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31-13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135章 (第5/16页)

驻地筹划,朝廷不能干涉。此外,我们虽然取消了大顺国号,奉宏光帝为主,可是我们先皇帝在大顺军中仍是先皇帝。”小张侯听了心中不由一阵难过,可还是插言道:“太后也仍是咱们的太后。”

    高夫人接着道:“我们的名义在大顺军中照旧,不许他们侮辱我们一句话,连一个字也不许侮辱。我们尊重他的朝廷,他也应该尊重我们原是大顺朝的人。倘若在文字上还是什么‘寇’啊,‘贼’啊,我们立刻分手,这一点也必须讲清,不能有丝毫含混。你们意下如何?”小张侯点头道:“太后的主张也就是臣的主张。这大顺国号可以取消。尽管我们血战了将近二十年,死去将士不知多少,如今为给先帝报仇,大敌当前,只好如此。可是太后说得对:我们的人马不能拆散,仍由我们自己统率。如何行军打仗,我们既要尽忠报国,又不能受别人掣肘,更不能投降辽东。”

    尚炯也道:“正是这个道理。”经过一阵商议,主意就算决定了。以后南京几次派人来,往返磋商。吕大器又上奏宏光帝,建议给高夫人下一道褒美的救书,封她为贞义夫人。而其剩余的这支人马便称为忠贞营。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由吕大器亲自持着宏光皇帝的诏书前来巫县。事前皇后高挂英及小张侯已向全体将士宣布,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宏光帝为主,共同反抗辽东。将士们因为知道这是皇后决定地。没有人说别的话。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时感情扭不过来,而在背后暗暗落泪或失声痛哭。经过一段时间才渐渐平静下去。

    当南明使臣吕大器亲捧着宏光皇帝的敢书来到营中时候,小张侯等大顺一众将领整军相迎,部队军容整肃,十分壮观。现在既然奉南明为主,一切迎接诏书的仪式自然都不能缺少。到了营中后,高桂英亲自上前迎接,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高夫人对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顺军中仍是太后身份,吕大器虽是钦差。但来到大顺营中。还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礼。当着吕大器的面,高夫人对小张侯等大顺将领进行了训诫,无非是以后如何免除畛域之见,一心一意奉南明宏光帝为主,矢忠矢勇,为国效劳。按照事前拟定的条款,高夫人受封为贞义夫人,小张侯被封为候爵。大顺军的这一支就称为忠贞营,直接归南明兵部节制。从此就转战在湖南广西一带。由于鄂西四川边境一带还有许多大顺军的余部,又派人联系各部。这也是高夫人的深谋远虑,为着将来万一在湖南江西一带受了挫折。忠贞营好有一个退路。至此纵横了大半个中国地大顺朝算是彻底灭亡了,只能继续存于高桂英等人心本来南明有了大顺地投靠,实力有所提升,而辽东也因自山海关出兵以来,不过大半年时间。已先后占了京城、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全境,及河南、湖广、江西大部分池区,摊子铺得太大,虽然军队损失并不多,就算一鼓作气攻下全国也没有问题,可治理地方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许多地方虽已攻了下来,却面临着无人可派的困境,若是继续打下去,就算灭了南明的小朝庭,也无法接收,若是再让那般降臣来治理,虽可应付一时,可将来若再想打破现有的制度,恐怕就更费力了。所以吴三桂下令各部就地驻扎,严防南明反扑,同时命远在辽东的冰凌学院扩大招生,特别是加紧培训治理地方的专业人才,为将来一统全国作好准备。

    辽东大军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正是南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地大好时机。可一部分南明臣子眼看辽东军停了下来,竟天真的以为辽东不敢对自己用兵,毕竟自己也是大明的臣子,而自己所奉地万岁还是当今万岁的叔叔。在南明众臣中虽有少数人依旧清醒,如兵部尚书吕大器、扬州知府史可法等人,可因有马、阮二人弄权,宏光帝又只知玩乐,这少数几人根本无法左右朝庭。不过一月时间,南明这些官员竟又恢复了往日的作风,依旧是门户倾轧,大多数人不思南明的将来会如何,而是争权夺利,纷争不休。所以在辽东军停战的这段时间,南明竟未曾派出一兵一卒与辽东军开战。反而是刚刚投降了南明地大顺残部,因与辽东有着血海深仇,为了替死难的李自成报仇,几次从巫山出兵,进入四川境内sao扰辽东军。可惜四川百姓对大顺军却并不领情,反而深恶痛绝。

    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却因张献忠的到来,搞得天怒人怨,在张献忠统治四川的短短几年间,四川战乱不断,人口已是十不存二三,侥幸活下来的这些四川百姓早已久乱思安,而辽东军剿灭张献忠的大西朝后,对四川百姓实行了宽松地政策,不但不向百姓征税,反而开展了土地改革。张献忠本是流寇,根本不知生产,只知掠夺,略有财产的人早被大西军扫荡了一番,四川现在早已没有了富商、大户,所以四川境内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辽东军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派来大批文官,将四川境内大量无主土地划分给农民,又从辽东运来大批牛马及品粮,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发放给四川百姓,让其备耕生产,此举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无论到了那朝那代,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中国老百姓都是最善良、最容易满足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帮助谁,谁对他们不好,他们便会反对谁,所以在短短一月时间内,辽东军便赢得四川几百万百姓之心。大顺军却在这时率军来攻,那里还能什么好果子吃,从出了巫山开始,他们便很难见到一名百姓。这一带的百姓早就得到了辽东军的通知,撤到了附近的城中。就算勉强看到几人,这些人是宁死也不肯透漏一点辽东军的倍息。

    大顺军本就是农民军,虽说建立了大顺朝后一些将领、士卒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可此时还留在忠贞营的都是最早从陕西便跟随李自成东征北讨的老兵,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根本无法对这些与自己一样出身的百姓动手。高桂英更是慈悲为怀,就连对待敌军也不会斩尽杀绝,更别说这些百姓了。而且大顺军大小将领也都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便是因为忽略了这些百姓,所以他们不敢为难他们,只得放了这些百姓。可大顺军一走,这些百姓马上便抄近路,跑到附近的城中报信,如此以来,高桂英率领的忠贞营不但无法获得有关辽东军的半点消息,反而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掌握当中,那里还能打得胜仗。

    三次从巫县出兵,三次大败而归,不但未能取得一点战绩,反而白白损失了三万精军,本就实力不算太强的大顺残部更是雪上加霜,全军已只剩下不足十万精军,而老弱妇孺却高达十五万左右。好在南明并未食言,总能按时送来补给,不然这些人恐怕早已饿死大半。而驻守在四川的许立本就脾气火爆,那里肯吃这等大亏,派人连送三道急奏,向吴三桂请示,要求进攻巫山的大顺残军,以求彻底解决这股顽敌。吴三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