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 (第7/17页)

八月,泉州诸府海水暴涨,溺死万余人。三十二年六月,昌平大水,坏各陵桥道。七月,永平、真、保三府俱水,淹男妇无算。八月,河决苏家庄,淹丰、沛,黄水逆流灌济宁、鱼台、单县。三十五年六月,黄州蛟起,武昌、承天、郧阳、岳州、常德大水,漂没庐舍。徽州、宁国、太平、严州四府山水大涌,漂人口甚众。闰六月,京师大水,长安街水深五尺。三十七年九月,福建、江西大水。四十一年六月,通惠河决。七月,京师大水。南畿、江西、河南俱大水。八月,山东、广西、湖广俱大水。九月,辽东大水。四十二年,浙江、江西、两广俱水。四十四年七月,江西、广东水。四十六年八月,潮州六县海飓大作,溺万二千三百余人,坏民居三万间。

    天启三年,睢宁河决。六年秋,河决匙头湾,倒入骆马湖,自新安镇抵邳、宿,民居尽没。是岁,顺天、永平二府大水,边垣多圮。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三年,山东大水。四年六月,又大水。五年六月壬申,河决孟津口,横浸数百里。七年五月,邛、眉诸州县大水,坏城垣、田舍、人畜无算。十年八月,叙州大水,民登州堂及高阜者得免,余尽没。十三年五月,浙江大水。十四年七月,福州风潮泛溢,漂溺甚众。十五年六月,汴水决。九月壬午,河决开封朱家寨。癸未,城圮,溺死士民数十万。

    ▲水变

    洪武五年,河南黄河竭,行人可涉。天顺二年十二月癸未,武强苦井变为甘。弘治十四年八月丙辰,融县河水红浊如黄河。十月丙辰,马湖底涡江水白可鉴,翌日浊如泔浆,凝两岸沙石上者如土粉,十七日乃澄。丁巳,叙州东南二河白如雪、浓如浆者三日。十五年九月丙戌,濮州井溢,沙土随水而出。正德十年七月,文安水忽僵立,是日大寒,结为冰柱,高围俱五丈,中空旁xue。数日而贼至,民避xue中,生全者甚众。隆庆六年五月,南畿龙目井化为酒。万历二十二年四月,南京正阳门水赤三日。二十五年八月甲申,蒲州池塘无风涌波,溢三四尺。临淄濠水忽涨,南北相向而斗。又夏庄大湾潮忽起,聚散不恒,聚则丈余,开则见底。乐安小清河逆流。临清砖板二闸,无风大狼。三十年闰二月戊午,河州莲花寨黄河涸。四十六年四月,宣武、正阳门外水赤三里,如血,一月乃止。四十七年四月,宣武门响闸至东御河,水复赤。崇祯十年,宁远卫井鸣沸,三日乃止。河南汝水变色,深黑而味恶,饮者多病。十三年,华阴渭水赤。十四年,山西潞水北流七昼夜,势如潮涌。十五年,达州井鸣,濠水变血。十六年,松江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河水尽涸,而泖水忽增数尺。

    ▲黑眚黑祥

    洪武十年正月丁酉,金华、处州雨水如墨汁。十四年正月,黑气亘天。十一月壬午,黑气亘天者再。二十一年二月乙卯,黑气亘天。宣德元年二月戊子,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八月辛巳,乐安城中有黑气如死灰。正统元年九月辛亥,未刻,黑气亘天,自西南属东北。二年八月甲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晡时,西方有黑气从地而生。景泰元年二月壬寅,黑气南北亘天。十月辛未,西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二年四月庚辰,有黑气如烟,摩地而上。天顺五年七月己亥朔,东方有黑气,须臾蔽天。成化七年四月丙辰,雨黑沙如漆。八年三月庚子,黑气起西北,临清、德州昼晦。十二年七月庚戌,京师黑眚见。民间男女露宿,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牖,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遍城惊扰,cao刃张灯,鸣金鼓逐之,不可得。帝常朝,奉天门侍卫见之而哗。帝欲起,怀恩持帝衣,顷之乃定。弘治五年二月己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六年八月壬申,南京有黑气,东西百余丈。十四年四月辛未,应州黑风大作。十六年二月庚子,宜良黑气迷空,咫尺莫辨人形。正德七年六月壬戌,黑眚见顺德、河间及涿,大者如犬,小者如猫,夜出伤人,有至死者。寻见于京师,形赤黑,风行有声,居民夜持刁斗相警达旦,逾月乃息。后又见于封丘。十二年闰十二月丁丑夜,瑞州有红气变白,形如曲尺,中外二黑气,相斗者久之。八年十月癸巳,杭州雨黑水。三十七年三月,衡州黑眚见。隆庆二年四月,天雨黑豆。六年四月,杭州黑雾,有物蜿蜒如车轮,目光如电,冰雹随之。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辛卯,同安生黑毛。二十五年二月癸亥,湖州黑雨杂以黄沙。崇祯十年,山东雨黑水,新乡亦如之。十一年,京师有黑眚,状如狸,入民家为祟,半岁乃止。十三年正月丁卯,黑气弥空者三日。

    译文

    史书记载水火木金土五行,从《汉书》开始便详细记录有关五行的解释阐述,以及五行占卜验证,后代写历史的人沿袭了下来。

    考察《洪范》,首先叙述五行,因为它包括天地万物,概不例外。

    与人道相对应,便有五件事情;与天道相稽考,便有各种征候。

    天道与人事交相感应,按事类而应验,原本不能认为没有道理。

    解释阐述五行的人绦分缕析,把某种怪异视作某件事情的应验,再旁征博引,委曲求证,以此来陈说自己的观点。

    所以即使是父子之间,或者老师与学生之间,都不能没有矛盾之处,那么对于叔畴之意确实有所应验吧。

    如果懂得了天道与人事的感应比影子和回声还快,那么差不多一言一行都有所警惕了。

    以此来垂示警戒世人,其用意并非不好。

    然而天道遥远,人道接近,事事逐一比合,必定有应验的,有不应验的。

    遇到有不应验的事,便认为不应验而懈怠。

    前代贤人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很详备了。

    孔子着《春秋》,记载下怪异的事,却没有记下解说之辞。

    那刘向、董仲舒等儒者的学说,颇与数术、吉凶变异之类相近,本不值得叙述。

    班固创立了五行志的体例,不能不详细探究这种学说的根源。

    但是历代的史书常常拾取前人屡见的述说,详细地列在简编首端。

    考察史书的义理法则,不知放在何处。

    所以考论编排洪武以来的历史,大致依照旧有史书记载五行的条例,记录吉凶征兆和怪异的现象,而已应验的事和先前已见的旧有述说,便一并削除,不再记录。

    《洪范》说:“水滋润下土。”水如果不滋润下土,便失去了它的本性。

    先前的历史多把恒寒、恒阴、雪霜、冰雹、雷震、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马异、人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