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柳林团之战 (第2/4页)
推出来,看见的元军马上逃之天天,保存革命的力量。 鲜卑人即时掘土填沟,通过了壕沟,前面道路有座寨子挡路。 寨子虽然不大,寨外满布鹿岩,壕沟,城头隐见投石车、床弩,精神十足的守军在寨上瞪着鲜卑人,严阵以待。 轲比能没空理他们,指挥骑兵绕道而过。 普通寨子而已,没必要耗费宝贵的兵力去攻打。 五万骑,一路经过赵国、毛城,横扫巨鹿、邯郸,广平、广宗,沿路行人绝迹,城池紧闭,帝国军不来迎战。 不作停留,进逼广陶、清河,把翼州闹了个天翻地覆。 虽然鲜卑人没有损失,可是便宜也是不多。后来元史记载:青武四年春,贼(鲜卑)入冀州。军民按帝之诏,筑坚城以自保,贼不得入。 不是不得入,而是不想入,如果一个个城寨打过去,就是装备精良、器械齐备的元军也要皱眉头,更遑论落后的鲜卑人? 兼领军务的冀州剌史钟繇听闻鲜卑人大举入寇,一边下令各地军民严防死守,不得轻易出战,一边向帝都的中央和幽州的鲁肃求救。 他心中淡定,所恃有三:官府不收税赋,大量征发民力在各地建设工事,鲜卑人不打则已,一打必定付出惨痛代价;从江南运来粮食,仔细筹划,各城支持一年不在话下;江南之兵散布各城,他们的守城能力和作战意志毋庸置疑,官府至仁至义,爱国教育开展得很好,各地民众,完全向皇帝效忠,下定决心保家卫国。 果然,鲜卑人试探进攻,哪怕是攻打边僻之地的城寨,也令他们丧气,军民争相上城防守,城池坚如金汤。轲比能多次想下令全军下马攻城,都被金破木所阻,他无奈道:“大人,骑兵下马攻城,以我之短,攻敌之长,获利不多,若攻之,还有多少子弟能回到大草原上牧马呢?” sao扰一阵,效果不大,反倒是鲜卑人的给养接济不上了。既无积蓄,又无进账,如何维持? 三月初,散布各地的游骑十万火急向轲比能报告道:“黄河边上的渡口昨天有一些船只停靠,卸下大批物资!都放进边上的一个寨子里了” “那寨子叫什么?” “柳林团!” “柳林团?来啊,传我之令,兵发柳林团!” 石寨柳林团,地处高唐的黄河边,位于河流月亮河与黄河交界处,二面是河,二面是柳林团团围住,景色幽美。因有月亮河冲刷,所以渡口无泥沙淤积,可泊大船。 当鲜卑骑兵沿黄河边急驰逼近时,看见渡口大批船只起锚离岸,看来守军已收到线报,金破木跌足大叫道:“可惜,可惜!” 瞬间,鲜卑人围困柳林团得水泄不通。 石寨上,士绅柳鳌看着大队衣裳褴褛,闪着一副狼眼狠狠瞪着寨子的鲜卑人,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若让这帮叫化子进了寨子,真不可想象会发生什么事! 在以前闹黄巾时,筑坚寨自保,以部分资财买通黄巾,换得太平,不仅如此,还趁黄巾造反,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柳鳌收纳流民,把附近土地尽纳已手,创下了偌大的家业! 与鲜卑人讲和,以保身家性命?现在想都不要想了! 皇帝有诏,任何子民有资敌、通敌行为者,罪至夷族,入刁民集,生生世世受人唾骂! 作为重要的据点,柳林团有二千官军驻守(没办法,兵力多,但要防守的地方也多),责任到人,寨子上用石灰杀气腾腾写着:“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那些官军,个个都是棒小伙子,全是木头脑袋,对至尊的大皇帝之忠心,只怕皇帝要他们自杀,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抹脖子!若是说出来要投降鲜卑人,只怕他们立即会动刀子砍了他柳鳌。 就算能投降鲜卑人,问题是投降之后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跑到哪里去? 这个皇帝对臣民至仁至义,却绝对不容许背叛!要是先前的皇帝,还可以说你不仁我就不义,可是现在的皇帝,根本让人没有反叛的借口。 柳鳌原是个大地主,柳林团方圆百里地都是他的,元帝入主北方后,柳鳌的土地被赎卖,分给了泥腿子,那些泥腿子欢天喜地,马上认了皇帝是皇帝。而他柳鳌,虽然被强制收购了土地,却分得了银子,官府请他到了建业,参加陪训班,那个陪训班可是专门教人如何发财致富的陪训班!除了先生授课,到各地参观学习,还经常与江南富豪吃喝泡妞赌马打江南新式的“高尔夫球”联谊,交流发财的秘诀,讨论合作的可能。 依柳鳌的看法,皇帝绝对是真心希望大家都富起来,恨不得一夜之间,原来北方的地主马上变成大工厂主、大矿主、大银行家!叫做资本家,资产阶级。 时代变了,原本想尽办法搜刮民间的朝廷,变成了一个极为关心民间疾苦的朝廷。仅举小例一个:为了保护北方尚未羽翼丰满的资产阶级,官府出台的《北方投资指导方略》中明文规定,五年内,北方各地的投资,南方来的资本不得超过49%!北方资本家如果资本不足,可向南方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 皇帝是南方人,却不偏向南方,大得北方臣民的拥护。 问题就是皇帝太好了(也太残酷了),所以令人根本不能背叛他! 柳鳌再打一个寒噤,心忖:“罢了,罢了,就为皇帝尽忠吧!” 完全贯彻了儒家之术的皇帝居然令老jianian巨滑的柳鳌变成了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历朝皇帝要求子民对他尽忠孝,可是皇帝有没有想过,他对子民又有多少仁义,又有多少好处给子民?所以历朝皇帝虽然大谈特以儒家之术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