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四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 (第4/5页)

部分译文

    仪智,字居真,高密人。洪武末年,被推举为耆儒,授予高密县训导,后升为莘县教谕。再升为高邮州知州,督课农业,兴办学校,吏民爱戴他。

    永乐元年(1403),他升为宝庆知府。当地人很骠悍,唯独害怕仪智,互相告诫说不敢碰他。后被召回任右通政兼右中允。不久,升为湖广右布政使,后因犯罪被贬到通州服役。六年冬,湖广指挥使龚忠入京朝见,皇上问起湖湘间的老儒,龚忠说出仪智,皇上即日把他召回。仪智到后,被任为礼部左侍郎。十一年元旦,当有日食,尚书吕震请照常朝贺,仪智说不可。正好左谕德杨士奇也这么说,于是如仪智所言免朝贺。

    十四年(1416),诏令吏部、翰林院选择耆儒侍奉太孙。杨士奇和蹇义首先推荐仪智。太子说:“我曾推举李继鼎,大错,悔之不及。仪智诚然是端正之士,可惜老了。”杨士奇叩头说道“:仪智以学官起家,明理守正,虽然老了,但精神不衰。廷臣中论起老成正大,还没有人超过仪智。”这一天午朝,皇上对太子说:“侍奉太孙讲读得人没有?”太子回答说“:推举礼部侍郎仪智,但还没有决定。”皇上高兴地说“:仪智虽老,但能直言,可以用。”遂命他辅导皇太孙。他每次进讲经书史籍,总是反复启迪,以端正心术为本。十九年,他八十岁了,退休,在家中去世。洪熙元年(1425),赠给他太子少保,谥号文简。

    小儿子仪铭,字子新,宣宗即位后,以戴伦的推荐,被授予行在礼科给事中。九年任满,皇上念在仪智的旧劳,改任仪铭为修撰。正统三年(1438),他参预修撰《宣宗实录》,修成一卷,升为侍讲,后改为成阝王府长史。

    成阝王监国,在午门视朝。廷臣弹劾王振,喊声嘈杂,不辨声音。仪铭独自闯到成阝王膝前,免冠陈奏。成阝王下令旨族诛王振,众人喧闹之声才停息。景帝即位后,他极力赞佐征伐等大事。不久以潜邸旧恩,被授予礼部右侍郎。第二年他兼任经筵官。皇上每次御临讲幄,都令宦官将金钱撒在地上,任凭讲官拾取,称为恩典。参与的文臣,除内阁高谷外,只有仪铭和俞山、俞纲、萧。。、赵琬数人而已。不久他进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怀献太子建立,仪铭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召回任兵部尚书兼詹事。

    苏州、淮安等府积雪,百姓冻饿而死的很多。沙湾筑河,役使山东、河南百姓九万人,索取民间铁器数万件。仪铭向皇上请求,多得到抚恤和宽免。有灾异发生,他说要消灾在于敬天和效法祖宗,省刑薄敛,节用爱民,他因此抄录《皇明祖训录》进呈,深受采纳和嘉奖。他去世后,谥号忠襄。

    仪铭少时拜吴讷为师。他天性孝友,刚直有父亲遗风。

    梁潜,字用之,泰和人。洪武末年,考中乡试,被授予四川苍溪县训导,因受推荐任为四会县知县,又改任阳江、阳春知县,都以廉洁平易著称。永乐元年(1403),被召回修撰《太祖实录》。书成之后,被授予修撰。不久兼任右春坊右赞善,取代郑赐任《永乐大典》总裁官。皇上幸临北京,屡次以驿传召他赴行在所。十五年(1417),皇上又幸临北京,太子监国。皇上亲自选择侍从大臣,翰林院独有杨士奇,以梁潜为副。有个陈千户,擅取民财,有令旨把他贬到交趾。数日后念他有军功,宽宥了他,放他回来。有人向皇上进谗,说:“皇上所贬的罪人,皇太子宽宥他了。”皇上大怒,诛杀了陈千户,事情牵连到梁潜和司谏周冕,把他们逮到行在所,亲自审问他们。梁潜等人都照实回答。皇上对杨荣、吕震说:“此事岂是由梁潜而起?”但终于没有人为他们辩白,结果他们都被关进监狱。有人诬陷周冕放恣,遂将他和梁潜一起诛杀。梁潜的妻子杨氏伤痛梁潜死于非命,绝食而死。

    陈济,字伯载,武进人。读书过目成诵。他曾奉父亲之命去钱塘,家人送货相从。到回来时,他把其钱财的一半拿来买书,口诵手抄。十余年间,他尽通经史百家之言。成祖诏令修撰《永乐大典》,因大臣的推荐,陈济以一名布衣被召为都总裁,修撰曾蓕等做他的副手。他发凡起例,区分考证,都井然有法。执笔者有什么疑问,总是问陈济,陈济顺口辨析,从没有迟疑。书成之后,被授予右赞善,他谨慎没有过失,皇太子非常礼重他。凡稽核古籍、编纂文集之事,都交给陈济负责。陈济随事陈奏,多所裨益。五位皇孙都跟他学经书。他任职十五年而逝,终年六十二岁。

    陈济少时有酒过,母亲告诫他,此后终身不曾醉过。他的弟弟陈洽为兵部尚书,对待他像对父亲一样,陈济深怕盛满,更加自谦。他所住的是蓬户苇壁,仅能蔽风雨,终日危坐,手不释卷。他做文都根据经史,不事奇异华丽。他曾说:“文章贵如布帛菽粟,但求有益于世而已。”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察出他缜密,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1422),他扈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上奏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时,皇上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天威亲征,他们一定远逃,愿不要穷追。”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