烟;来了活路时,他便将那大烟斗搁下,麻利地cao作起来。 这天荀师傅八点多出摊,摆开摊就来了不少大活——有打前后掌带换跟的,有缝前帮带粘内垫的,送活的人还都挺急,巴不得立时就能修好上脚。荀师傅拿过活就做,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过一个钟头来拿吧,我尽可能给整旧如新。”人家走了,他戴个老花镜,两眼只瞧着“独角蛟”上的鞋,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忙个不停。 荀师傅做活的时候,不但看不见周围的一切,也听不见周围的声响。所以,当那辆里头坐着孟昭英和詹丽颖的迎亲汽车驶过后门桥时,他一点也没有发觉。 街上的另一个人却注意到了那辆汽车,而车里的人也看到了她,她们之间甚至还匆匆地打了个招呼。那便是骑着自行车由南而北的冯婉姝。 冯婉姝和荀磊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她刚从北京外语学院西语系毕业。他俩语种不一,工作内容有时却相通。他们俩真是一见钟情,热恋之中,他们只顾互相欣赏,虽然说了许许多多的话,却全然没有问及过对方的家庭。在向家庭公开关系之前,他们活动的地点,一不是电影院和剧场,二不是公园。他们专找那种不用买票、出入方便、易被人们忽略的“小风景”去缠绵。常去的地方有故宫后面的筒子河边、王府井大街斜对过的正义路林yindao、什刹海的银锭桥畔、中国美术馆东侧的绿地等等。他们在荫蔽的角落里紧紧地拥抱,互相微闭着眼睛寻找对方火烫的嘴唇,心里弥漫着浓郁的诗意。等最热烈的感情迸发完以后,他们渐趋冷静,于是,不知是从哪天开始,荀磊向冯婉姝学起西班牙语来,而冯婉姝也便向荀磊请教起英语来。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充满了戏谑的,比如荀磊问:“西班牙人怎么称呼月亮和星星?”冯婉姝告诉他了,他熟记几遍后,冯婉姝便反问他:“英国人怎么称呼枫树和红叶呢?”他答了,冯婉姝也熟记了几遍,于是双方开始造句。荀磊用西班牙语说:“我爱月亮、星星,不爱你。”冯婉姝便紧接着用英语说:“我爱枫树上的红叶,讨厌你。”双方语法上自然都有错误,于是互相激烈地指责,其间荀磊会用英语咕哝一句,冯婉姝便会追问他究竟何意;而冯婉姝也会用西班牙语娇嗔一句,荀磊也便忍不住逼问她究竟埋怨的是什么。这样,闹到最后,他们双方又都学会了不少单词和句式,于是一个伸展着腰肢,一个摇晃着披肩发,都说“累死了”然后少不得便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把西班牙语和英语混杂一起说:“我爱你,爱得要死!” 他们当然谁也没有死。他们活得有滋有味。终于有一天,他们理智起来了,认识到爱情的归宿必然是一个由他们两人组成的家庭,而这个家庭又必然要同他们各自已有的家庭相联系,于是他们这才开始介绍自己和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他们是不是太浪漫了一点呢?是不是太超凡脱俗了一点呢?也许,使他们这样处理个人感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他们都读了太多的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学作品吧? 荀磊告诉冯婉姝说:“我父亲是个修鞋匠。” 冯婉姝笑嘻嘻地说:“别臭吹了!你有什么资格自比安徒生?”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是鞋匠的儿子。冯婉姝确确实实没有丝毫鄙弃修鞋匠的意识,无论是丹麦的还是中国的,修鞋匠在人格上与她,与所有的人,都是绝对平等的。但她过去完全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她觉得就凭荀磊那地道的英国绅士风度,他父亲起码也得是个中学教师。 荀磊重复地说:“我父亲真的是个修鞋匠。” 冯婉姝一看荀磊眼神,就明白他并不是开玩笑。于是她收敛了嬉笑,把靠在他肩膀上的脑袋调整得更舒适,闭上眼睛说:“你爱他吗?把他的情况细说说吧!” 荀磊便抚着她一头柔软的长发,徐徐地对她说:“我父亲叫荀兴旺。我们老家是河北博野。我爷爷早就去世了,奶奶带着我两个姑姑和我爸过日子,苦得不得了。爸爸后来就加入了八路军。那时候他才14岁,枪比他人还高半头。后来他是解放军里最普通的战士,参加过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你知道八一电影制片厂前些时候拍过一部故事片,就叫《解放石家庄》吗?你自然不知道。你照例不看这样的电影。我也一样。主要是这样的片子艺术上贫血贫得太厉害了,对吧?可电视上放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爸爸看得津津有味。他坐在我们家他自己打制的沙发上,手里攥着他那麻栗疙瘩旋成的大烟斗,脑袋前伸着,聚精会神地从头看到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