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三十七章大元立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大元立国 (第4/5页)

学生!

    算起来入围的校花五十六人和新招聘的宫女六百人,实际后宫不过是一千一百人,并不算多!但后来荆州和交州听闻江南选校花入宫,也就分别在各地官学中精心选出最漂亮二十名和十名校花入宫(虽然没有王旨,但他们不能不送,这关系到影响朝政的问题),见她们都很漂亮,李亦奇很高兴地收了下来,这样,元宫里有资格给李亦奇待寝的女人一共是86 27=113人!在这里,拿来服待的宫女是不陪同上床的,她们将在宫里服务三到五年年被遣出宫中,这类的宫女大概是一千二百名。也就是后宫总人数不超过一千五百人。

    但相对来说,算是少的了,按历史,如汉武帝的后宫人数最高时达到了18000人,东汉的桓帝有五六千人,晋武帝也达到了近万人,隋炀帝有大概7000人,唐代以后,历朝后宫编制基本上走上正轨,一般维持在3000人左右的规模。 而且那些后宫,理论上她们全是皇帝的女人!皇帝有权去“幸”她们的!相反元宫,用来待寝的女人不过是区区一百一十三人。

    李亦奇认为,哪有这么多时间去“幸”象汉武帝、桓帝、晋武帝这么多的女人?不如益其它男人,让那些女人多生孩子当炮灰,好为他打仗!而且,这么多的女人在宫里,她们的容貌质量也就十分可疑!当时中国有多少人啊?适龄的女人又是有多少啊?与其有数量没质量,与其看了呕吐,不如找少一点的,贵精不贵多,把各地学校的最美的校花全部采摘了,也就够了!一想到群花灿烂,偶在花中笑!这样的幸福日子,李亦奇真是晕了头!

    这才象个当皇帝的样子!没有三宫六院,是皇帝吗?再次BS那些自称不当种马,不要三宫六院的伪君子!男女之事,异性相吸,根本克制不住!你是皇帝,无人能制约你,你会忍着光看靓女不动手?你会是圣人?晕,得了吧!对于那些自称不当种马,不要三宫六院的家伙们,偶十分怀疑你的身体状态!又怀疑你的性取向!更怀疑你们的人品!

    公理:没有制衡的权力必定会导致腐败!要不就是收钱,要不就是收女人,你是皇帝,天下是你的,不必人家用钱来贿赂你,所以收女人是必定的!那些口口声声说他当了皇帝会一夫一妻或者是不当种马的,我们再再再次BS他!同意的请投我的票!

    八、封赏封爵;

    良将贤臣建立功劳,宜封爵位,以作奖赏。

    按汉制,爵位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这些公卿将相的待遇,都是异常的丰厚。简单地形容一下,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都有八个县那么大,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

    当建国筹备衙门以沿用汉制,进行封爵的计划呈到李亦奇,即遭李亦奇批驳,认为给群臣封地,设置亲兵,实际是削弱中央统治!为了使权力集中于中央,所以亦奇不想封爵,可以钱代之!他说道:“看看汉朝之乱,不少就是因为有封地的大臣作乱,而且他们封地过多,使得中央政令不通,税收减少!真要有事,也不见得有封地的群臣有多少忠心度,所以不给封地!”

    然而蔡邕不服,再次上表,认为以钱不足以酬谢功劳!大家当官,还不是图的是日月东升,挂印封侯!他与亦奇争持不下,蔡琰就来调解,她说:“老公有道理,老豆也有道理,大家各退一步吧!”(李亦奇言必称玉皇大帝是他老豆,所以蔡琰也出嫁从夫跟着说!)

    亦奇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自己过于激进,会引起那些深受封建社会封爵教育的官员的极度不满!于是作出让步,同意封爵,他弄了一晚,第二天就得意洋洋地把章程拿去给蔡邕看。

    他的章程如下:封爵分为亲王爵(只封皇子)、郡王(用于封外番,皇子也可封之)、公爵(有三级,即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但统称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全分为三级,最后封爵的预备级,大臣可封为某某“大夫”例如孝廉大夫,议政大夫,武将可封为某某校尉,例如“轻车校尉”百姓中立功者,也有封爵,即为“勋爵”因此大元封爵,自亲王至最下的预备级,一共是十八级。

    再看待遇,上面列明了各级所给的俸禄后,再看看最重要的封地,一看之下,蔡邕差点晕倒!

    封爵的预备级,如“大夫”“轻车校尉”“勋爵”无封地,这点蔡邕倒没有什么意见,问题是三等男封地一百亩,二等男封二百亩,以此类推,一等公也不过得封地一千五百亩!郡王级有封地一千八百亩,亲王的是二千亩!

    是亩!不是里,也不是户!蔡邕狂晕,这不是打发叫花子么?

    更糟的是,除亲王一级可以有“世袭罔替”之恩外(此恩不是肯定给的,默认值是不给!)其它各级封爵,每一代就降一级,而且注意,例如你老子是一等公,传到你的时候,不是袭封二等公,而是变成了一等侯!

    如此的章程,蔡邕当然不服!他身负所有官员的期望,若是同意了这种封爵,只怕给大家骂死!

    于是又争,李亦奇道:“孤是用了‘封而不建’的原则!以分封而不赐土(意思意思赐一点),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作为长治久安的良策!”

    大元官场体制,若无正式行文,官员是有什么说什么,绝不压制言路(当然有些也是不能说的,任何社会都有禁忌的),所以蔡邕多次上奏折,引经据典,言祖宗之制,不可废也!

    最后李亦奇不耐,赤裸裸地说道:“若是封地过多,难道你们不怕皇帝怀疑你们有可能据地造反吗?孤这样做,是为你们好,如此君臣不相忌,才能把国家治理好!”他话说到这种程度,蔡邕打了个寒战,再也不敢争了!

    最终确定,三等男封地一百亩,二等男封二百亩,一等男封三百亩,到三等子爵是五百亩地,即男爵升到子爵时多了二百亩,以下类推,即二等子为六百亩,一等子为七百亩,三等伯为九百亩,三等侯为一千三百亩,三等公为一千七百亩,一等公为二千亩(给个双数),到了郡王为二千五百亩,亲王为三千亩地。

    所得封地,官府不得对农业所产征收任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