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31-13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135章 (第11/16页)

来就有人不再沉默,毕竟眼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侯,也不再害怕牛金星了。一个总兵说道:“如今万岁已战死几个月,咱们在此又是为谁而战?名不正言不顺。全中国一大半都被辽东军占了,我们这一点点地方,如何能对抗辽东?今日再守下去,大家死到一起且不说,没有正当的名义了,咱们就算是死,恐怕也难得个忠烈之名。再说山上还有几万老弱女孺,难道非得等辽东军破了山寨,由辽东军随意斩杀吗?”这话说出以后,许多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战死也没有意思了,为了几万妇孺考虑,不如就投降吧。牛金星听后非常愤怒,将案子一拍,突然站了起来,一手接着剑柄,说道:“决不能投降辽东。谁要投降辽东,他自己投降,我牛金星虽是文官,可也知为国尽忠,惟有以死殉国。你们谁愿投降,请你们自便。”主张投降地人,见他杀气腾腾,不好再说话,但眼中都露出不服气地神色。这时又有人站起来,作和事佬,道:“投降不投降,这不是件小事。我看最好请各位都想一想,私下议论议论,然后再开会。反正辽东已停止了进攻,咱们还有些时间,现在先散了吧。”

    一听此话,有人不同意道:“用不着散,如今就商量下去。怕死的去投降,老子决不投降。”马上又有人不服气地答道:“投降的不一定怕死,大丈夫要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咱们在这里到底是为谁守土?谁能说得出?可怜军中几万妇孺,他们从陕西一路相随,与咱们不离不弃,你们可曾想过他们?今日便要因你等一言而死吗?”

    牛金星把案子一拍,道:“为大明守土,为我们的良民守土,为我们大顺朝死去的先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守土!”牛金星此话一出,不但未能让众人心服,反而有人讥笑道:“得了吧,为大明守土?可辽东此时占着北京城,占着大半个中国,又立了朱由检的幼子登基,你若说是为大明守土,那咱们不是更应该投降了?要知这北明才是大明的正统啊!若说是为良民守土,那我问你,咱们的良民在那儿?咱们从北京一路败退至今,你口中的这些良民在干什么?他们在为辽东军通风报信,在为辽东军筹集粮草,在为辽东军杀害咱们地兄弟,如今这些人不是咱们大顺的良民,却是他辽东的良民!他们那里用咱们为他们守土?若是咱们去了他们地地境,他们恐怕才真的要守土与咱们一战!咱们大顺良民如今都在这山寨之中,就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你们却一点不为他们考虑,还有何脸面说出守土一语。”

    支持牛金星,忠于大顺的的人马上站起来骂道:“你胡说!他辽东军不过是贼军,他吴三桂也不过是盗国地jianian贼我们决不做软骨头的人.宁死也要死得铁骨铮铮争执的双方谁也说不服谁,而且这些日子以来,随着局势的变化,人人心中都是郁闷无比,心中都有一股子邪火,口角不断升级,大家都动起火来,怒目相视。有人忍不住用手去抓剑柄,看起来马上就会发生火并。正闹得不可收拾时,忽然有人跑进来禀报:“太后下山来了,立即就到。”一听这话,大家都安静下来。已经握剑在手的人,把剑插回鞘内,没有人再想火并的事了。大家默默地等候高夫人来到。牛金星见大家已经冷静下来,说道:“随我迎接娘娘大驾。”说完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将领也都跟着他向外走去,迎接高夫人。高夫人在见到高守义时,便已经料到九莲坪众将士可能要出事情。她明白如今因为大敌压境,而援军又迟迟不见踪影,人人都看到不能取胜,也不能突围出去,军心已渐渐有些不稳。真遇敌人诱降,必有一些人愿意投降。而敌人似乎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所以按兵不动,派人招降,诱使自己内乱。所以高桂英顾不得身体不适,连忙命人带上高守义,向九莲坪赶来。她明白只要自己来到,一场厩杀的大祸就会暂时停歇。

    果然,当高桂英来到九莲坪众将议事之处,牛金星已率领一大群持领和文臣出来迎接,肃然站成两行,向她躬身插手。高桂英这才放下心来。来得恰是时候啊!

    进人议事大厅,高桂英坐北面南坐好后,将领们跪下去向其请安。高桂英一摆手道:“如今不是讲礼节地时候,你们起来吧,各就原位坐下,我们谈大事要紧。”

    等到众文武就座以后,高夫人才问牛金星道:“牛丞相,刚才大家商议的如何?”牛金星把经过情形简单地说一遍后,高夫人冷静地点点头,说道:“有人觉得应该死战到底。有人觉得应该投降。谁是谁非,我现在且不去说。我今日下山来,只是为了替你们大家拿定主意,不是为了责备谁,更不主张处分谁。请你们各位都放心,平心静气地把降不降的事谈个清楚。我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身体更是不同往日,可是我为大家cao心的一片心什么时候都没有变。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有两次大关头。第一次生死关头是要不要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为主,共同跟辽东作战。如今是第二次关头,就是说要不要投降。保全我们几万军民的性命。我说出主意来,你们愿意听从也好,不听从也好。”

    大家都恭敬地站起来,躬身说道:“请太后吩咐”高夫人说:“坐下吧。如今我看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降胡人,这是很有骨头的人。很有血气的人,我对他们的心情最了解。刚才他们咬牙切齿,几乎动起武来,这是很自然的,我明白。我想各位愿意投降地将领也一定明白,不要记着这一时地翻脸。要想到我们多少年来在一起共患难共苦乐,多少人在我们周围死去了。想着这一点,你们愿意投降的各位将领就不会恨他们了。”

    许多人听了点头,有人感动得噙着眼泪,有人低下头去。高夫人继续说下去:“如今有人愿意出去投降,我也绝不责备。情况不一样了,先帝死了,咱们也只能困死在这弹丸之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还在宁死不屈,为大顺保存这一片土地。所以我不责备那些想投降的人。因为即使不投降,留在这里对我们茅庐山的存亡也没有大的帮助。我不能忘记这些年来你们也流过血,出过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看不到一点希望,所以纵然我自己不投降,我对愿意投降的也不深加责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合好散,只要你们投降之后,不要再领着敌人杀回来,就算你们对得起我,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我们大顺军中上千上万死去的将领和文臣。”说到这里,高桂英想起死去的李自成,己忍不住哽咽起来,热泪簌簌地滚落脸颊。当年先帝还在时,就算情况再难,那怕是当年仅剩十八骑败入商洛山时,自己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绝望过,因为只要李自成还在一天,就会有希望。可今天这一切都交到了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手中,自己还能如何?还能带着这些将士逃过此劫吗?不管是心中愿意投降地,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