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第3/5页)
萧琼华立即摇摇头说:“以前我还相信这说法,现在经过老龙潭听到了‘了净’与‘松峰’的谈话后,我的想法又完全改变了!” 小虎一听,恍然似有所悟的急声说:“哇cao!你是说‘了净’为免和兰小姬当场对证,假意暗中放走胡虎,实际则尽速将胡虎送往崆峒,给‘玉虚’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话未说完,萧琼华已插言说:“这只是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配合‘了尘’等人的叛谋,而设法先将兰小姬置死,除去他们一大阻力!” 小虎一听,深觉有理,不由焦急的说:“哇cao!这么说,兰小姬的处境的确很危急了?” 萧琼华颔首,说:“这要看‘玉虚’憎恨你的程度,是否高于爱护兰小姬之心!” 小虎似有所悟的说:“哇cao!你是说,如果‘玉虚’恨我之心,超过了对兰小姬的爱护,就会在愤怒之下,杀了兰小姬?” 萧琼华立即镇定的颔首说:“不错!” 小虎不由焦急的问:“哇cao!这么说,兰小姬岂不是早已不在人世了吗?” 萧琼华淡淡的说:“我想她这时仍在途中还没到吧!” 小虎听罢,也不答话,起身就急步向厅外走去。 萧琼华一见,不由急声问:“喂!表弟,你要去那里?” 小虎止步转身,说:“哇cao!我去找李舵主,要他以飞鸽通知那方面的分舵,要他们即时将兰小姬和严七截住…” 话未说完,萧琼华已冷冷的,说:“正好,又给她加上一条‘通敌叛派’之罪!” 小虎听得一楞,不由沉声问:“哇cao!安怎讲(怎么呢)?” 萧琼华立即肃容解释说:“一进陕西境界,已是崆峒派总坛的势力范围,虽然也有‘风神帮’的人员活动,但已处处受到监视!” “假设我们派人前去警告,兰小姬听不听我们暂且不说,至少全部落入崆峒派眼线的眼里…” 小虎立即不以为然的说:“哇cao!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使他们看到了,兰小姬已转道走了!” 萧琼华冷冷一笑说:“兰小姬不是平凡人物,崆峒派总坛的人,那一个不知,那一个不晓,她和‘风神帮’的接头后,突然改道不回崆峒了,你想会有什么后果!” 小虎一听,不禁有些生气的大声说:“哇cao!照你这样说,我们就任由她前去送死了?” 萧琼华依然好整以暇,柔情万千的说:“当然不会,我们可以,马上动身追去!” 小虎沉哼一声说:“哇cao!等到我们到达,兰小姬的尸体恐怕早凉了!”萧琼华一听,也有些不高兴的说:“那能那么快?兰小姬是‘玉虚’亲手裁培,费了他十多年的心血,那能就一怒之下,不问个一清二白就将人杀了?” 小虎一听,立即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笑说:“哇cao!看你方才说得那么急迫,真吓人…” 话未说完,萧琼华已冷冷一笑,暗含讽讥的说:“不是我说得急迫,而是兰小姬对你太重要了!” 小虎知道要打翻醋坛子了,顿时惊觉自己的举止,的确表现得太迫切了,于是,俊面一红立即有些歉意的讪讪说:“哇cao!救人嘛,俗语说:‘救人如救火’…” 话未说完,萧琼华已淡淡的说:“没有那么急,兰小姬也有嘴巴,她也会向‘玉虚’解释!” 小虎一听,深觉有理,因而愈显得自己沉不住气,想想当着表姐的面,对另外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表示出过份的关心,她的心中该是什么滋味? 如此一想,似乎又增长了不少经验。 只得望着萧琼华,表示漠然的问:“哇cao!我们什么时候动身由jiejie自己决定,小弟绝对听从!” 萧琼华一看,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时候,又觉得他仍像一个大孩子,只得举手一指厅外,说:“急也不在一顿饭的时间,我们吃了饭再走也不迟!” 小虎回头一看,发现两个店伙每人提一个大提篮,已将午饭送来。 两人匆匆饭罢,立即通知店伙备马,两人又计划了一下路线,迳自走出店来。 小虎经过了店中的教训,不敢再表现的那么急切,但是萧琼华,并没有丝毫借故拖延行程之意。 反而,有时趁月白风清之夜,萧琼华主动决定星夜兼程,小虎心切师仇,自然并不反对。 饥餐夜宿,星夜兼程,行行复行行,这天中午,两人已飞马出了四川边境的大城——峪关口。 陕西西安,有古都之称。如果说黄淮大平原,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则西安便是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堪称为中国第一大古都。 西安北临渭水,南阻秦岭,带山砺河,外围险固。 自周秦而还,以迄隋唐,都建都于西安附近。 古时以西安建都,主要是基于军事形势,这一带是一水横流,群山四抱,四围满布险关要隘,俗有雄关百二之誉。 举其要者:东有潼关,函谷;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 函谷距长安只四百里,为秦时东部马其诺防线,苏秦谓‘秦东有函谷之固’,列国不敢正视。 大散关为通川陕要道,在宝鸡西南陈仓山附近,三国时之陈仓故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方武关在商县西一百八十里处,苏秦说楚威王时称:“秦军一出武关,则鄢郢动矣!”足见武关对荆楚安危关系之重大。 萧关则在甘肃固原,为防蕃之要津。 同时渭河流域,农业发达,人口繁多,为当时的大粮仓,故顾祖禹云:“然则建都者当如何?曰,法成周而绍汉唐,吾知其必在关中矣!” 所以周秦、西汉、西晋、北周、西魏、隋、唐均设都于此。 一进入陕西境界,‘风神帮’的分舵已极少了,想是因为怕鞭长莫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