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个秀才一台戏 (第5/19页)
跳舞时还评选了“舞后”田汉是名快乐的活跃分子,抱来一只家养的漂亮的肥猫,先抱着肥猫舞蹈,最后将肥猫赠送给评选出来的“舞后” 唯一不笑的是康生。 他独个儿坐在舞场外的角落里,目光郁郁,神情冷冷。会场气氛越活跃,他脸越阴沉;谁的笑声最高,他的目光就朝谁扫去。这时,他眼里像打间似地亮一瞬,冷森森的目光像匕首投枪般刺出。周扬见那目光三次刺向田汉、一种莫名的忧虑和不祥的预感便袭上心头。 他总感觉田汉迟早要有悲剧发生… 不过,周扬的这一番回忆,这一场担心,暂时被陈伯达的讲话声驱走了。定睛看时,陈伯达已经举起酒杯,开始讲话:“昭衡既然这么谦虚,那就我来讲。你们两位又是大官,又是父母官,又是老夫子,我这个小小老百姓就借花献佛了,干杯!” 周扬一边举杯一边不安地说:“怕达同志,颠倒了颠倒了。你长期在主席身边工作,是党内理论家,我们可不敢比。” “我是读你文章的学生。”胡昭衡同陈伯达碰杯,诚恳地说“《四大家族》、《人民公敌蒋介石》当年我读了又读。我虽然写点东西,说到底是杂家。论文、散文、小说已经几十年不写了,杂到现在,真正没断的是日记,杂文只是偶尔有感而发。” “你在坚持写日记?”周扬问:“坚持多久了?” “我是从1936年开始写日记,断断续续到1939年,1939年至今就一天没间断了。” “二十多年一天没断?”周扬激动了。 “一天没断。”胡昭衡点头。 “不得了不得了。敬你一杯!”周扬周胡昭衡碰杯,两人一饮而尽。周扬挟菜,嘴里兀自不停感叹“坚持下去,要坚持下去,将来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 胡昭衡吃过一口菜,已经又朝陈伯达举杯。他在内蒙工作时练成了好酒量:“伯达同志,明天座谈会之后,晚上给你安排了电影,《人民公敌蒋介石》。我本是想写东西,可是官身不由己。我其实是想当个作家。” 陈伯达望着酒杯,若有所思地说:“我这个人不学无术,外面空有些虚名。其实…”他一口饮尽杯中酒,呵一口气,皱着眉说:“其实不过纸上谈兵。” 借着微起的酒意,胡昭衡将积蓄已久的疑惑问出口:“伯达同志为什么总是讲纸上谈兵?” 陈伯达国注胡昭衡,沉默片刻才说:“其实,写文章还不算我的特长。我最大的特长还是行政能力。我这个能力在马列学院第一期管理饮食的时候表现出过,还真是赞声不绝。唉,可惜没有得到发挥哟…” 陈伯达目光落在由服务员重新斟满酒的酒杯上,久久不动。他想起给闽军首领张贞任少校秘书的往事,又想起在马列学院和抗大任教员之后,未能去做具体领导工作,却担任了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毛泽东的秘书。他轻轻一摇头,喃喃出声:“这都是历史的安排,只能纸上谈兵哟…” 周扬和胡昭衡万没想到这位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大名鼎鼎却也存着“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他居然会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当“谋士”而希望有职有权做点“实事” 有职有权的文化部长和天津市长都怔住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哦,老夫子,你是写日记的。”陈伯达仍掉不愉快的感叹,转个话题“周扬说日记是财富,这不假。你看过曾国藩的日记吧?” “没有。”胡昭衡摇头。 “应该看看哪,那是读史,更具体更真实的历史,也是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日记坚持了二十多年,那就坚持下去,留给后人就是历史价值的问题了…” 周扬笑着点头:“那样子,今天我们这顿饭也就在史难逃了…” 确实如此。胡昭衡在子夜,将这顿饭,将陈伯达的“怀才不遇”自认为“其实,写文章还不算我的特长。我最大的特长还是行政能力。我这个能力在马列学院第一期管理伙食的时候表现出来过…”将陈伯达不满“纸上谈兵”等内容,都写人了日记中。 汗水使胡昭衡意识到,夏天确实来了。 天津迎来送往的事情不少。胡昭衡上任时对办公厅有交待,凡中央和兄弟省市领导同志来津,都要马上报告姓名、年龄。职务及来津目的,以便决定要不要见。 这次来的都是大秀才:康生与夫人曹瑛(即曹轶欧)、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王力及钓鱼台的几名“笔杆子” 胡昭衡闻讯给周扬打电话,周扬正在农村与知识青年谈心,搞调查,他在电话里说:“算了吧,我不去见了。要聚会在北京有的是机会,我明天还有个座谈会。” 胡昭衡问:“那就代你向他们问候一下?” 略停片刻,电话那边传来一声:“不要了,就不要提我了。” 胡昭衡又往小站给蹲点的陈伯达打电话。陈伯达也沉吟道:“哎呀,我明天正要听汇报…来哪几个秀才?” “康生和曹大姐,于立群、王力…” “好,我今晚赶回。”陈伯达不等胡昭衡讲完,便改成积极热烈的态度“明天我们一起去接站。” 陈伯达见了熟人有个习惯,总要问一句:“有什么消息吗?”这句话简直成了见面的寒暄语。在车站接周扬的见面语是这一句,接康生等人的见面语也是这一句。那时不叫“信息”叫“消息”或“情报”胡昭衡的日记上特别有一笔:“伯达同志很注意消息…” 头天接来康生等人,安排好房间就到晚饭时间了,吃过晚饭就去逛天津有名的“艺林阁”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才归来休息。 今天上午去看艺术博物馆,回到交际处吃饭,已过中午十二点。下午还计划去看古旧书店和荣宝斋,晚上客人就要返北京。 活动安排很紧,秀才们并未显疲倦,午餐时仍然谈兴不减。康生坐了主位,不时掏出手绢捂住嘴深咳。陈伯达坐康生左侧,讲话像患有多动症一样手势翻飞,身体也不时地左右晃动。曹瑛坐于丈夫右侧,挨着她另一边的是于立群。她们时而听男人们高谈阔论,时而独立出去小声讲点女人感兴趣的话题。胡昭衡和王力坐对面,正方便同康生、陈伯达交谈。 话题从艺术博物馆谈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谈者都是“大秀才”随便拉出一个话头,都可以“纵横”一番。 陈伯达望着于立群说:“可惜郭老没有来,不然可以就铭文当场向他求教了。” 胡昭衡点头附议:“郭老研究铭文内容,在证史方面有特殊贡献。非大学问者,做不了这一项工作。” 于立群代丈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