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没有记忆的伤痛岁月 (第3/4页)
过的那些地方,全都会令他想起贞美,勾起痛苦的回忆,不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995年6月21日,郑喻宁接受了母校建筑学系专任讲师的聘书,回到了韩国,这条异国求学的路他整整走了10年。因为是独子,他被免除了兵役,当时刚届而立之年。 从纽约JFK机场直飞汉城的途中,喻宁百感交集。他一直沉着脸,没什么表情,脑海中却浮现出10年前满怀对未来的憧憬、爱情的甜蜜和离别的心酸踏上留学路的情景,嘴角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他的心像一潭死水,既然没有贞美在等候,曾经朝思暮想的祖国,也仿佛是一片陌生的土地。 归国后头两年,他从未在任何女人身上花过心思。 女人,不管是华贵美丽,还是聪明灵秀,都会令他闻到贞美的味道。就连像贞美一样豁达的人最终不也做出那样的事了吗?可见,只要是女人,即使是那种不遗余力地鼓吹所谓独立、所谓事业的女人,本质上却也只会把这些口号当成装饰品,当成招摇过市的幌子。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内心都有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恐惧,一到岁数,就会把追在自己后面排队的男人放在天平上称来称去,挑一个最能满足虚荣心的嫁掉,根本不管什么爱情不爱情。对女人,喻宁早就凉了心。 不是没有女人接近他,但无一例外都被他三言两语拒绝了。 她们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呢?爱情?名誉?金钱?上流社会的安逸?女人,根本不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当成一回事,光想着通过结婚获得生活的保障。 一句话贬低了所有的女人,是他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吗?不,这只是二十几岁时受了致命伤害后自嘲般的疗伤方法而已。 作为韩国最高学府的未婚教授,有很多女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接近他,但他的目光从不在任何一个女人的身上停留,漫不经心、冷淡和安静是他在女人面前不变的三个法宝。 他是独子,又有了稳定的事业,家里也常常为他安排相亲,他也是同样的态度。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那里没有背叛,也没有转瞬成为过眼烟云的感情浪费。只要满腔热情地守住讲坛,就能看到学生们的水平一天天提高。学生们也尊重他,因为他随时关注世界建筑学会等权威建筑机构的最新信息,灵活运用在授课中,他对新建筑理论、新建筑材料、新建筑结构的探索和热情是韩国国内无人能及的,他的办公室比学校图书馆熄灯还要晚。 去年,喻宁辞去了正式教授的职位,办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打算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更感兴趣的设计工作上。学校方面邀请他出任客座教授。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成功完成了某市博物馆等几个大的设计项目,平时忙得不可开交,这也正是他希望的。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不结婚,一辈子独身,埋头在学问和建筑设计中。 去年圣诞前夜,也就是1997年12月24日。 喻宁接到恩师李文成教授的邀请,请他到家里过圣诞节。一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恩师的邀请他无法拒绝,在恩师家的客厅里,喻宁第一次见到了恩师的大女儿在曦。 法国巴黎大学法国文学系毕业的在曦27岁,是个美丽的女孩,两年前回国后一直在外务部任翻译,她的表情、微笑以及细长手指的动作都非常优雅。 李文成教授举起第一杯酒。 “怎么样?我的大女儿,漂亮吧?” “是…是的。” 喻宁点了点头。毕竟这是事实。 “谢谢!关于郑教授的事,爸爸说得可多了,从前年我回来后,几乎每两天讲一次,害得我耳朵都生茧子了。看样子,爸爸是打算给我洗脑啊,是不是?” “啊?什么…” 看到喻宁吃惊的样子,在曦捂着嘴笑了。 “呵呵呵!喻宁,这么说,在曦以为我的意思是叫她嫁给你啊!”“恐怕我让她失望了。” 喻宁有点难为情。 “哎呀,没有,正相反。要不是爸爸劝阻,我差点儿就闯到郑教授的办公室去讨杯咖啡喝了呢,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强。” “瞧这孩子,居然埋怨起我这个当爸爸的了!” “没有没有,我只是对爸爸的眼光表示赞叹而已。” 在曦属于直截了当表达自己感情的类型。 那晚的会面轻松自然,尽管是李教授一手安排的。 喻宁对恩师的女儿产生了好感,尽管不像当初见到贞美时那样情不自禁,但在曦出众的相貌、开朗的性格和不拘小节的处事态度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并不是看恩师的面子,在曦本人的确是个有魅力的女孩,举手投足间显示出内在的优雅,微笑和谈吐也令人如沐春风。 在曦确信喻宁并不讨厌自己、不会拒绝自己之后,马上积极主动地展开了对他的约会攻势。她总是像璀璨的烟火一样,感染得周围的人也很开心,慢慢地,喻宁也觉得跟她在一起很舒服。 “不是我夸自己的女儿,在曦的确是个不错的姑娘。” 恩师李教授推波助澜,在曦又主动挽住喻宁的手臂,两个人的关系突飞猛进。上个月初,两家共进晚餐,两个人交换戒指订了婚,而且定好日子,打算今年暑假完婚。 喻宁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是被动的。 坦白地说,在他看来,既然结婚的对象不是贞美,那就无论是谁都没有太大区别。他觉得,终生独身也无所谓,找个人结婚也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