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车营硬战 (第1/3页)
第二十九章 车营硬战 汉jianian金破木认为:“我军有几万人,李人渣也是知道的,他怕死得要命,步骑一同,难以攻打,依我之见,可以分兵一万,在李人渣周围出现,作为疑兵之计,另外七万,连带充当后备的一万五千,去打33军,伺机歼敌。” 轲比能认为是好计一条,遂派扎克哈引本部兵,时改装束,迷惑当前元军,令其不能前进。自引八万五千骑,往东北方向而去。 行得数日,远远望见前方有片稀疏小树林,影影绰绰有些人影。 前哨的大雕队的“帅”蛮子海牙咪着眼睛看过去,疑惑地道:“这树足有三丈高,怎么人也能有这么高?还有几十人之多? 大家带着不解,近前一看,人人都是眼睛滴血! 每棵树上都吊着几具死尸,总共有几十具鲜卑人死尸,微风吹来,死尸在树枝上旋转晃动,一些腐烂得快的死尸,两眼和鼻子部位都被蛆虫吞食一空,极为狰狞,往下滴着尸水,发出恶心的气味。 地上遍地是被砸碎的烂车、割破的帐篷,饮具、…还有十多条死狗,或被砍死或者被箭射死,忠心的它们在与敌人格斗中被杀死,看来是一支迁移的鲜卑人遭到了凶残的元军袭击,被吊死的都是牧民打扮的鲜卑男人,连一些几岁或十多岁的男孩也被毫无人性的元军活活吊死!死人把树木压得弯了腰,却不见任何鲜卑女人和牲畜,她们应该被元军掳掠了。 在树林空地上,树了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有着黑褐色的血迹:昔日犯我中原,今日取尔狗命! 吊死人和立牌,实际上是做坏事的33军士兵无聊透顶所致,往日见到鲜卑男人都是一刀杀掉,33军沿路杀人放火抢劫,士兵们想搞搞新意思,军官也不干涉。 路过的鲜卑大队看得悲痛欲绝! 越向33军靠拢,见到的惨象也越多! 路上一个塌了的帐篷,轻轻揭开,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鲜卑人某家五口男人全部被元军杀掉,死在帐篷里。 不时见到一个个鲜卑族人死在各处,凄然地倒在原野中,野狗、野狼和鸦鸟吞吃着他们…元军视生命如草芥,杀人根本不眨眼! 这一切在到达了水草异常丰盛的星星湖牧场达到了高潮! 星星湖,是鲜卑人的福地,岸边繁花如绵,草绿油油的,湖水清澈可见游鱼,晚上景色如画,水面倒映天上星星,烟气升腾中,仿如仙境! 美丽的星星湖,不知养育多少的鲜卑人!代代流传,鲜卑人的血液中,都有着星星湖的水份啊! 人们歌唱着星星湖,这是鲜卑人的福地! 可是今天,星星湖在哭泣,她的儿女就在她的怀抱中,遭受了可怕的杀戮! 本来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凸起了一个个物体,那是鲜卑人和牲畜的死尸,每个死尸都泡大成一团,白惨惨的rou团上绿头苍蝇嗡嗡飞舞、蛆虫在蠕蠕而动… 在湖边的软地上,见到很多野狼在刨吃东西,鲜卑骑兵过去赶走它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坟地,不知被掩埋了多少鲜卑人!薄薄的土层上掩盖不住元军的滔天罪行!平地上伸出来的手臂饱蕴了鲜卑人对生的渴望! 游骑回报:沿湖边均无族人,各处都有不计其数的死尸、死牲畜。 鲜卑骑兵的眼泪已经流干,决心与元军拼个你死我活! 收拾马匹,继续追寻。 又走了一天,金破木之妻白蓉手指前方道:“咦,怎么这么多鸦鸟?” 大家看看,果然见到前方偏左处很多食腐鸟在飞动,难道元军又在鲜卑人血淋淋的心口加多了一刀? 大队过去,令他们震惊的是:地下无数的黄羊尸体,纵横交错的骑兵蹄印,就象打了一场大仗。 在黄羊所奔方向上,三条人工挖掘的巨大壕沟,有两条居然被黄羊尸体填出了一条道路。 鲜卑人惊奇元军为何动用军队对黄羊大肆屠杀?一些老牧民出身的骑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已经明白过来了… 虽不是冬天,大家的心中寒意阵阵! 再行多一日,遥看远方,浓烟冲天,可以看到连绵火墙一直通向天边,根本没有尽头! 还等什么,鲜卑人往回就跑! 除了逃,另有一法,先放火焚烧草原,烧出空地,但此法带有风险,几万人马被来火的烟气吹过,并不好受,万一战马炸了营,就会损失巨大。 一般牧民之所以放火先烧出地方,那是因为他们带的是羊,跑不过大火。 所以,跑为上策,跑不过,再放火。 现在距离尚远,逃跑还是有把握的。 风不算大,大火在他们后面消失了,只见到天际升腾的烟雾直冲九霄云外。 众人面面相觑,入夜看天际火光,大火烧得极旺,根本望不到边,只怕连绵了二三百里地,不知烧毁了多少的草和烧死了多少的动物,烟气隔了老远也能嗅到。 元军所过之处,真是寸草不生!(星星湖之所以不烧,因为那里的草长得好,嫩而多汁,难烧,不然,元军绝对不会放过的。) 前路不通!虽然硬是要前进,还是有办法的,不过轲比能气急败坏地道:“不打33军了,回去,杀他们的皇帝去!” 鲜卑人大部分无异议,元军欠下的血债,只有拿他们皇帝的命才能补偿,其他人,不够资格! 金破木心中阵阵无力感,他投奔鲜卑,就是想用中原的兵法指导鲜卑人发挥特长,搞垮中原皇朝,他个人也能趁机报私仇。 以鲜卑人的游击战法,可谓是不要脸,可是,对上的竟是一个更不要脸的人渣!结果,穷于应付,步步被动。 他强振心神,思索破敌之策,如何才能破除元军之法… 金破木的老婆白蓉却不愿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