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贱岳合战 (第4/6页)
如立刻交出来,显得有些仓促。光天化日之下投降,多让武士为难!” “你说该怎样?” “在太阳落山之前,请贵方在山下放放空枪,暂时等待一下。我方也不时地呐喊一阵,放几阵空枪,胡乱放放箭,佯装和贵方交火。” “大人的意思,是要到了夜里再逃,在此之前,先待在这里,装作决战?” “你刚才也说了,都是武士,光天化日之下,轻而易举地就把阵地交了出来,必遭人耻笑。” “一言为定。日落之后,定把阵地交与我们。” “无论是交是守,总之,日落之后,我方自会悄然撤退。这样,双方的面子都保住了,还不损一兵一卒,你意下如何?能否转达给佐久间大人?” 使者直江田又次郎无语,盯着重晴,片刻,不禁扑哧一笑。 “转告给佐久间大人。” “哈哈哈…真是个妙主意。我作为使者,岂有不报告之理?只是,还请大人严守约定,以日落为限。” “我当然明白。我已毫无回旋余地,绝不会如此执著,拿兄弟们的性命当儿戏。” “好,真是一位开明的大将,佩服!”奚落像刀一样刺向重晴,使者又哈哈大笑起来。 重晴依然一本正经。“如果佐久间大人答应,鄙人万分荣幸。双方都是吃禄米长大的家臣,而且明摆着胜负分明,一旦厮杀起来,实在是惨不忍睹。还请你与佐久间大人好言几句。” 直江田又次郎觉得重晴虽愚钝,想法却合情合理。“如我们大人答应了,就以空枪为信号。可是,万一真有枪弹飞了上来,就说明我家大人没有答应,我们发起进攻了,亦请重晴大人作好准备。” “那是当然。如果是空枪打上来,我们当然高兴。如果…” “好,我暂且接受这个条件。” “这样我也放心了。请代我向玄蕃大人问安…晚上子时左右,我军会自动撤离。” 就这样,两个人长久的交涉终于结束了。直江田又次郎回去后不久,山下的火枪就不断地冒着青烟响了起来,山上也频频地予以还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双方是在互射空枪,可是,山顶上又不时响起一阵阵喊杀声,山下也与之遥相呼应,在外人看来,双方正处于对峙状态,大家似都在寻找最好的战机。 就在佯攻与佯守之中,双方约好的时间终于到了。耸立在湖水对面的比良山脉被落日的余晖映得通红。暮色渐浓,桑山重晴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下达了撤向湖对岸的命令。 “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撤离吗?” “对,还能怎样撤?”他对自己人说话,也照样是慢条斯理,让人无法忍受。 “今晨从木本发出的告急文书,可望在正午时送达羽柴大人。然后,大军立刻返回…”重晴一边说,一边掐指计算“如是寻常之将,或许要明日傍晚才能赶回…他可不是寻常人等,他乃是屡创奇迹的大将羽柴大人啊…”“您在说些什么?” “我在计算援军何时到达…或许,黎明时分就能赶回来。好,尽量拖拖拉拉地撤吧,到了明早或许还得回来呢。若走得太快了,可就失算了。”大军慢吞吞地开始拔营起寨。 此时,山下的佐久间正在瞅着山上的动静。胜利在望的佐久间的人马此时已完全包围了贱岳,正在歇息——说野营可能更准确些。 从钵峰到大岩山、尾野路山,从庭户滨到贱岳西边的壕沟附近,全部是佐久间的兵营。太阳落山了,到处是士兵点燃的红彤彤的篝火。 “真奇怪。只是互放一阵空枪,就丢弃阵地…” “大人心里一定有什么好主意。总之,服从命令就是了。” 士兵们都揣摩木透桑山重晴的心思,慢吞吞地向西边移动。正沿着山路撤向山下湖岸,大家突然发现湖面上有一些影影绰绰的东西,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是一些军船在不断地向这边靠过来,目标似乎是葛笼尾崎的水边。 暮色已经逼过来,天黑得连脚下都看不见了。而眼前的湖面却映着天空的余晖,明晃晃的,一片灰白。虽然无法识别船上的旗号,但从随之而来的船列可以看出,那是从西南的海津方向驶来的船只。 “报,湖面上发现大量的船只。”报告立刻传给了桑山重晴。重晴一听,急忙骑马登上了一块可见湖面的突兀岩石。 “奇妙啊,真是奇妙!”桑山重晴深感不可思议,转眼往身后一看,只见茫茫的夜色中,岩崎山和大岩山的山寨中,跳跃着一堆堆红彤彤的火焰。 “到底是敌人的船队,还是自己人的船队?”身旁的一个士兵问道。 “那还用说!分明是从海津方面赶来的丹羽长秀大人的援军嘛。这样一来,完全用不着交出阵地了。羽柴大人可真是位吉星高照的福将啊!”“这些援军是咱们请来的吗?” “不是,他们是不请自到,因此才奇妙无比啊。真是太令人感慨了…” 正如重晴所感慨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偶然。原来,为防万一,秀吉特意让丹羽长秀负责守卫敦贺道的海津。他临走之时,也特意叮嘱长秀,要看守好木本的大本营。其实,长秀并不知佐久间的人马会在此日凌晨发起攻势。 “万一在筑前守出门后有了异样…”由于心有顾虑,长秀便命一千余士兵分乘六艘船,在琵琶湖上不间断地往返巡逻。 正在巡逻之际,长秀军队突然听见从桑山重晴守卫的阵地上传来阵阵枪声。 “坏了,出大事了,敌人正在进攻贱岳,赶快把船靠过去。”说毕,长秀立刻上了岸,命令船队返回海津,调大半主力绕到这里。 长秀登陆的时候,已过了中午。现在,他的主力已源源不断地渡过湖水,直奔贱岳而来。 “大家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