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第3/7页)
“象猪八戒这种样子,我们杭州话,叫做‘不入调’。现在好比唱出戏,我跟庞二唱的是‘乙字调’,他唱的是“扒字调’,根本搭配不拢。我们调门高的,唱到半路拉不低,就算拉低了来迁就他,这出戏也好听不到哪里去了。” 古应春把他这个比方,体味了一会,恍然大悟“我懂了!”他说“上策是叫朱福年将调门提高,让它入调!” “一点都不错。” “想倒想得不错。”古应春看一看胡雪岩的脸色,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老实问道:“计将安出?” “喏!就靠这个。” 他从身上掏出一张纸来一扬,古应春认出是同兴抄来的那张“福记”收付清单。 “你倒看看,这里面有啥毛病?” 古应春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找不出毛病“我看不出。”他摇摇头“钱庄生意,我是外行。” “用不着行家,照普通清理,就可以看得出来的。他一个做伙计的人,就算在恒记是头脑,进出数目,充其量万把银子,至矣尽矣。所以,”胡雪岩指着单子说:“这几笔大数目,都有毛病,尤其是这一笔,收五万、付五万,收的哪一个的,付的哪一个的?如果说是恒记的生意,头寸一时兜不转,他有款子,先代垫五万,这倒也说得过去。现在明明是转一个手,我可以断定收的五万是从恒记来的。如果恒记要付偿款,直接支付好了,为啥在要福记的户头里打个转?” 他这样一说,古应春也觉得大有疑问“那么,”他问“小爷叔,你就当面拆穿他,让他不能不买你的帐?” 要当面拆穿,我早就动手了,为的是要顾他的面子。我自有道理,明天上午你在这里等我消息。” *** 第二天上午,胡雪岩到恒记说要看看帐,朱福年自然无话可说,硬着头皮,亲自开锁,从柜子里捧出一大叠总帐来。 “总帐不必看,我看看流水。你的帐不会错的,我随便挑几天看看好了。” 接着,胡雪岩便说“请你拿咸丰三年七月、十月、十一月的流水帐给我。” 听这样交代,朱福年大放其心,以为他真的不过随便choucha,便依言将这三个月的流水帐找了出来,捧到他的面前。 胡雪岩翻到七月初八那一天细看,果然,有一笔五万两银子的现款,送于同兴。 “福年兄。”他说“请你拿‘恒记’户头的存折我看看。” 朱福年的一颗心,陡地提了起来:“是不是现在在用的那一个?” 这句话便是个老大的漏洞。按常理而论,应该就是目前在用的那一个,何消问得?问到这话,便表示他是“哑子吃馄饨,肚里有数”胡雪岩问的不是这一个。 这见得朱福年不是什么老jianian巨滑,只因为庞二到底是大少爷,只要对了他的脾气,什么都好说话。意会到此,胡雪岩越发打定了将朱福年收为己用的主意,因而在表面上越对他尊重,和颜悦色地说:“不晓得找起来方便不方便?我想拿这两年的存折,大略看一遍。” 越是这样,越使朱福年有莫测高深之感,喏喏连声地说:“方便,方便。” 一把存折送了过来,胡雪岩慢条斯理地随意浏览,一面说着闲话,根不不象查帐的样子。朱福年却没有他那份闲豫情致,惴惴然坐在帐桌对面,表面是准备接受询问,其实一双眼只瞪在存折上。 “朱先生!”小徒弟走来通报“船老大有事来接头。” 这“船老大”就是承揽装丝运杭州的船家。朱福年不能不去接头。趁这空档,胡雪岩在存折上翻到咸丰三年七月初八那一天。那里有同兴收银五万两的记载。 胆子倒真大!胡雪岩心里在想,莫非硬吞五万银子?这盘帐倒要细看了。他是这一行的好手,如今虽因不大管帐打算盘,但要算起帐来,还是眼明手快,帐薄与存折一对,再看一看总帐,便弄清楚了,朱福年硬吞五万银子还不敢,只是挪用了公款,以后在半个月中,分四次归还了。 然而这已是做伙计的大忌。胡雪岩认为不必细看,将翻开的帐簿、存折都收好,静等朱福年来答话。 “船老大来问,货都装齐了,问啥时候开船?”朱福年说“我告诉他,跟胡先生的货色搭帮走,比较有照应。不晓得胡先生的丝船,啥时候开?” 很显然地,就这样一查帐,还未有何结果,就已让他感到威胁,不能不来周旋示好。胡雪岩便将计就计地说:“我们那票货色,是我的朋友古应春在料理。如果福年兄有空,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当面谈一谈这件事。你看好不好。” “好,好!”朱福年急忙答应“我做个小东,请胡先生吃徽馆。” “哪个做东都一样。请你拿帐薄、存折收一收,我们就走吧。” 看样子太平无事了,朱福年顿觉步履轻快,浑身是劲,收拾一切,陪着胡雪岩出了恒记的大门。 “就是后马路,有家徽馆,叫做福源楼,做几样我们家乡菜,着实道地。请胡先生尝尝看。” “原来你是徽州人,口音倒听不出。” “我原籍徽州。”朱福年说“在外多年,口音变过了。” “既是徽州,对典当自然熟悉?” “怎么不熟悉?我也劝过二少爷开典当。他说,穷人的钱不忍心赚。怎么也不肯。” “开典当是为了方便穷人,穷人出点利息,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也是这样说,二少爷听不进去,也是枉然。” 就这样一路谈着典当,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福源楼。坐定下来,胡雪岩先写张条子,交柜上派人送到裕记丝栈去请古应春,然后点了菜,趁这等客等菜的工夫,他跟朱福年谈到了帐务。 “福年兄,刚才我看的那笔五万银子的帐,恐怕有点错了。” “喔。”因为胡雪岩语气缓和,所以朱福年也能沉得住气,平静地问道:“我倒还不清楚。日子久了,不大记得起来。” “帐上有送存同兴的一笔帐,存折上没有。” “是说恒记这个折子?”朱福年答道“恒记在同兴有三个折子。” “我知道。”胡雪岩接着便问“福记是你老兄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