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赏誉 (第7/8页)
但凭自己的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对待长处上也胜过别人。” 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军将军殷浩清谈,王胡之后来赞叹说:“我自己的见解,早已倾吐净尽;殷浩摆开清谈的阵势浩浩荡荡,各个源头还没法估量。” 长史王濛对支道林说:“真长的言谈可以说是金玉满堂。”支道林说:“既然是金玉满堂,为什么又要挑选言辞?”王濛说:“不是经过挑选,只是他应用言辞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呀。” 王濛评论江道群说:“人们应该有的,他却不一定有;人们应该没有的,他自己一走没有。” 会稽郡孔沈、魏f、虞球、虞存、谢奉五人同是四个家族的英俊之才,当时的杰出人物。孙兴公评论你们说:“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f是魏家的宝玉,至于虞家则应推崇道长、和琳的才识,谢家应敬佩弘道的美德。” 王仲祖和刘真长到中军将军殷渊源家清谈,谈完了,就一起坐车走。刘真长对王仲祖说:“渊源的言论真可意。”王仲祖说:“你原来掉进了他设下的迷雾中。” 丹阳尹刘真长常常称赞长史王檬说:“本性最为通达,而且自然有节制。” 右罕将军王羲之评论谢万石说:“在山林湖泽这种隐居地里,自然会刚劲超群”;赞叹支道林说:“胸襟开朗,精神俊逸”;评论祖士少:“风度比容貌更动人,恐怕一辈子不会再见到这样的人”;评论刘真长:“像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并不繁茂” 简文帝评论庚赤玉:“明察,直率,有修养,洁身自好。”谢仁祖说:“庾赤玉心里不存芥蒂。” 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太常韩康伯说:“康伯年轻时就自视甚高,显然是超群出众的人才。当他发表意见时,他的言谈辞藻,处处都有情趣。” 简文帝称道王怀祖说:“才能又不突出,对名利又很热心,可是只凭着他那一点真诚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很多东西。” 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王长史说上几百句,无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话,遗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王羲之说:“长史本来就不想困住人家。” 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称道谢万“文辞和义理变得刚劲有力了,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长史王濛说:“江思悛思想所贯通的,不止是儒学。” 许玄度为送他母亲,初到京都来,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玄度究竟和传闻相称不相称?”刘真长说:“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 光禄大夫阮裕说:“王家有三少年:逸少、安期、长豫。” 谢安称道豫章太守谢鲲说:“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手拉手地进入竹林。” 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说:“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亚于王辅嗣。” 殷渊源在陵园中住了将近十年。在这期间,朝廷内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诸葛亮,看他出仕还是退隐,来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 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清高,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尊贵,能抓住要点。” 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头巾来穿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桓温出门后,问随从:“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 桓温上奏章说:“谢尚胸怀正直坦率,年轻时就得到众人的赞誉。” 世人评论谢尚是美好旷达。阮遥集说他:“高尚通达,类似旷达。”又有人说:“谢尚是不做作、美好,优异。” 大司马桓温有病,谢安去探病,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望见,叹息说:“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 简文帝评王敬豫是开朗而且心气和悦。 孙兴公任庚亮的参军时,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卫君长也在场。孙兴公说:“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风景,却能做文章。”庾亮说:“卫君长风度韵味虽然比不上你们这些人,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孙兴公于是就反复吟味这句话,深受教育。 右军将军王羲之评陈玄伯:“有愤慨,有骨气。” 长史王濛说:“刘尹了解我,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 王濛、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时,王濛对刘惔说:“在讲坛上的人,原来是个违背佛法的。”再听下去,王濛又说:“原来是佛门后世中的王粥、何晏啊。” 许玄度说:“《琴赋》里说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刘尹就是这样的人;‘不是沉静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居’,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魏隐兄弟年轻时就有学识。小时候去拜见谢奉,谢奉和他们谈话,非常喜欢他们的谈吐,说:“魏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微,但是又有了继承人了。” 简文帝说:“殷渊源的清谈造诣不高,也不简练,可是他认真斟酌、思考过的话,的确也很有章法。” 当初,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时候,还不出名,由中领军王洽供养。王洽常常和他应酬来往,到名胜地方出游,总是和他一起去。如果法汰没有来,王洽就停车不走。因此法汰的声望便大起来了。 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一封信,评论殷渊源“有见识,有情致,又悠闲自得,足以符合当代的评论。” 谢安说:“刘尹的谈论精密细致。” 桓温对郗嘉宾说:“阿源德行高洁,善于清谈,当初如果让他做辅粥大臣,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简文帝对郗嘉宾说:“刘尹的清谈到后来也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是反复回味他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