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延赤中短篇作品_林彪将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彪将将 (第2/6页)

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

    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

    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

    “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

    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

    “他是装样子!”

    “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

    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

    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

    “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

    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

    黄永胜又是一怔。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

    “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

    候鸟使劲扇动羽翅,扑打硝烟弥漫的空气,撵过一片片庄严缓慢飘移的乌云,匆匆慌慌向南飞去。

    一阵凄凉的鹤唳从九天落下。段苏权陡地收缰,战马嘶叫着缓下步子。

    他的心有些难受。抬眼间,目光里流出惆怅。

    9月12日,国共双方在黑土地上的大决战正式揭幕。根据林彪的命令,他率八纵3万6千指战员,从八面城出发,昼伏夜行,渡辽河,穿草原,过沙漠,9天行程1000里,进抵北宁线中段。气还没喘一口,命令又到,连夜强行军120里,渡大凌河,突然包围葛文碑、大薛屯之敌,截断了锦州和义县两敌间的联系。

    林彪曾讲过:“打锦州必先得义县。”

    包围刚形成,林彪电令已到:八纵3个师,九纵两个师,三纵1个师,总计6个师的兵力,由八纵统一指挥,攻歼大薛屯、葛文碑之敌。

    接命令后,段苏权采取了战役截断与战术包围相结合的部署:以九纵两个师阻援,并防敌南逃锦州;以三纵1个师做总预备队,以八纵3个师分别攻歼大薛屯和葛文碑之敌。

    这场战斗,原国民党九十三军中将军长盛家兴这样记述:

    “绝难预料到在24日阴雨之夜,解放军八、九两个纵队以强大兵力从西北和东南两方奔袭而来,对锦北的纵深阵地,乘隙擒毁,当头一棒,给(锦州)守军以莫大的打击。

    “25日当夜,在锦州通义县公路两旁葛文碑一带警戒阵地上的部队,也同时遭到自东北方向来的强大解放军的夜袭,发生混战,不能退脱。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时过40年国民党将领还记得八纵。因为锦州之战是由八纵攻打葛文碑而“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可惜,林彪“疏忽”了八纵。这一仗,他始终是只说九纵,不提八纵。

    段苏权心里不舒服。若换了黄永胜会骂娘,他不会骂。此后几十年他什么也没讲。

    攻占葛文碑、大薛屯后,段苏权奉林彪命令,又率八纵攻歼大、小紫荆山,北大营,八家子,被服厂,东大梁等高地和据点之敌,战十余场,受两次通报批评。这两次通报批评影响之大,直到40年后,作家张正隆写辽沈战役,老人们的回忆都忘不了。

    打锦州前出了三个问题。一个战略上的,两个战术上的。

    后两个问题都出在八纵。

    一个是没有及时封锁西面机场,让沈阳之敌投下两个团的援兵,任务也让九纵抢去了。

    电报是参谋长黄鹄显发的。两个机场,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封锁哪个,对于这位当年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长,是不必再发个电报请示一下的…

    9月30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表扬九纵控制了机场“毁机五架”同时批评八纵贻误战机,指出:“大军作战,军令应加强。”

    毛泽东都有话了,八纵压力很大。

    八纵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将毛泽东批评电报转发到团,让各团党委立即讨论表态,坚决打好下一仗。

    这边正攒着劲儿准备雪耻,那边又把小紫荆山丢了。

    10月9日夜,二十三师六十八团副团长韩枫,率三营打下小紫荆山后,麻痹大意,下山吃饭去了。担任警戒防御的八连,连长也下山去了。下半夜,敌人突然一个反击,把阵地又夺了回去。

    南京《中央日报》迅速作出反应:《锦州国军反击克紫荆山》。

    …

    八纵这下子更吃不住劲了。

    政委邱会作火速赶到六十八团。当年八纵的老人说,邱会作有水平,有派头…讲明天拂晓后两小时,必须把小紫荆山再夺回来。然后当场宣布,将六十八团团长和副团长撤职,八连连长枪毙。说这次先杀“两条腿的”下次再出事就杀“四条腿的”(指骑马的)…

    邱会作就在六十八团等着,夺回小紫荆山才走…

    两个通报,毛泽东也讲了话,又枪毙一个连长,全军无不震悚警惕。大决战中,有这么一笔,其作用不亚于几次最精彩的战场总动员。

    优秀的统帅都明白应该有这么一笔。

    不过,段苏权除了压力和沉痛感,又隐隐游动着一丝委屈。

    大战之中,许多部队或大或小都发生过一些具体失误,林彪抓住八纵暂时失守小紫荆山,警醒全军,段苏权直到40年后仍是心服口服无异议。可是攻占机场呢?

    锦州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东野”的电令是:攻占机场,阻敌援锦。

    电令没有讲哪个机场,但敌人空降援兵的是西面机场,稍有头脑的指挥员也会判定应是攻占西面的机场才能“阻敌援锦”

    但是,八纵在东面,九纵在西面,若是攻占西面的机场,八纵就必须在敌人阵地前做180度转向运动,并且要奔袭几十里,越过九纵驻地去作战,这又不符合起码的用兵之道。

    为此,段苏权才生出疑惑,由参谋长回电请示:锦州有东、西两个机场,打哪个?

    “东野”回电:攻占西面的机场。

    段苏权接电,立刻派1个师,准备穿越九纵防区去打西面的机场。部队尚未行动,又接电令:改派九纵攻占西面的机场。

    那么,是林彪电令不清还是派兵有误,如果不能责备林彪,那就只能说段苏权无能了。

    现在,锦州外围已经扫清,总攻阶段马上要开始。段苏权心事重重地去见林彪。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林彪脸色苍白。他用脑过度,又很少见阳光。他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