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_第五章光红孩子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光红孩子的故事 (第7/8页)

   1996年的深秋,《中国青年报》用一个版面发表了一篇关于《社会需要心理服务,心理服务有待提高》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我如获至宝,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到了剪贴本上。

    我拨通那个热线,一位叫B5的心理咨询员接待了我,从那以后,每次我都找他听电话。于是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但出于纪律和惯例,他没有告诉我他的真实姓名,只说他是北师大的学生,做心理咨询员是义务工作,只是出于爱好。

    我竭力回忆,但对B5的记忆却仿佛消散怠矣,就像冬天在玻璃窗下用手指划出的图案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我们当时都说了什么?我是如此幼稚、彷徨而又固执万分地向他倾诉,而偏偏得到了他珍重的对待。那些少年时的言语每当现在回想起来我就忍俊不禁。

    即使我能找到当年我们的录音对话,我也不好意思再听。

    中午,作为宣传委员的我照例给班里同学每人发一份《中国初中生报》,回到座位上开始阅读时,我突然发现,第四版的右下角正是我写的文章!看着同学们安静翻阅报纸的样子,我紧紧咬着下嘴唇,生怕让自己的兴奋流露出来。

    那篇文章我没用自己的学名,也没用我在“小集团”中的艺名,而是引用了一位著名女作家的一篇著名小说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由于下面即将讲到的原因,这个笔名我用了一次就作废了。

    我想除了张科她们能看出端倪以外,其他人不会猜到是我,只是在作者名字下面有一行介绍:北京市玫瑰学校学生。

    张科一下子冲了过来:“行啊,这是你写的?”

    “嗯。”我矜持地答道,不想表现得太露骨。

    王姗姗也围过来:“不错啊,我以后也应该锻炼着写写东西,说不定中考还能加分呢!——开玩笑,我特怕写作文!你现在跟他关系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我说“文章里最后一段我不都写了吗?”

    我以为陈宇磊不会知道这件事,可他还是知道了。

    “你写的文章我看了。”他说。我大为紧张,哪知他接着说:“写得不错,挺好的!”

    正如我小说里写的那样,我们仍然心有默契。和小说写的不同的是,我明显感觉到正是这篇文章,提醒了他我对他的爱恋,让他开始发现了身边还有一个人经常关注着他、在意着他。

    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告诉自己,这段青春故事在我心里已经结束了(虽然在他心里尚未开始),而陈宇磊却更明确了我的追求,说不定还觉得我这种求爱方式大胆、与众不同哩。

    他该不会觉得我现在还应该无条件地爱着他,等待他的垂青吧?他们班同学也知道了有个初中女孩暗恋他,还在报纸上登了篇文章出来,我真是再也不好意思去高中教学楼了。唉,你说不登就不登,要登就快点登,这选稿周期漫长真是害死人!

    为了让校团委的郝老师觉得我有组织能力,我对B5说想请他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员们来玫瑰学校做一次心理讲座,B5很痛快地答应了。学校也安排了时间,地点就安排在高中部的两间教室。

    我乐颠颠地写广告印海报,然后拿给郝老师看。哪知她看了以后突然发起脾气来,说我怎么这么没组织纪律观念,写完稿子应该先让老师看了修改后再印。

    “这不是时间不够了么…”我小声嘟囔了一句。

    “那也不是你私自就能决定的事儿,这是代表了学校!”她抢白道“要是都像你这样,都想当领导,还要老师干吗呀?”

    从前常老师就骂我满肚子主意,一向温文尔雅的郝老师居然也这么说我,真让我觉得搓火。我本想左右逢源,结果得不偿失。

    我第一次见到电话另一端的B5后也大失所望。他相貌平平,根本不是我幻想出来的清秀、忧郁的样版。B5看出我的失望,很痛心。

    临考语文那天下午的天气阴沉无比,我的心头也浮躁不安,明天就要考试了,而电视机还在诱惑着我。好无聊呀,放在桌面上的书愣是看不进去。

    再回头看窗外,怎么竟像黄昏?也许是云,阳光被滤得那么暗。想到自己还要复习,心里便酝酿着淡淡的疲倦。

    我觉得百无聊赖,就拨打了心理热线找B5聊天。我跟他说很无聊,没想到他却很急切地说:“嘉芙,我给你两分钟时间,呆会儿你挂了电话就去复习吧。”

    “怎么了,我才懒得复习呢。”我有气无力地说。

    “我知道你的心情,以前我就像你一样,常常不顾一切地拒绝随波逐流的生活,结果却让自己失望透顶,得到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快去复习吧!”

    他讲了一堆道理,我无奈地挂了电话,又坐在了书桌前。

    期末结果出来了,除了语文考得不错以外,理科都稀里糊涂,数学只得了70几分,排名一下子落到了班里第二十多名。

    自从上初中以来还没考过这么差,在这之前接连几次考试我都在班里排名中等,以前我总是前五名,这次就连王姗姗都提醒我别忘了好好学习。

    放学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了,没有人注意到站在角落里的我。我不想回家,也不想待在学校,班里没人了解我的苦闷。突然,我想起一个人,一个我的救星,要是能看到他的脸,听到他说话,我就会有点力量。我决定去找他。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曾经熟悉的教学楼。高中学生就在楼的左侧上课。在他班门口,我托一个女生叫他出来。等待的瞬间,我背靠在楼道的绿漆墙上,看着高中男生大声说话,女生和女生窃窃私语。

    陈宇磊终于出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男生。

    “怎么了?”他看到我一脸沮丧,担忧地问。

    “…没事,想跟你聊会儿。”我小声儿说。

    那个男生狐疑地看了我一眼。陈宇磊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什么,他就先下楼了。

    “我让他先走,我们要去趟厕所,你在这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