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135章 (第13/16页)
程度,我们此来可是为了救你们一条性命的,你们竟敢如此对待我们,当真是不知死话,刚要上前与那大顺守军理论,却被吴苟拦住。吴苟来前便已得吴三桂嘱咐,此来切不可意气用事,一切以大局为重,那怕此次招降只能召些老弱妇孺也是不枉此行,这些人毕竟都是咱们中国人,妇女儿童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吴苟跟随吴三桂多年,见多识广,也知道这世界并非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在蒙古之北还有罗刹国,大海的另一面还有着无数黄头发、白皮肤的英格兰人,以军长的才智,若是不知道也还罢了,如今知道了,那军长又皆会仅仅满足于一个中国?若是不能让辽东的旗号传遍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东方的辽东铁骑,那还能算是咱辽东的爷们?吴苟上前一步道:“好,就二十人,高尚带一班随我入寨,将武器交给战友,其他人在寨外等侯,不可惹事!”辽东军卒虽心生不满,怕吴苟此行有失,可辽东军纪严明,不容置疑,无人敢反驳,只能依令行事。 大顺守将见吴苟只带了一班十几人,也不再多话,命人上前简单的搜了搜身,便让开道路,请吴苟入寨。当吴苟等人进入九莲坪寨中时。从寨门到寨内站了很多兵将,十分威武。牛金星在堂中坐着,并没有出来迎接,由他地中军总兵带着吴苟进堂见他。吴苟还不觉得如何,可同来连长高尚却感到屈辱,吴苟是军长亲卫团副团长,已是大明朝三品大员,而牛金星等一众贼军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居然还这样傲慢。可吴苟不说,他也不敢开口。只是狠狠的瞪着堂上坐着的牛金星。双方见过礼后。牛金星才道:“今日我等被困在九莲坪一带,虽是无路可去,却只会与你等决一死战,决不投降,你们不必开口劝我…”跟着吴苟一同前来的连长高尚一听此言,终于忍不住了,大骂道:“你他娘的,既然不想投降还让我们还干什么?把爷爷当猴耍?”说着从后腰间取出一枚手雷,手指拉在引线上。怒视着堂上的牛金星。其他辽东军卒一见也纷纷取出自己私藏的武器,围在吴苟身帝,有的手拿一把匕首。有的是一枚手雷,有的是一支火铣,都对准了堂上地牛金星。牛金星一见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辽东军仅仅十几人,面对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地大顺军却还敢动手。 而堂内外的大顺军一见辽东军竟还有武器,也是乱作一团,挡在牛金星身前。吴苟却是冷静无比,大声喝了一声:“都给我住手,将武器放下!咱们是来和谈的,不是来打仗。牛丞相又岂是那等言而无信、趁人之危的小人!”辽东军听到吴苟的命令,不敢有违,虽都将手中武器放下了,却依旧围在其身边。 牛金星也是一摆手,命护在身前的大顺军退出堂中,叹口气道:“辽东军确是不凡,在我大顺军营中,明知不敌却无人畏惧,着实令人佩服。也怪我话没说完,我等虽不会投降,可我部下有愿意出降的,我不会阻止。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出降,什么时候出寨到你们兵营中,以后应该怎么办,我手下人会同你们详谈,订出妥当办法。我的事忙,恕不相陪了。” 他拱拱手,站起来走了出去。随即有一位武将将吴苟带到别处,同大顺军的一名将军进行谈判。吴苟本也没有指望大顺军能全部出降,只是没想到牛金星却如此决绝,只派一名普通将军与自己相谈。谈了近半个时辰后,想要投降地都是一些不怎么能够打仗的,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兵的将领。不过这也很好,既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出降,就可以减少九莲坪守寨地力量。对于大顺这边所提出的条件,吴苟都答应了,即:不许杀戮投降的人;不许劫掠他们随身带走的财物;不许欺侮妇女。这些都很容易办到,就算大顺军不提出这些条件,吴三桂作的也只会比这更好。 吴苟来前便已得到吴三桂授权,只要条件不是过于苛刻,吴苟即可以当场签订和约。双方约定,愿意出降地人于明日午时整出去,前边一人手执白旗,辽东军方面便会派人接收。谈完协议,牛金星才再次出现,仔细看了看双方草拟的和约,最后才庄重的签上了自己名字。吴苟却又道:“牛丞相,你们所提各款,都容易办到。只是来前,我家军长特意吩咐我等,让我面见高夫人,有几句话当面说清。”牛金星摇摇头道:“夫人居住在山上,不在九莲坪寨中,恐怕不能相见了。” 吴苟略有失望,只好道:“即是如此,我等便要告辞了,我家大人有几句话请丞相代为传告高夫人。”“请讲!”牛金星不知辽东又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此时也不怕他们再搞鬼。“我家大人对夫人十分钦佩,倘若她肯出去,我家大人可当众立誓,决不使她受害,并保她一生平安富贵” “此事不要再提,娘娘曾说过,她宁死也不会出降。”“不,夫人倘若愿意出去,可以不算是出降。如今我辽东军中也有许多大顺军将领,就连夫人的侄儿也在军中,由夫人的侄儿为其养老送终,这样难道不行么?” 牛金星虽然也不想让夫人留在山上,可是他知道夫人地脾气,道:“你大概也听说过我们娘娘的立身行事。 如今她绝不会落一个贪生怕死的名,让自己在敌军营中养老。你这番好意,我看见她时定会向她禀报,你就不必再提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决战前夕 吴苟话说到此处也算是仁之义尽,也就不再劝了,率人出寨返回辽东军营。第二天一早,九莲坪上出降的人准备动身了。高夫人这两天也没有回到山上去,许多要出降的人前来向她辞行。高夫人没有说什么话,那些跪在地下的人又一次痛哭起来,其中有些人再次改变了主意,表示不走了,要与夫人一同守在这九莲坪上。高夫人却摇摇头,将这些人劝了下去,毕竟若是只有些老弱病残、妇女孩童出寨投降,谁知道辽东军会如何对待他们,有了这些军卒在其中,总算也能照顾一二。待太阳升起,九莲坪寨门大开,几万百姓及军卒走出寨门,为首之人手执白旗,来到辽东军前投降。吴三桂亲自站在军前,接受这些降军的投降。其身旁许立看到来投降要么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头子,要么是弱不禁风的弱女子,再不就是十岁以下的小孩,就是那些投降的军卒也是个个带伤,许多人身上的伤口已经流脓,昏迷不醒,仅有三两干强壮士卒。这些人那里是来投降,分别是把辽东当作了避难所。许立气愤的道:“军长,这些人要之何用?就算咱们好心收容他们,将他们治好,他们恐怕也不会念咱们的好,日后若是不防,恐怕还得遭其反噬一口。不如将其押到辽东矿场,让其自生自灭,临死前也算为咱们作些贡献。” “不要胡说!”吴三桂小声骂道:“你许立也就是个楞头青。打仗还行,在这政事方面你还得拾我好好学学,不然日后我如何放心让你独领一方?别看这些人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