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2 (第2/7页)
当了。 “五哥,我们现在一桩桩来谈。米怎么样?” “我已经关照下去,今天下午就可成局。”尤五答道:“虽说多多益善,也要看郁老大有多少船?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他有船,我就有米。” “那好。我们谈船。郁老大怕来怕去,最怕长毛。不过不要紧;长毛在岸上,我们在江里,他们没有炮船,就不必怕他。至多坐了小划子用洋枪来攻;我们自己能有一批人,备它几十杆好枪,说开火就开火,打他个落流水。”胡雪岩又说“这批人,我也想好了;不知道老古跟杨坊熟不熟?”尤五懂他的意思,点点头说:“很熟的。就不熟也不要紧。”“何以呢?”胡雪岩问。 “小爷叔,你的意思是不是想借洋将华尔的人?”“对啊!”胡雪岩问“不是说洋将跟上海道的交涉,都是杨坊在居间接头的吗?”“一点不错。杨坊是‘四明公所’的董事;宁波也是浙江,为家乡的事,他没有不肯出力的道理,就算不认识,一样也可以请他帮忙。” “我对此人的生平不大清楚,当然是有熟人从中说话,事情更容易成功。不过,我想是这样,行不行得通,还不晓得。先要问一问老古;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不必问他,”尤五手一指:“现在有个人在这里。” 这个人就是萧家骥。他是一早跟了古应春去办事的;由于胡雪岩关照,王有龄的两封血书要面递薛焕,所以古应春一直守在江苏巡抚设在上海的行署中,等候传见。为怕胡雪岩惦念,特地先派萧家骥回来送信。 “你看,”胡雪岩对尤五说“这就是我刚才盘算,要借重洋将的道理。官场办事,没有门路。就会行不通;要见薛抚台一面都这么难,哪里还能巴望他派兵替我们护粮。就算肯派;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走得动的。”他加重语气又说:“我主意打定了,决定我们自己想办法。” 于是尤五将他的打算告诉了萧家骥;萧家骥静静地听完,并未作声。 “怎么样?家骥!”胡雪岩催问着:已看出他另有主意。“这件事有个办法,看起来费事,其实倒容易。”他说“不如请英国或者法国的海军提督,派兵船护送。” “这——”尤五首先就表示怀疑“这行得通吗?”“行得通的。”萧家骥说:“外国人另有一套规矩,开仗是一回事,救老百姓又是一回事。如果说:这批米是军粮,他们就不便护送;为了救老百姓,当然可以。” 听这一说,胡雪岩大为高兴;但是“这要怎么样说法;跟哪个去接头?”他问。 “我就可以去!”萧家骥自告奋勇;但立刻又加了一句:“不过先要问问我师父。” “你的师父当然赞成,”尤五接口说道“不过,我始终不大相信,只怕没有这么好的事。” “那也不妨双管齐下。”胡雪岩问萧家骥:“你看,我们自己出钱,请华尔派几十个人保护,这个办法可以不可以试一试?” “试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试的。”萧家骥答说:“不过,我看很难。为什么呢——。” 为的是第一,华尔部下的“佣兵”已经为上海道吴煦“惯”坏了,花了大钱,未必能得他们的出死力;第二,这批佣兵是“步军”在水上能不能发挥威力,大成疑问。“说得有道理。”胡雪岩最不肯掩没人的长处,对萧家骥大为欣赏“家骥,这件事倒要请你好好帮我一个忙。” “胡先生言重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一个赏识,一个仰慕,于是尤五有了一个计较,暂且不言;要等古应春回来了再说。 “薛抚台见着了。”古应春的神情不愉“小爷叔,王雪公要想指望他肯出什么大力,恐怕是妄想。” “他怎么说?”胡雪岩很沉着地问。 不问还好,问起来教人生气。薛焕叹了一大遍苦经;又怪王有龄在浙江自己不想办法练军队,军饷都接济了皖南和江西,如今局势一坏,连带上海亦吃紧。又提到他在江苏的时候,如何跋扈刚愎;言下大有落到今日的光景,是自取其咎之意。 “也难怪他!”古应春又说:“京里闹得天翻地覆,两个亲王都送了命,如今又是恭王当政;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国藩也快到两江来了,薛抚台署理两江总督跟实缺江苏巡抚的两颗印把子,看起来摇摇欲坠,心境当然不好。”“我知道。”胡雪岩说“你没有来之前,我跟五哥还有家骥,都商量过了;本来就不想靠他。不过,他到底是江苏巡抚,王雪公的折子,一定只有请他拜发。不知道这件事,他办了没有?” “这他不敢不办。”古应春说“连催李元度的公事,都已经交待下去。我还怕下面太慢,特意打了招呼;答应所有的公事,明天都一起办出。” “那就不管它了。我们商量我们的。” 于是尤五和萧家骥将刚才所谈经过,原原本本说了给古应春听。这在他是个很大的安慰;本来为了要见薛焕,将大好时光,白白糟蹋,不但生气,而且相当着急。照现在看起来,路子甚多,事情并不是无处措手,因此愁怀一去,精神大为振作。 “既然如此,我们要把宗旨先定下来;请兵护送的事,能够说动英、法提督,派兵护送,不但力量够强,足可保险,而且还不用花钱,不过有两层顾虑,第一、恐怕仍旧要江苏巡抚出公事;第二、不是三、五天之内可以办得成的。”“慢就不行!”胡雪岩立即答说“我现在度日如年,巴不得明天就走。” “要快只有雇华尔的部下。这笔钱,恐怕不在少数。”“要多少?” “要看雇多少人?每个人起码三十两银子;死一下抚恤一千。照五十个人算,最少一千五;如果——。” 如果全数阵亡,就得另外抚恤五万;话到口边,古应春才发觉这话太丧气,果然如此,胡雪岩的性命自然也就不保,所以把话硬咽了下去了。 胡雪岩却不以为意“一千五就一千五;带队官总要多送些,我不在乎。倒是,”他指着萧家骥说“他的顾虑不错,只怕在岸上打惯了仗的,一上了船,?有劲使不处,有力用不上。”“这要问他们自己才知道,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