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41-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结局 (第2/11页)

,怕是难有半分胜算,所以他自到任之日起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加固城墙上及训练精兵上。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此时的杨州城城高达三丈有余,墙宽两丈左右,城中面积也扩大了近五倍有余。而经史可法亲手训练出的精兵也有五万之众。其中还有一支史可法最为得意的一万骑兵。要知在这江南之地想要训练骑兵。其困难不亚于在草原上训练海军,若非史可法使尽各种办法,这支骑兵根本不可能存在。而吕大器在被封为兵马总督后,深知杨州之重要,立即从全国百万军卒中抽调十万大军支援杨州,俱归史可法一手调配。而随着辽东军的到来,杨州城四周百姓因南明一年来的消息封锁及恶意中伤,在他们眼中辽东军已成了吃人的恶魔,所以一听到辽东军来了。只要还能动的大明百姓全部逃入杨州城内,使本就人口众多的杨州城此时更是人满为患。不过这却正合了史可法之意,他从城中近五十万百姓中。抽调精壮男丁十五万,组成民兵,并将十万强壮妇女组织起来,为全城三十万大军准备吃食及战时运送箭支、救治伤员。城中百姓因惧怕辽东大军破城后屠城,都积极参军。只求保得杨州城,留得性命。

    如此以来,当吴宇和吴妥率四万步骑赶到杨州城下时,却见到杨州城上族旗抬展,城上守军多不胜数。二人面面相视,却是无言以对。面对这种坚城,就算自己火炮犀利,可一时间又岂能奈其几何,想要率先攻占南京地愿望只能就此破灭了。未等辽东率先开战,紧急从南京运到杨州地近百门火炮却已率先怒吼,好在南明的火炮虽然射程极远,可准头却实在不怎么样,又多为实心弹,虽有炮弹落入辽东大军,伤亡却不过百人左方。此时的史可法也正站在城头向下观望,只见炮弹落入辽东阵营,心中暗自冷笑,个日便叫这些辽东拘贼见见我大明火炮的厉害。可没想到辽东大军虽死伤百人左方,大军却是丝毫不乱,没有将领的命令,他们明知继续站在那里只能成为城上大明火炮靶子,却没有一人急于逃命。这让史可法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本想用火炮打辽东军个出其不意,惊扰辽东阵营后,随即派城中仅有的一万骑兵趁乱出城追杀,如果运气好,这支不过四万人的辽东军很可能便会就此被击溃。

    可眼看辽东军却是如此纪律严明,这个打算只能取沾,命人将城下待命的骑兵将领叫回,看来想要击败这支辽东军还得另图他策。史可法不过是有些失望,可城下的吴宇和吴妥却已被气得火冒三丈,未等攻城,便死伤百人,辽东军何时吃过这等大亏,说出去,非得叫其他各路兵马笑掉大牙不可。不过眼下却不是意气用事地时侯,城上南明军即已有了防备,又有百门火炮助威,自己大军再留在此处也不过是人家的活靶子,吴宇狠狠的咬了咬牙,一挥手,道:“撤军!”语气中透露着几丝气愤、几丝无奈。看着城下辽东军远去地身影,杨州城上的南明守军顿时欢声雀跃,无不兴奋之极,就连史可法也是长长出了口气。虽然自己已有了万全的准备,可辽东军的凶名却是远近皆知,此次能够不损一兵一卒,逼退辽东四万步骑、歼灭辽东军百余人,已是一个了不得的功绩。当下史可法命人上书宏光帝报捷,不过捷书中地战绩却被史可法夸大了十倍不止,虽然史可法不想如此慌报军情,可此时整个南明百姓一听说辽东来攻,都是惶惶不可终日,正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所以当报捷文书呈到宏光帝面前时,便已成了逼退辽东五十万大军,打死打伤其军卒近万人。

    看到捷报的宏光帝当即大笔一挥,又调来大批粮草,又加封史可法为南明兵马副都督,太子少保,御赐尚方宝剑一柄,全权节制杨州左近兵马,有先斩后奏之大权。而坐镇武昌的吴三桂心情却远没有史可法这般春分得意。看着第一、第二集团军分别止步于妥庆和杨州,这确实是出了吴三桂的意料,没想到南明经过这一年的休整,竟有了几分与自己对抗的实力。第三集团军虽说进展顺利,可他们毕竟是离南京最远的,若想拈着他们攻打南京,就算一路上没有南明军阻拦,恐怕也非十日半月可以到达的。况且南明即已在妥庆、杨州这两处辽东军必径之路上设置了重兵,便没有理由忽略了南方这路兵马。果然,第二天便接到吴三辅的急报,自从辐州登陆后,大军前行不过半日,便是步步荆棘,无数的南明军分布在山林中,大军行进间,不知何时便会有飞箭射出,仅半日功夫,便已有百余将士受伤,虽目前还无人尚命,可伤重的几十人却需两人抬着继续前,已是大大拖慢了大军行进速度。各团中唯有新成立的步兵六团,因军卒多为台湾土著,善于山地从林作战,在王云和王雷的率领下,不但没有损兵折将,反而经常有所斩获。径审问得知,沿途不断sao扰辽东大军的正是南明福建的南明军,还有部分竟是从广东、江西、浙江赶过来的士兵,初步估计这些分散的南明军竟多达十万之众,又藏身于密林当中,实在是让吴三辅对之无可奈何。

    面对已是强努之末地南明。自己派出的三路大军竟无一取得战果,这让吴三桂也很是无奈。不过这却怪不得各路将领,要怪只能怪自己低估了南明的实力,小看了南明的大小官员将领,没有想到他们竟在短短一年之间便征召了百万大军,虽说其中多是新兵,可人数却摆在那里,又有地利依仗,自己若是强攻,虽能取得最终胜利。可损失也必将惨重。再说这些南明军都是中国的百姓,可是自己未来征讨世界的利器,若都死于自己手中,又于心何忍。对各路持领问计之书,吴三桂若思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良策,最后只得下今各路兵马小心行事,第一、第二集团军暂时按兵不动,第三集团军则要以步兵六团为主力,稳才L稳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吴三桂寄希望于南明自己,希望他们粮草不足。最后内乱。可吴三桂却是低估了南明的实力。南方各地,尤其是南京作为大明经济中心,这几百年所积攒下来的财富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辽东军围困杨州、妥庆半丹之久,不但未见城中有半点无粮征照。反而时常能闻到从城中飘出的rou香。而第三集团军经过半厅征战,所取得战果却也有限,大军至今仍在福建境内,未能按战前安排地那般迅速挺进江西、浙江,封锁南明退路。就在吴三桂一愁莫展之际,突有信使来报。有辽东急报。吴三桂接过信使急报,一看之下,更是大吃一惊。急报是由吴襄亲自书写,上面言道,北蒙、西蒙竟有大军向边境集结,同时在朝鲜、辽东、南蒙各地都有人高举反旗,意图冲击各地府衙,好在各地驻军及时镇压,才将这股反潮暂时压了下去。可各地此时也已是人心慌慌,希望吴三桂拿个主意出来才好。

    吴三桂心中一紧,连年征战地恶果终于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显现出来,正是因为自己率军连年征战,虽然占了许多地方,俘虏了众多百姓,可教化工作却不能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