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合战长久手 (第3/5页)
秀吉一方不断地调兵遣将,德川方面自然也不敢怠慢,家康亲自出了清洲城,紧急赶往小牧换防。信雄也没有闲着。一听说秀吉已经抵达犬山,他急忙从长岛出发,移阵至小牧。 每处阵地都刀光剑影,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在这样的紧张之中,神原康政原先立的那个文告牌,已被更换成了用庄重的汉字写成的文告,文字已分发到了秀吉所有部将手里。 “来吧,老子随时恭候!” 双方不断地向对方发起挑战,战机越来越成熟。 池田胜人把本城的大书院让给秀吉使用,退居到了二道城的书院。他把合族的重臣都召集起来。“我必须采取行动,以报筑前大人情义。”这确是胜人的心里话“筑前大人认为我太疲劳了,让我在家歇息,还说,为了把尾张送给我,他也费了不少神。既然大人对我肝胆相照,大敌当前,池田胜人怎可袖手旁观?因此,我们要秘密采取行动,帮助大人,让他在此次战事中名震天下。否则,大人的情谊实无以为报。” 虽然这种说辞听起来有些奇怪,可这次元助并无异议。他终于明白,为人厚道的父亲如此崇拜秀吉,是因为其的确有超常的实力与魅力,难以抗拒。可是弟弟三左卫门辉政却坚决反对:“果真如父亲所说吗?我看未必。有几点,孩儿不敢苟同。” “莫非你还有什么意见?筑前大人决非有意排挤我们。我和他多年交情,心里自然有数。你到底怀疑什么?” “孩儿不能信服。父亲刚才也说了,筑前大人决非有意排挤我们。这本身就说明,父亲已经感觉到了筑前大人的疏远。” “别拐弯抹角!身为武将,说话就当光明磊落。我说过筑前大人并非有意排挤我们,你就能反过来断定我有此意?你如有怀疑,不必那么遮遮掩掩,痛痛快快说出来!” “好,那就恕孩儿直言。如我们在此寸功未立,父亲和武藏守作为武士,还抬得起头吗?” “你说什么?” “父亲这么做,无非想取悦筑前大人。” 看见弟弟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元助连忙加以阻止。“不可口不择言!”他微笑着扯了扯辉政的袖子“你等等,等等,休要信口胡说。父亲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取悦筑前大人,只是想一心侍奉筑前大人。” “侍奉?” “对,这和效忠不一样。父亲在筑前面前就像一名痴情的女子,他是带着那样一种心情去侍奉的。” “住口,你这个逆子!”胜人忍无可忍,怒吼一声“你们竟是以此龌龊之心来看待这场大战?这决非儿戏!什么痴情的女子…居然说出如此混账的话来。若用一句话来说,为父便是‘士为知己者死’!” “父亲。”元助笑了“近年来的士可不都只为知己者而死了。我看,每个人都在背地里打着小算盘。你说呢,武藏守?” 悄悄离营而来的武藏守,心头不禁一阵火起。“今夜到底还说不说正事?我看还是先听听岳父大人的意见。” “对,这才是今晚的正题。我胜人倒有一个必胜的妙计。” “父亲…”三左卫门还想阻止,却被元助拦住了:“弟弟,你怎的还不依不饶?筑前大人乃是父亲崇敬之人,我们也应该崇敬才是。那是人上之人。” “对啊。元助、辉政,你们都还年轻,父亲一辈子信任的人,难道还能有错?” “请您说说这次会议的要点。我来记录。”家老伊木忠次巧妙地抓住话题,执笔催促胜人。 “以前我也大致向大家提起过,根据昨日和今日的情况来看,我的判断没有错,家康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从三河派兵。” “的确如此,大人英明。” “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尽量防止被家康拖入持久战,近七万人的大军一旦被拖入持久战,仅粮草的消耗便是庞大的数目。因此,我想向筑前大人提出,趁虚突入冈崎。” “主公突入冈崎?” “正是。不久之后,三河就会完全空虚。我们瞅准机会来个突袭,即使家康不愿,也只得乖乖撤兵了。” 其实,这条所谓的妙计,元助早已听说数次了,故他只是微微地点点头。武藏守则把脖子伸得老长,显得颇有兴致。恐他也迫切地想加入胜人的作战,以此改变羽黑败战予人的印象。“岳父大人之计,筑前大人能答应吗?” “只要我亲自向他提出要求,当无问题。筑前大人的心思我十分清楚,他也知道,一旦我方被拖入持久战,将出大麻烦。一旦知我有破敌之策,他定会欣喜不已,立刻答应于我。怎样?对冈崎发动突袭,家康闻讯慌忙撤兵…这样,就只剩信雄独木难支,被筑前大人一击即溃。如此一来,局势就明了…” 元助说道:“父亲的主意,本是无可挑剔…” “本是?”胜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截断,不禁火起“如不先讲策略,具体的安排从何谈起?给我住嘴,好好待在一边听着!” “岳父大人实是英明。具体的部署是…”森武藏守两眼放光,支持胜人。 “此事还需进一步合计。家康一旦撤兵,我方势必与其在三河展开决战。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其一举击溃,只作好平安撤回的准备即可。问题的关键是,这究竟需要多少兵力。” “岳父的六千,再加上我的三千,总计九千人,难道还不够?” “武藏,这并非够不够之事。”元助阻拦道“一旦家康率领主力撤回,到底会有多少人,你计算过没有?” “这…”“若想在敌人的地盘上与其决战,怎说也要比家康的兵马多一倍。照此合计,即使家康只有一万五千人,我军起码也得三万人。因此,我方必须三思而后行。筑前大人能否腾得出这么多人,还未可知。即使筑前大人能够分出三万大军,这么多人怎样才能瞒天过海。” 三左卫门显出一副不屑之态。“三万?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 “说说你的理由,辉政?” “既然是奇袭,根本不必动用大军,顶多和敌人撤回的数量相同。也就是说,家康撤回一万五千人,我们有一万五千人就是。” “万一我们途中被敌人察觉,在急赴冈崎之前就遭遇袭击,怎办?” “当然有办法!”三左卫门寸步不让。“一旦遭遇突袭,敌人也会十分狼狈。狼狈不堪撤退的一万五千人,怎能和士气高涨的一万五千人相提并论?二者在数量上虽是相同,后者的战斗力却相当于前者的两倍。” “言之有理。”胜人不禁为辉政的说法拍手叫好“若是奇袭,一万五千人就和三万人一样。” “但如真的拥有三万人马,敌人马上就会丧失斗志,我以为,此是上策…” 元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话前后矛盾——他方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