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节 (第1/3页)
第十一节 日暮中,景藩老汉带着几分酒兴,跨进自家门楼,就瞧见儿子无精打采地坐在已经昏暗的前院里的槐树下。他对儿子摆出的这种愁肠苦相的架势十分反感。 老汉没有招理儿子,推车径直走进去,放下车子,走进里屋,伺老伴:“你跟他说来没?” “说来。”老伴回答“娃说他愿意去开车。” “愿意个屁!”老汉斜眼瞅一眼老伴,表示不信任“你看他难受的那个架势!” “晌午我再三问,娃都说愿意嘛!”老伴对于老头一进门来的这种气势不满意“你甭疑神疑鬼的。” “要是真心愿意去,他会蹦蹦跳跳的,你记不记得,那年刚一接到参军通知书,他跑前跑后,嘴里唱唱嗬嗬的,啥架势?”老汉观察到了儿子行为中的漏洞“你看他现时那个架势,愁眉苦脸,象是要上杀场,哪象是要去参加工作!” 老伴不能不信服老汉的眼睛是厉害的。她又何尝丝毫没有察觉呢?她明明白白可以看出,儿子想去开汽车,又撂不下自己一手经办起来的砖场和牛场,正象老汉自己当年撂不下刚刚兴办起来的农业社一样。她主张耐心劝导,劝得儿子一两天后到县上去报了到,坐进驾驶室,啥事也就没有了。她很担心老汉动不动就想发火的神气,有可能把事情弄僵。她要劝儿子,又要劝老汉,使这个农家小院里保持平静和安宁。老汉今日一回到家,她就发觉老汉说话腔调很高,脖颈红红的,口鼻里喷出一股烧酒味,就问:“你在谁家喝酒来?” “在永槐家。”景藩老汉掼下毛巾,掏出一支卷烟,夹在指缝问,挺着腰站在屋子中央,声高气壮地说“今日喝得痛快,谈得痛快!” 景藩老汉从公社出来,觉察出王书记似乎把他当成累赘而急于换掉的用意,感到有点寒心;在路上遇见牛娃的时候,自然就没有顺气,以致态度有失检点;在路过何家营村的时候,被党支部书记何永槐拉到屋里去了。 两位在土改中结识的农村基层干部,现在坐在方桌对面,对饮起来了。老了,何永槐也老了,土改中冒出的那一茬干部,现在都跟景藩老汉一样,霜染鬓发了。景藩老汉呷着酒,感叹着。几十年的经历,两个都差不多,不过永槐是蔬菜专业队何家营的党支书,家庭经济状况比他好;而个人经历,简直如出一辙。在河西公社里,他俩曾经是粮棉和蔬菜两类作物生产的先进人物,常常代表河西公社到县上和地区出席各种会议。“四清”和“文革”中,两个都被整惨了。他俩作为河西公社大队一级的“走资派”代表,被造反派们押在一辆汽车上,游遍了公社的所有村寨…有幸和不幸,使两人结下了友谊。 何永槐端出一盘猪头rou,提出一瓶“雁塔大曲”招待老朋友。 “地分了?”何永槐明知故问“牛也分了?” “全都分光分净了。”景藩老汉说“你们蔬菜队不分吧?” “喝!”何永槐端起酒,招待景藩老汉“原先说蔬菜队不分,现时也保不住。” “蔬菜队分了地,社员保准不给国家蔬菜公司交菜,差价太大嘛!”景藩老汉问“工人和干部,都得上自由市场买菜了…” “爱上哪儿买上哪儿买去!”何永槐不屑一顾地说“我盼着分地哪!都他娘的分了,省得我劳神了。” 景藩老汉呷着酒,瞧着何永槐烦恼的神气,心里说,甭看他嘴里说得那么不在乎,其实他比自己更想不通,不过是赌气话罢了。 “分了地,分了耕畜,还要咱们这号干部做啥?”景藩老汉说“各家各户种庄稼,干部没事干了。” “抓计划生育嘛…哈哈哈!”何永槐嘲笑似地说“只剩下这一项工作了…” 景藩老汉也笑了。 “你听没听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社员有了钱,干部丢特权’。”何永槐念着他听到的顺口溜,悻悻地说“当初为办农业社,咱把心cao尽了;而今倒好,分地分牛…”他说着,又灌下一杯酒,手在桌上一拍“广播上说干部不愿意分地,是怕劳动,尽说的屁话!我要是分得几亩地,让他看看,看我种得出何家营的头一份好菜…” 酒逢知己,话更投机。景藩老汉觉得心里畅快——何永槐把他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了,他虽然这样想,但嘴里不敢说。公社王书记在传达县委关于搞好责任制的文件精神时,批评过永槐刚才念的那几句流传在乡村里的顺口溜,再三解释责任制和单干的本质区别。老汉服从纪律,把自己的“不一致”的看法藏在心里,决不在公开场合乱说乱道。如今何永槐毫无顾忌地说着对实行责任制的“不一致性儿”的话,景藩老汉听得痛快。 两个“老土改”喝着,对正在贯彻的责任制的农业政策发牢sao…一瓶“雁塔大曲”揭底了。 这个时候——一九八一年初夏时节,渭河平原的农村里“责任制”这个新名词,正如当年的“农业社”这个名词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