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八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八十七 (第6/8页)

服丧完后在家闲住,朝廷里正在议论“大礼”,持不同意见者很多人被问了罪。世宁心里肯定张璁等,写奏章请求及早确定追崇献王的“大礼”奏章还没递出,其中的话传布到京城去了。以后有人建议把显陵迁到天寿山去,世宁极力说不行,于是连同以前撰写的奏章一同递了上去。世宗读后深为赞叹。没过多久,他听说朝中大臣们赴宫门前哭争,有人被用棍子打死了,就飞章上书说:“我过去把仁、明、武三字之理进呈给陛下,然而三字之中尤其是以仁为根本。仁,是生养万物的德性;明,应像日月照临人间。这二者都是不可一日或缺的。武,就像雷霆的威力,只可以偶尔震响一下而已。现在朝中大臣对抗圣旨,陛下赫然示威,用棍棒捶打他们,身体衰弱的就被打死了。消息遍传天下,写在史书中,说陛下您的殿前有鞭打的刑法,推行应用在士大夫身上,这不是您光大德行的办法。新任大臣一句话偶然说中,难保以后事事得当。老成的大臣一句话偶然违忤,以后未必都不对。希望陛下存此仁、明、武三无私的信念,像日月一样在高处照临天下,不要先存可否的成见在心!”世宗虽然不肯听从,总算没有当作违忤。

    不久被召入朝,做了兵部左侍郎。把他戍边时所看到的山川形势、军民利害列为二十五条意见递交世宗。又请求世宗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吃任何药物。又献上自己撰写的《大学》、《秦誓》章句、《洪范》“惟辟威福”解义和《系辞?节初爻》讲义,请一并保存在皇宫中,勿传。给事中余经于是上书批评他开了告密的坏头。世宁请求罢官,没得到允许。“大礼”确定以后,又官升一级。他又上书对用人问题陈述了二十条意见。工匠赵奎等五十四个人因为宦官的请托都被封了官职。世宁上书说封赏过于随意了,世宗不听。他屡次上书称病。于是被改派到南京吏部,马上又改为工部尚书。

    后来,他又被召入京城做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衔,他辞谢这个品衔,世宗同意了。世宁为人本来就端直、严厉,等到他掌管朝廷法纪时,便竭力坚持原则。他曾条列纪纲十多条进呈,末尾说道:“近年来士人习惯于刻薄、忌恨,有的大臣一旦受到批评,就终生被废弃了。佥事彭祺揭发豪强的罪行,被人诽谤丢了官。许多像这样的事,应当允许大臣们申诉、处理。”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只是彭祺被批示不加启用。执政大臣请禁止私人之间的相互谒见,世宁说:“我所担任的官职本来以分别人才为名,对于人才,不见到他的容貌,听他说话,就无法了解他的才干和品行。”世宗认为是这样,就没有禁止。不久,世宁改任刑部尚书。每遇到重大案件,他都分辨曲直,为世宗讲解,世宗一听就能明白。宦官刚聪诬陷漕运士兵抢劫御服,连累达二千人,世宁揭发了此事的作假。后来,刚聪的隐情为人所知,他被问了罪,世宗于是越发信任世宁。王琼与陈九畴计较仇怨,打算搞死陈九畴,因为世宁挽救,九畴才被发配戍边。

    兵部尚书王时中罢官后,用世宁替换了他,并得以加封太子太保。他两次辞谢没辞掉,于是陈述了有关军政方面的十件事,包括制定战略、加强监察、扩大将权、增置武备、改革赏罚、控制士人、充实边防、杜绝祸根、修正错误、爱护人才等。他的论述有不少打破常规的地方,世宗还是用称赞的语气作了批示。吐鲁番前来进贡的使臣请求归还哈密城给朝廷,换投降过来的牙木兰。王琼把这件事汇报上来,世宁说:“武宗在位时不惜放弃大宁、交趾,哪里在乎哈密?况且当初我们封忠顺王作为外边的屏障,可是自从罕慎以来忠顺王三次被吐鲁番抓去,于是他便和戎人联合,以至于使我中国疲惫不堪,花了钱财,军队吃亏,西戎还拿他来要挟我们,索取财物。我以为这和开国初分封元朝后裔为和顺、宁顺、安定三王一样。安定王就在哈密境内,邻近甘肃,现在他的封国存亡不可知,我们也一切不加过问,又何必偏偏看重哈密?我们应该专心防守河西,谢绝接受哈密。牙木兰本来是曲先卫的人,反正后来归顺朝廷,不能与收纳过来的投降者相提并论,吐鲁番怎么可以向我们讨要他呢?唐朝时悉怛谋的事情可以作为我们今日的借鉴。”张璁等人都赞同王琼的主张,世宁的建议受到阻挠,未予采用,只是留下牙木兰没有把他遣送出境。世宁在兵部呆了三个月后请求退休,世宗不同意,免了他进朝参拜一事。世宁又上书陈述三件边防事务,并坚持称自己病重,于是世宗准许他乘车还乡,按照规定发给他粮食和仆从。回家才数月,又起用他做南京兵部尚书,他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洞察深微。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承勋想给陇胜封官,恢复芒部的故土,世宁说陇胜不是陇氏子孙,芒氏不应当重新设官。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桂萼主张销毁民间的兵器,世宁却竭力反驳。昌化伯以他姓子弟冒封,事下朝臣议论。世宁说我们不能因为接受了丰厚的贿赂,就欺骗朝廷,桂萼听了,脸色大变。桂萼正当吏部尚书,而世宁称病告退时,说:“老天发生灾变,人民贫穷,盗贼遍地生,根源在于吏、户、兵三部所用非人。兵部问题尤为严重,请让我给贤人让开路吧!”又因为讨论哈密一事,言词之中伤着了张璁,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他有二子叫胡纯、胡继。胡纯因为父亲做了肇庆知府,才能、品行都不错。胡继小时不聪明,得不到世宁的了解。世宁在江西外出讨贼,他的部将到府中见到胡继。胡继为他们指点阵法,对部队的进退、离合,考虑得很周密,给他们讲解了三天。世宁回来后检阅部队,大吃一惊。问知原因后,感慨地说:“我有这么个儿子,我自己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