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你真的要离开我吗 (第2/2页)
人共同到达了灵魂的巅峰,一起颤抖,一起沉醉,一起沉沦在无边的**里。 韩静好第二天醒过来看着满脸的红斑,本来计划去实习,可是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没办法见人啊…“你可以画画啊。”赵聖南给她出着主意。 赵聖南其实希望韩静好能有多一点的作品,这样将来可以为她办个画展,以她的画风,以他的财力,她定能出名。 韩静好想起了赵聖南的一个房间里的作品,满满的都是韩静好的画像:“我们一起画怎么样?” “我为你弹琴,你作画,怎么样?”赵聖南忽然这样说。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原来就是这样啊。”韩静好笑着说,是那样的开心。 下午的时候钢琴和画具都已经过来了,在病房里放置好,使得病房看起来不像是病房,更像是家。 钢琴是Baldwin,由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公司制造,韩静好小时候一直梦想拥有这个品牌的钢琴,Baldwin的三角钢琴有两项引人注目的装置:一是铁骨架螺柱,二是挂弦管。音质上强调基音与低泛音的色彩,音量上则追求戏剧化的音响效果。而这两点都是韩静好很看重的。 画具韩静好只让买了毛笔,其他的韩静好让张妈从别墅取了过来,毛笔是周虎臣毛笔,韩静好最喜欢的品牌。 “聖叔叔,弹一曲怎么样?”韩静好撒着娇说,脸上的红斑竟然使得她眉眼妩媚,有一种女人该有的媚态。 赵聖南坐在钢琴旁,修长白皙的手指放在钢琴上,他熟练的按着黑白键,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缓缓泻出,流畅而充满感情。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meimei。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韩静好懂,他是在告诉她,他爱她。 赵聖南弹钢琴姿态自然很优雅,像一个王子一样,沉着美好。 你是我的爱丽丝,唯一的爱丽丝,你懂我为何弹奏它么?致爱丽丝就像是中国古代的《越人歌》,我爱你,你可知?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细软的阳光洒在了黑白键上,音乐缓缓的流泻而出,色调明朗,赵聖南安静的弹奏,优雅而高贵,琴声欢快,一个美丽的女子深情的望着俊美的男子,从他弹出第一个字符,韩静好就知道那是《致爱丽丝》,她欣喜,喜悦的模样很自然的流露出来,画面定格在这个午后,美好缱绻。 琴声已经停止了韩静好还沉醉在赵聖南的琴声里,虽然这是入门的钢琴曲,可是由赵聖南弹出来,竟然弹出来了不一样。 “被本公子迷住了吧?注意你的口水!”赵聖南走到韩静好面前说,揉了揉她额前细碎的头发。 “赵聖南,你混蛋!我根本就没有口水。”韩静好擦了一把嘴,才发现赵聖南在逗她。 “聖叔叔,你简直是才色艺三绝啊!”韩静好随之激动地说。 “请不要这样形容,说的我想是青楼里的姑娘。”赵聖南开着玩笑,看着韩静好这样开心,赵聖南也很开心。 “《致爱丽丝》被你改了,改的竟然更加美妙,比原版好像更有感情。”韩静好说。 “刚才弹的时候我临时改的。它被改的之所以有感情,是因为我对你有感情。”赵聖南看着韩静好说,难辨真假,不,本来就是真的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