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君不来兮徒蓄怨 (第1/3页)
第十章 君不来兮徒蓄怨 ——出自《全唐诗》一百八十四卷·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历代名画记》曾有记载:“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绘四白龙而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点睛关窍,全盘即活。一直沉睡着的点睛笔,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苏醒了过来。 与十九巨大的如椽笔不同,点睛笔极为纤细,活脱脱一枝圭笔模样,笔头尖弱,末端细至毫巅,只余一缕金黄色的毫尖高高翘起,正是点睛之笔端。 罗中夏和十九保持着倒地的姿势,一上一下,一时间都惊愕不已,两个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那枝点睛笔灵。原本浮在半空的青莲光芒越发黯淡,仿佛被点睛喧宾夺主,重新隐入罗中夏的身体。一人不能容二笔,点睛既出,青莲就不得不隐了。 此时那团气势汹汹的黑气已经从最初的遮天蔽日收敛成了一片低沉的墨云,黑压压地笼罩在这一片塔林方寸之地,凝化成模糊的人形,蛇一样的下半身以半毁的退笔冢为基张牙舞爪,怨气冲天。退笔冢内的黑土逐渐显出淡色,像是退潮一样,被这股强大的力量一层层吸走了蓄积的墨迹,于是黑气愈发浓郁起来。 十九这时候才注意到自己和罗中夏的暧昧姿势,她又惊又怒,拼命挣扎。罗中夏大窘,试图松开胳膊,环住十九身躯的双手却被她压在了身下。他想动一动身子,让两个人都侧过来,才好松手。十九却误以为他欲行不轨,羞愤之下一个耳光打了过去,声音清脆。罗中夏吃了这一记,心中一怒,顺势一滚,两个人一下子分开,坐在草地上望着对方喘息不已。 罗中夏摸摸身上的刀伤,不明白自己刚才为什么要救这个要杀自己的女人,如果解释成绅士风度未免太过勉强,他记得当时似乎胸中升起一股动力,促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扑了过去,难道这与点睛笔有关? “我也不指望那女的报恩,好歹也别无缘无故追杀我了吧。”他一边这么想,一边朝旁边瞥了一眼,发现十九没理会他,也不去捡掉在地上的柳叶刀,而是仰起头,痴痴地望着那管点睛笔。刚才可怕的表情蜕变成悲戚神色,眼神里满是我见犹怜的忧伤。 这时半空中隆隆作响,宛如低沉阴郁的佛号。一枚人头在滚滚墨气中若隐若现,能勉强看出是个老僧模样,须发皆张,表情混杂了痛苦、愤怒以及一种极度绝望后的恶毒,甚至还能隐约看见老僧上身赤裸,其上有一道道的抓痕,宛如一具流动的炭雕。 罗中夏和十九暂时放下了恩怨,一起抬起头看去,同一个疑问在两人心里同时升起: “这个…这是智永禅师吗?” 与此同时,熔羽在相隔一百多米以外的密林中,陷入了奇妙的对峙。 他刚才一冲进树林,就立刻发现一个身影匆匆消失。熔羽心细如发,他知道对方也有笔灵,不能冒进,于是没有立刻追过去,而是驱使哪吒光羽扫清周围障碍,徐步而行。对方明显打算诱他深入,所以不必担心会逃走。 林中阵阵厉风滚滚而来,转瞬间就逼近了熔羽。熔羽却连看都不看,白眉一扬,无数光羽振身而出,一部分在周身围成一圈光栅,一部分疾飞而出,与厉风正面交锋。 霎时四面风起,八方羽飞,周围的杉树、柏树树叶簌簌作响,摇摆不定,风、羽本非实体,此时碰撞起来却铿锵作响,有金石之声。于是一时间风声、羽声、树声,声声入耳,噼啪作响。欧子龙的厉风对付罗中夏绰绰有余,对付彼得和尚、曾桂芬这类没有笔灵的也可占据优势,但碰上熔羽,竟丝毫没占到便宜。 熔羽负手徐行,任凭风羽在四周冲撞、爆裂,仿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习惯性地摸摸鼻子,闭上眼睛,静听风向。厉风虽然自四面而起,但毕竟有行迹可循。过了约莫一分钟,他唇边露出一抹笑意,身形微动,趁着一阵狂风与光羽同归于尽时的爆炸,竟从林中消失。 欧子龙利用风云藏匿了身形躲在林间暗处,试图在暗中轰下熔羽,此时突然一下子失去对手踪迹,心中一惊。还没等他有所反应,就听身后有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鼠辈果然都待在角落。” 欧子龙大惊失色,当即连头也不回,双掌一挥,驱动凌云笔喷出云雾,借机翻身朝前跳去。他一跃出去十余米,双脚刚刚落定,那声音又从耳边传来:“你还想逃吗?” 欧子龙张开嘴几乎要叫出声来,他突然想起什么,连忙捂住嘴生生把喊声憋回去,双足一顿,又再度跳开。 如是三四次,他却始终不能摆脱熔羽,那淡漠阴冷的声音如蚁附骨,如影相随。欧子龙走投无路,凶悍之心大起,索性把身体一挺。熔羽窥准时机,飞起一掌,正中他的背心。欧子龙被打得吐出一口鲜血,身体顺势朝前倒去,滚了三滚才从地上爬起来。他虽然受创非浅,却也借此与熔羽拉开了距离。这一不要命的凶悍打法,倒出了熔羽的意料。 两人距离一俟拉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