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五十五章北方尽入我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北方尽入我手 (第2/5页)

最大“凡五十余国(部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辰韩在马韩之东,弁韩在辰韩之南,都各有十二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

    李亦奇是个生意佬,船队开到哪里,就把生意做到哪里。三韩向江南输出貂、水獭、豹等毛皮,海参、鲍鱼等海产干货,金、银、铜、铁等金属,尤其是在直航的线路开通后,粗炼过的矿和原矿就源源不断地向江南发来(帝国精炼技术不外传),输出的东西自然少不了人参、虎鞭、虎骨等葯材和在寒带长出的木质细密的大木。

    至于三韩要进口江南的东西就海里去了,纸张、烧酒、瓷器、丝绸是大宗的进口货,至于剪刀、针、线等线头线脑,雨伞、马车、铅笔、毛笔、墨、砚、水壶等日常用品多不胜数,贵重的金银珠宝首饰,三韩通用大元的铜币和银币(巨惨!他们向大元出口铜和银矿,大元再用炼出来的铜钱和银币付报酬给回他们,当中大元“食水”很深),他们进口无所不包,乃至大元的孔老二和阿弥陀佛,统统拿了回去。

    江南政权与三韩的贸易如此密切,李亦奇的策略是积极接触,派遣出华商进驻三韩,触角进入了三韩内部,与三韩进行频繁的交往。

    当中并不是没有磨擦,三韩居住半岛,地方狭小,人心眼也小,他们乐意与华商作交易,但不欢迎华商进入他们的部落,最好就是在部落外交易完,财货两讫后,就拍拍屁股,请华商走人。

    李亦奇说:“你娘咧,你想做小姐,做过就算,我可想包你做二奶,天天见面!”他自有法子炮制那些高丽棒子前身的韩人。

    法子很简单,就是贸易封锁,哪个最嚣张,就不和哪个做生意,对于肯做二奶的部落,则给予贸易优惠,打压 优惠两手,无往而不利。

    这一手做得炉火纯青!三韩部落不是不乐意让华商进来吗?行,没问题,假惺惺地表示对你部落的尊重,先做着买卖吧,做得二三年,乃至四五年,等到你部落的人用惯了我们华人的东西,那就对不起,不做买卖了!想做?就得让我们进来!部族头头如果顶着不肯,那么他的部族,那些用惯江南的东西,用得方方便便的族人,自然会对头头不满了。当然华商也有损失,可是全局一盘棋,李亦奇用尽办法为商人们开拓市场,商人们为李亦奇作作牺牲也是应该的。

    另外,江南那时候,没有对外展开兵力,但要武装那个部落的对手部落,不是件难事。还有,哪位部落的头头都不可避免在本部落中存在着敌人,那么李亦奇就重金扶持部落头头的对头与部落原来头头做对。

    好,顶不住了?就让华商进来。汉商一进来,可不是坐等收购和只做批发,他们凶相毕露,他们要控股!

    直接下到地方上,与生产者进行交易,与部落头头合股做生意,与地主合作开发土地,以独资、合资的形式对三韩还处于低级阶段的经济进行吞噬,吃掉三韩的初级产品,

    当然,华商很厚道,会向部族交税,不会是硬拿,做到至仁至义、假仁假义是李亦奇的招牌嘛。

    种种手段,大元对三韩进行了强大的经济渗透,在三韩的各个部落,都能见到华族的大商铺、酒楼,华族的招牌,华族的衣服,华语通街都能听到。

    三韩,彻底地沦为大元的经济附庸!

    可以说,大元已经在经济上已经吞并了三韩。如今,实现彻底的吞并:土地吞并。

    庞统不禁想起了他进谒皇帝时,皇帝说的话:“朕的国家,不是普通的国家,而是帝国!

    什么是帝国?帝国要对外开战,进行经济、文化的渗透,把敢反对它的人消灭灭,无论是帝国外帝国内的人,帝国的本质就是吞并土地,占有土地,没有辽阔的土地,就不能称为帝国!”

    皇帝的眼睛直盯着庞统道:“庞卿你可知道,现在吞并三韩,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请圣上明示!”

    “卿可知道,朕为什么一直在三韩维持平衡,哪个想出头,就专门打哪个,天天讲,日日讲仁义道德,要三韩人学习‘非攻’,‘不战’,学习佛教的和平主义呢?”皇帝悠悠问道。

    “那是圣上宅心仁厚,不想见到三韩兵火连天”

    皇帝轻笑一声:“此为虚的,实际上,三韩正如我国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所谓合久必分,分必必合,三韩现有几十个国(部族)的,慢慢部族间会互相吞并,越来越少,最终形成国家,在形成国家时,产生国家意志和文化,成形后的三韩,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若那时吞并,将大费周折。

    如今三韩,处在形成国家的进程中,朕以前做的,就是打断它这个进程,让它无法形成国家,对于敌人,在它羽翼尚未丰满之际,就要把它给干掉!万万不可有宋襄公之仁或者神经黏线脑袋弱智甚至做出扶持敌手的SB行动,例如象吴王夫差在越国遭灾时,向越国送粮!等到吴国遭灾,越国还粮,还的种子都是煮过的…。

    在三韩没有形成国家前吞并它,是功在千秋的事,庞卿须尽力促成此事!”

    “是!臣一定完成这件事!”

    经过多年的布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鸣鸣鸣!”在构杆上的了望水手发出警报,打断庞统的回忆。

    有人来向二位大人禀道:“刚才从我们身边经过的那条货船发出了求救信号!”

    庞统和丁奉扑到右舷,遥遥看到那条三桅帆船在海中打横,似乎情况十分严重,庞统手拿千里眼看过去,不禁笑了起来。

    人家失事他居然笑?丁奉疑惑地接过千里眼观察,映入眼里的是那条客船,一条桅杆上爬有三个人,桅杆下二只大猫绕着桅杆氹氹转,菊花园。桅杆上的人,有个水手模样的,手举小旗,发疯地打着江南船员必学的旗语:救命!

    手旗旗语是一种海上通信方式,适用于白天、距离较近且视距良好的情况下。夜间距离较近时,一般使用***通信。

    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李亦奇会旗语吗?不会,他需要去想吗?不需要,他只是找来海军和商船的人,跟他们说了旗语的概念,如何设计,就是他们的事,设计出来,试行后,觉得好,大家遵守,成为标准,这不就结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