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两军议事 (第2/3页)
:“好!着狐狸队、老虎队、雄鹰队三万人留在长城内,四处游击,半年一换!其余的部队和人畜,尽数退出长城外!” 金破木叮嘱道:“注意,如果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万万不能与元军交战!” 命令被传令兵发出,各帅也都出帐,回本部落中处理撤退或者进军的事务,只有金破木无所事事,留在帐内,轲比能沉声道:“当初你和我私下讨论,说要退出塞外,乌能达自告奋勇说要去试探元军,你也知此人生性高傲,必不听他人所言,然而你并没有出声反对,是不是有意让他去送死,以警醒我们?显出你的能耐?” 金破木浑身一震,立即反唇相问:“既然大人你也知道他此去必和元军大战,却还是派了他去,那又是为何?” 轲比能微微一笑,背着手回后帐,他也是有意让乌能达送死的,鲜卑十万军,事实上还是暗潮汹涌,乌能达和他不和,屡次以他出身低微相讽,轲比能心中早就动了杀机! 且说回元军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军,元军高层就心中有数了!知道了双方的战力,那事情就好办多了!88军军长吕蒙下令再给赵云配多一个师,加速进军! 一路上鲜卑军队没有阻挡,元军的报纸上吹嘘道:在英明皇帝的领导下,我军顺利进军,敌军抱头鼠窜!于三月底进入范阳(今河北涿县)!部队随即展开,首先克复范阳周边郡县,都没有遇到抵抗! 进入范阳,辛毗迎帝入城,李亦奇并没有见到预料中的守军和百姓饥馁满面,面带菜色的凄凉场面,范阳军民虽然削瘦了不少,可是精神还是很好! 一问,才知刺史田豫早就下令城中备足三年的粮食,不得动用!后来幽州军民涌到范阳,虽然人口增加,但也足够一年半的食用! 除了粮食,还深沟厚垒,大做城防,鲜卑之所以不攻城,一来他们敬重田豫,派人入城劝降,大病中的田豫乘马车出行,巡视全城,虽然他气若游丝,却胆气依旧!宣示军民道:“大魏只有战死的刺史,没有投降的剌史!”(当时元魏统一的消息还没到达) 鲜卑诸人认为田豫是好汉一个,攻之不祥,又以为田豫必死无疑,就想等!另一方面,正因为范阳的城防,令鲜卑人望而却步,只是稍微攻打一下后,不敢再攻! 到了剌史官邸,田豫是个骨瘦如柴,但眼中却闪现出不屈精神的人,他是首次见帝,跪迎后,口称陛下万岁,田豫气色虽差,却是能够行动了,李亦奇大感欣慰,亲手扶田豫起来,入堂上安坐,慰问田豫身体安好,田豫感谢涕零地道:“幸亏我军22步兵师随辛大人到来,师中的军医为臣开刀打针治疗箭伤,现在已经痊愈了!” 元军极重保障,军医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专门成立了“第一军医大学”陪训军医,军一级单位配备战地医院,师一级单位配备医疗室,有多名军医,连一级单位配备卫生员,由于在军中,资源有限,所以葯基本上都是丸葯、成葯,而不是煮的中葯,另外,开刀打针(一般是青霉素),那是常事! 从此之后,西医还没有兴起!西医西葯的体系根本没有完备(细菌并没有被发现,抗生素也没有出现)!历史上还会再有西医这个名词吗? 绝对没有了!人体的结构、细菌病毒、开刀动手术、打针吃葯这些发现和发明,全是大元朝伟大的皇帝李亦奇发现和发明的!并且把他们归入了中华民族的医学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哪个有意见,说皇帝侵犯了他的专利?那好,来,皇帝赔给他宫中的一个漂亮妃子! 那是不可能的,皇帝会把他装进麻包袋,扔进长江里… 凭着记忆,皇帝写出了《疾病学》,从总体上说明了细菌病毒学,器械治疗,医葯治疗,人体结构,成为了医学界人人必读的宝典!医生们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皇帝写了总纲,但实际应用还是要靠医生去完善。 那本《疾病学》是很早就在江南流行了,皇帝要用它去改变人心,建设公共卫生,为这本书的出版,还专门开了一个售签会,而且,出售本书的对象,不是给医生,而是给江南的上层人物,以改变他们的观念!因为儒家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伤之!李亦奇发明的医学,却是要对身体动刀用针的!更是对他们脑袋的思想来动刀用针的! 为此,为了这本书,李亦奇使出浑身解数,专门就在神殿(飞船)外边搞售签会的!拉了一大帮人去,以神殿去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李亦奇比各路小强有一个优势就是:他有实物证明,他是天上来的!毕竟,在当时,还没完全开化的人,见到十公里长,一公里宽的巨型飞船,能不顶礼膜拜?若不是神物,人力能做得出来? (如果没有实物证明,现在某个人对你说他是军委主席,2020年打台湾,你会怎么想?但如果他拿出一把小巧的激光枪,杀人不费吹灰之力,我想你就会信他三分吧!) 李亦奇赐人参丸给田豫,让他补养身体,还赏给他一枚宝石青龙勋章,以表彰他的功劳,鲁肃恭喜他道:“按军制,得宝石青龙勋章者即同时获称大元英雄!国让(田豫的字)得此称号,可喜可贺啊!”田豫惶恐道:“君赐太重,臣并没有杀伤敌军多少,得此不敢获此称号!当不起啊!”李亦奇哈哈大笑道:“当得起,当得起!朕就是欣赏你那句话‘大魏只有战死的刺史,没有投降的剌史’!这句话就完全值了大元英雄的称号!我们就是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中华民族就是要这种精神!” 君臣说起鲜卑的事,田豫告诉皇帝道:“鲜卑部族众多,相互不和,臣在幽州,多以势力平衡为主,拉一部,打一部,诱之以利,是以鲜卑不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