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二百零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二百零四 (第9/9页)

奢崇明的meimei。奢崇明的儿子奢宣粗犷骠悍,与奢社辉争夺土地,相互仇恨。而安邦彦,是安位的叔父,素来心怀异志,暗地里与奢崇明勾结。等到奢崇明造反时,到水西调兵,安邦彦就要挟安位也起来造反,与奢崇明相呼应。可怜安位年幼力弱无法制止。安邦彦还招回前宣慰土舍宋万化做助手,率兵攻陷了毕节,又分兵攻破安顺、平坝、沾益等地。宋万化也率领苗仲九股的蛮族土兵攻陷龙里,包围贵阳,自己号称为罗甸王。这时是天启二年(1622)二月。

    李木云刚接受代理巡抚之职,听到变故的消息后便与巡按御史史永安一起倾全力拒敌坚守。叛贼攻不下贵阳府,就沿着山岩设置栅卡,切断城中出入之途。镇守将领张彦芳带兵两万前来救援,因中间隔着龙里无法前进。贵州总兵杨愈懋、推官郭象仪在江门与叛贼作战时阵亡。外援既绝,叛贼的进攻更急,城中粮食吃光了后,就吃死人rou,但仍不遗余力地拒敌坚守。此时朝廷正为辽阳而着急,无暇考虑贵阳府的事。不久,朝廷任命王三善为贵州巡抚,仓卒之中调兵调粮。在集中了将士之后,便分兵两路向贵阳府进军。三天内抵达龙头营,屡次打败贼兵,夺取了龙里。安邦彦听说新巡抚自己率大兵数十万前来进剿,很害怕,于是便退守龙洞。前锋杨明楷率领乌罗土兵攻击并杀死了安邦俊,乘胜抵达贵阳城下,先派五个骑兵向城内传呼:“新任巡抚到了。”贵阳城举城欢呼获得新生。贵阳被围困了十多个月,城中军民男女原有四十万人,到此几乎全都饿死,仅剩下二百人。此事详见《李木云》和《三善传》。

    贵阳之围既然已解,安邦彦便远逃到陆广河外。王三善派使者去谕告奢社辉母子俩,要他们将安邦彦绑缚来归降。朝廷所派的大军越来越多,王三善想从敌人手中夺取粮食。而朝廷所派来的各军过于轻视叛贼,杨明楷甚至在贵阳城外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安邦彦又纠集各地苗兵乘机进攻,官军失败,杨明楷被叛军俘虏。安邦彦的势力又有扩张,纠集众人想再次包围贵阳。王三善分兵三路御敌,攻破没有归化朝廷的苗人寨子二百多个,活捉宋万化等人,将叛贼积聚起来的数万物资全都焚烧掉。而且,官军又分兵四路同时打通龙里和定番,各叛乱的苗人相继投降。安邦彦的锐气被官军所夺挫后,不敢出来,只好在鸭池、陆广等要地挖掘沟堑,屯兵自守。此时奢崇明也被四川官军所败,计穷路尽之后投奔水西,与安邦彦合兵一处。

    三年(1623),王三善督军进攻叛贼的巢xue大方,生擒土司何中尉等人,进兵红崖后扎营。接着又接连攻破了天台、水脚等七个粮囤,夺取了天险。别的将领也在羊耳攻破叛贼,追击到鸭池河,夺取了他们的战象。于是官军便深入到红鸟冈,各地苗人逃奔溃散。王三善带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烧焚自己的巢xue,逃窜到火灼堡,安邦彦则逃奔到织金。安位于是派人奔赴镇远,向总督杨述中请求投降。杨述中答应了他,让他将奢崇明父子活捉献来替自己赎罪,于是便主张对贼人一意招抚。而王三善则责成安位将安邦彦一起抓来,主张对叛贼抚剿并用。两人意见不合,向朝廷上奏时往返之间已拖延了数个月,安邦彦得以添兵守备。此后,王三善军粮不继,便焚烧了大方,退兵回贵州,途中与贼人相遇,王三善被害。于是,安邦彦率数万人马前来追击,总理鲁钦奋力抵御,大战数日。官军粮尽,士兵乘夜逃走,鲁钦自刎而死。此后贼人对各堡烧杀抢劫,苗人土兵又帮助叛贼,使得贵阳城三十里外的地方柴草不生,于是城内又大受震动。

    当初,大方东倚播州,北靠蔺州,相互成犄角之势。后来播州、蔺州的叛乱平定之后,大方的叛贼只好依赖乌撒的救援,而毕节又是四方夷人的交汇之所。当王三善从贵阳府的陆广深入到大方之地一百七十里时,都是罗人的巢窟,因失地利所以失败了。天启年间,朱燮元出任四川总督,建议云南的官军从沾益州出兵,遏制安效良的救援,并分兵占据天生桥、寻甸等地,切断叛贼的退路;四川的官军则兵临毕节,扼守住交通要道,再出兵绕到龙场岩后面,占领天险之地;贵州的官军从普定渡过思腊河,直接赶往安邦彦的老巢,经过陆广、鸭池直捣叛贼的空虚之地;广西的官军从泗城出发,分路策应;最后朝廷大军从遵义出发,浩浩荡荡敲鼓前进。不久,朝廷以为该地的忧患已快平息,没有用朱燮元的建议。闵梦得继任总督以后,亦认为贵州到大方之间的路途太险,叛贼只倚恃毕节一条道路与外界相通,建议朝廷的官军应从永宁开始,由永宁再到普市、再到摩泥,再到赤水,这一百五十里路都较平坦。赤水有城郭可资坚守,官军应安营扎寨逐步进逼。赤水过去四十里是白岩,再过六十里是层台,又过六十里是毕节。毕节到大方不到六十里路,叛贼定会倾全力守御。官军必须以重兵扼守该地,切断叛贼四散逃跑的道路。然后对遵义和贵阳限期进兵。这个建议也没有被采用。等到贵州的事情弄得非常棘手了,皇帝才下诏书起用朱燮元总督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的军务。这样,朱燮元再次莅临贵州时,已是崇祯元年(1628)了。

    奢崇明自称为大梁王,安邦彦自号为四裔大长老,其部下众人都号称为元帅。他们合力向永宁进发,先侵犯赤水。朱燮元授意赤水的守将佯装败北,诱敌深入。朱燮元估计叛贼已抵达永宁时,分别派遣将领林兆鼎从三岔进兵,王国祯从陆广进兵,刘养鲲从遵义进兵。安邦彦分兵四应,力不能支。罗乾象又出奇兵绕到安邦彦的背后袭击,叛贼大惊而逃,奢崇明、安邦彦都授首被擒。安邦彦作乱七年才被诛杀。朱燮元便传檄文给安位,赦免他的罪行,允许他归附朝廷。安位这个小子无法决定,他的手下人谋划集合溃散之兵来拒官军。朱燮元扼守住要害之地,四面迭攻,斩获敌人首级一万多个。同时,朱燮元还得到了向导,发掘敌人埋藏的粟米来吃,叛贼更加饥饿。朱燮元还派人到大方烧毁叛贼的房屋,安位于是大为恐慌,率领手下的四十八人出来投降。朱燮元上奏朝廷,请求允许安位等人投降,朝廷同意。而以前帮助安邦彦作乱的前宣慰宋万化的儿子宋嗣殷到此也被剿灭。朝廷便在宋氏洪边十二马头的地方设置了开州,修建城垣,设立官衙。朱燮元又派兵平定了摆金等五洞的叛乱苗人。这样,水西的势力就更孤弱了。十年(1637),安位死,没有儿子继嗣,其宗族的亲属争夺承袭权。朝廷想乘其内乱之时在此地设置郡县,废除土司。朱燮元上奏说不可骤然行此举措,朝廷便传檄文给当地的土目,将朝廷的天威和恩德谕告他们,当地苗人争相向朝廷纳土献印。贵阳刚刚平定,而明朝不久也灭亡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