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部 (第3/6页)
了就聊得多了,聊得多了自然就聊得深了。那段时间,沈聪聪和赵通达在家里不愉快,魏海烽和周山川在办公室不愉快,但只要他们在一起聊聊说说,甚至就是谈谈平兴高速招标方案,那些不愉快就没了。所以没过多久,他们就像形成药物依赖的病人,隔三差五就会在一起说说,当然说的都是正事,只是他们的正事似乎越来越多。 万事开头难。他们的开头是从“标办”开始。“标办”在市中心的丽堇酒店,跟交通厅有一站路的距离。沈聪聪那天先到厅里采访魏海烽,采访完了以后,说下午约了洪长革。魏海烽就说正好他也要去趟“标办”干脆搭他的顺风车,他把聪聪送过去。结果刚进了“标办”厅长一个电话打到洪长革手机上,要洪长革立刻到厅里去,说是要了解一下招标进展。洪长革一边说着“好…马上”一边偷眼看海烽。其实,在洪长革拿起电话叫出“厅长”的时候,魏海烽的脸就黄了,洪长革当然意识到了,所以他说完“马上”却并没有“马上”挂了电话以后,站在原地等魏海烽指示。这时候,魏海烽已经基本调整过来,但调整得有点矫枉过正,他大着嗓门故作爽朗状,一边指点着洪长革一边转过头对沈聪聪说:“你看你看这个洪长革,厅长向招标办主任了解招标情况还不是正常的,这么哼哼唧唧的干吗?…赶紧去赶紧去!”以沈聪聪的冰雪聪明,她能不知道这里面的“不正常”吗?但她立刻特配合地跟着魏海烽对洪长革说:“你去你去,我们改日再约!” 洪长革不敢轻举妄动,一面是顶头上司魏海烽,一面是最高指挥周山川,哪个他也得罪不起。洪长革嘴里嗫嚅着:“厅长说,要亲自看一下投标单位的预审资格文件。” 魏海烽大手一挥:“都带上都带上!” 洪长革仿佛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动作尽量小地收拾资料,轻而迅速地溜了出去,并轻轻关上了门。洪长革一走,魏海烽马上掏手机看。沈聪聪忍不住问:“是不是手机没电了?” 魏海烽沉默片刻,说:“有电。” “那厅长要了解平兴高速的进展情况,为什么不给你打电话,要越过你去找洪长革?” 魏海烽沉默。 “这种事以前有过吗?” 魏海烽摇头。 “我瞎说啊,我们报社,总编辑要布置什么选题,如果他不和我们头儿说直接找我,至少说明,他不信任我们头儿了。”沈聪聪眼睛看着魏海烽,魏海烽默然。他自己心里当然非常清楚,周山川有什么事情非要跟洪长革打听呢?魏海烽连想都不用想,就猜到一定和郑彬有关。 一个男人什么时候倾诉欲最强?就是魏海烽这个时候。他把郑彬的事原原本本从头说起,这种事情当然不方便在“标办”说,人多眼杂,人来人往,在“标办”说还不如站大街上说去。他们是在“标办”楼下的咖啡馆说的。 沈聪聪也奇了怪了,就这么坐着听魏海烽说,在这以前,她还真没有这么安静地听一个人说这么长时间的话。魏海烽说郑彬的父亲是谁,和林省长的渊源如何。魏海烽说郑彬那个公司连资质都不全,平兴高速要这么开头,以后就没法干了。魏海烽甚至连郑彬把他约去喝酒,还给他找了两个三陪都说了。最后最后,魏海烽落到厅长最后找他的那次谈话。那次谈话,厅长使了“苦rou计”他把魏海烽叫到办公室,魏海烽去的时候,茶已经沏好。周山川神情悲凉语调凝重,反复感叹:“我在交通厅干了一辈子,从坐上厅长这把椅子那天开始到现在,平兴高速就在反反复复地论证,现在终于要开工了,我也到岁数了。…真想跟同志们一块把这条路干下来啊,亲眼看着平兴高速在我的手上建成,通车。…”魏海烽能不明白厅长这话什么意思吗?他退了半步,说郑彬的公司,他可以想办法让基建处给安排点别的活儿。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平兴高速郑彬就别惦记了。周山川对魏海烽深深地失望了,失望以后语气也严厉起来。他说青田建设不是没活儿干,人家要是想找别的活儿,用不着找你我! 沈聪聪听了,说:“你们厅长干一辈子了,还没干够?” 魏海烽赶紧给厅长找补:“厅长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干了一辈子了,如果提不起来明年真的到点就退,我都有点替他接受不了。” 沈聪聪说:“是是是。难怪人家要说,做人难,做官更难,做过官而不做了,难上加难。” 魏海烽一下子激动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毕生的结晶,是他另一个更重要的自我!聪聪,我认为我们应当理解一个即将六十的老人,在面对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事业时,他的选择!” “当官是他的事业?”沈聪聪是一个有语言暴力倾向的人,她喜欢用反问句诘问句,然后喜欢别人以更激烈的反驳回击自己。而魏海烽在这一点上恰恰可以满足她。 “对!也是我的!当了官才会有权,有了权才能更好地施展我所有的理想抱负——不要一说想当官就把它说成是一个龌龊的字眼,说成以权谋私的同义语!男人追求权力和女人追求爱情一样,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只追求权力给他带来的快感而不承担权力本身的责任和义务!”魏海烽这套话说得如狂风骤雨,沈聪聪则像暴风雨中的海燕,渴望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沈聪聪毫不相让:“你说得对,很对!但是,你不认为,你们厅长的行为已然背离了他的初衷,是以权谋私吗?” 什么事开了头就好办了。两个人一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后,眼睛里都流露出惺惺相惜以及互相激赏的神情。情感探戈跳到这一段,很自然地过渡到节。郑彬的事跟沈聪聪说了,还有其他的事,工作上的事,外面的事,一直到心里的事。他们一直是“说”一直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其他“行动”沈聪聪后来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赵通达跟他说点单位的事心里的事工作上的事,她就那么不耐烦呢?她就嫌赵通达是“怨妇”呢?从某个角度上说,赵通达之所以跟她说不也是因为没有把她当外人吗?想想人家那边陶爱华,上赶着想听魏海烽说说话,哪怕就是牢sao就是抱怨,可人家魏海烽根本不说。到家就紧锁着个眉头,睡觉就把门一关,陶爱华被关在门外,连吹个“枕边风”的机会都没有。 沈聪聪曾经沾沾自喜地问过魏海烽他这些话为什么不跟陶爱华说?魏海烽说他跟陶爱华有一个“三不说”原则——心里的事不说,外面的事不说,工作的事不说。沈聪聪听了,心里还挺感动的,觉得自己在人家心里的位置比陶爱华靠前多了。当然不排除一点,那就是魏海烽那些“心里的事”“外面的事”“工作的事”比赵通达的高级,说出来让沈聪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