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延赤中短篇作品_雷英夫与中共领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雷英夫与中共领袖 (第5/17页)


    “委员长,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作战问题,二是摩擦问题。”叶剑英望定蒋介石,两个人目光碰撞,各无退缩,彼此点点头算是打了个平手。

    叶剑英是儒将,发言兼有文人的儒雅和武将的声威;慷慨而不失仪,激昂而不忘礼。

    “首先谈作战问题。众所周知,华北战场是整个抗日战场的重点。从战略上讲,十八集团军坚持在华北抗战,在这个战场不斗争一天也呆不住,怎么可能游而不击呢?必然要同敌人作全面斗争!…”

    蒋介石垂下眼帘作静听状,然而,从黄埔军校时期就与蒋介石打交道的叶剑英明白,蒋介石的习惯是,心里“怦然”才会牵拉下眼皮听人讲话。

    “十八集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按照中共中央和蒋委员长的抗战命令积极奋战,花费巨大代价获得了辉煌成绩。计比较大的战斗二千六百八十九次,歼敌八万余人…”叶剑英侃侃道来,总结出几十个数字。蒋介石几次掀眼皮,终于又垂下来。对这些数字他否也不是,不否也不是。叶剑英有言在先,这是按照了蒋委员长的抗战命令,一言不慎就要自打耳光。

    “在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印发的《敌伪广播》中,有共同社一篇广播稿,称阿部中将是日本的‘名将之花’,在和我十八集团军‘三天惨烈的血战中,作了悲壮无比的牺牲’,日本‘全军将士,莫不切齿痛恨,立誓尽歼共军,以飨阿部中将之英灵。’…”叶剑英借日本人之口又借蒋介石之口“由于十八集团军战功卓著辉煌,多次受到到蒋委员长和军事委员会的嘉奖…”叶剑英边说边取一份份嘉奖电大声宣读。读罢,也将眼光左扫、右扫、横扫一大片“很多人报告十八集团军游而不击,委员长的通令嘉奖你们是没看到还是别有用心?”

    “嘀呤”一声,主持会议的军委会参谋次长刘斐按响电铃,用官腔宣布:“按照规定,三十分钟的发言时间已到。”

    叶剑英并不看刘裴,只盯紧蒋介石:“委座,你要求彻查的问题我还没讲完,怎么办?”

    蒋介石的目光再次与叶剑英相遇,这一次他没能坚持住,避向一边,望住刘斐:“这样子吧,继续讲下去吧。”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摩擦问题。”叶剑英首先承认各战区和集团军所提出的摩擦事件是抗战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后分析摩擦原因。讲到国民党张荫梧勾结日伪军进攻十八集团军时,蒋介石猛地掀起眼皮:“有这回事吗?”

    “有。”叶剑英马上把缴获张荫梧和日伪勾结的来往电文和信件的照片从皮包里拿出来,一件一件宣读,然后双手呈递蒋介石过目。

    蒋介石低头审视,将军们只能看见那颗剃得青亮的光脑袋,看不清表情。突然,那颗青亮的脑袋下面发出恼羞的一声“嘿——”随这声音,蒋介石的右手在青亮的脑袋上连拍三声脆响。

    喜欢剃光头的人在动感情时大多都有拍脑袋的习惯,据科学家研究,那脆响可以表达情绪也有助调节情绪。

    但是,蒋介石在共产党代表面前拍脑袋,并且连拍三响,这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失控失态。

    这一来,全场哗然。委座“嘿”出声了,拍响脑袋了,那些有民族之心的将军们便趁势轰然而起,大骂张荫梧,对十八集团军表示同情。叶剑英整整讲了一个半钟头,讲话结束时,那些比较进步正直、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将军们率先起立表示敬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在一片桌椅错动声中,起立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是绝大多数。蒋介石不由自主也抬起屁股,他起立得很缓慢,并且温怒地瞪一眼何应钦。何应钦急中生智,马上又瞪一眼刘斐。刘斐还算有眼色,立刻宣布一声:“散会!”

    这宣布太突兀、太急促,蒋介石虽然还是觉得丢了面子,不等侍从为他披上斗篷便拂袖而去。

    一进周公馆的门,新四军参谋处长萧正岗便蹦了起来,喊着:“嘿,打了个大胜仗!”众人闻声涌来,将他围在中间急切询问。萧正岗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进行“实况转播”正讲到热烈处,电话铃响了。

    是委员长侍从室打来的,找叶剑英。

    叶剑英接过电话:“喂,我是叶剑英。”

    “委员长请叶参谋长来吃晚饭,请不要外出,我们去车接。”

    放下电话,大家议论纷纷,对这顿饭猜测一番。有说:“打不过就和”的,也有说“输了不服想再干一场”的。

    “文对文,武对武;会要开,饭也要吃的哟。”叶剑英不失诙谐地说着,便刮胡子,换衣服,准备做委员长的座上客。

    刚换好衣服,电话铃又响了。

    还是侍从室打来的。

    “叶参谋长吗?非常抱歉,蒋委员长今晚临时有急事,这次就不请了,改日再请叶参谋长吃饭。”

    半个钟头之内,侍从室打来两个电话,突然改变意图,大家为此又是一番议论和猜测,却到底没弄清其中之谜。

    四十年后,蒋介石和叶剑英两位当事人都已去世,这个谜才解开。日本和台湾国民党联合出版的《蒋总统秘录》中,有蒋介石1940年3月7日所写日记。他在这天的日记中亲拟了一个对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的“训示”这是在叶剑英发言前拟定的,罗列了十八集团军五大“罪状”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作舆论准备。开会前,他吩咐侍从室给叶剑英打电话。不料,叶剑英会上一篇讲演,把他的计划全打乱了。一回家他便问侍从室电话打了没有?侍从室说刚打过。蒋介石罗列的五大“罪状”早已被叶剑英驳倒,还搞什么“训示”?搞不了“训示”还请什么容?

    叶剑英不曾吃上蒋介石的请,却吃了董必武和博古几句夸赞。

    董必武眯着笑眼,胡子在嘴角欢快地蠕动着说:“参座,这个这个,打了个大胜仗,叫做叶剑公舌战群儒。”

    博古在一旁点头:“这叫大将出马,老将(蒋)亏输。”

    “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提议把叶剑英选入中央委员会。毛泽东曾讲了这样一段意思的话:“叶在历史上有两大功劳:在草地上反对张国焘搞分裂,救了我的命,救了党的命。抗战时期,‘叶剑公舌战群儒’,获得了绝大多数同情,这就是大胜仗。他这篇发言,建议参加‘七大’的各战区负责人都看看。我说此人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讲了话,叶剑英自然就进了中央委员会。

    但是,叶剑英从来不曾忘记这篇讲话稿是谁写的,以及这个人从哪里来的。

    他向董必武、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