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八 (第5/6页)
,我们有话说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前去,终于迎接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回来以后,瓦刺又请求入朝进贡。 在此之前,进贡的使者不超过一百人,正统十三年,达到三千多人,赏赐不满足他们,就入境侵犯。 到这时又派遣三干个使者来朝拜,于谦请求在居庸关部署部队以防备意外,京城也部署很多军队,然后宴请他们。 于谦由此说和议难以依靠,于是分条呈上安定边疆的三条策略。 请求敕命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的总兵官增加并修理守御的设施。 京城的军队分别隶属于五军、神机、三千各营,虽然各自有总兵,却木互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部队十五万,分成十营组织在一起cao练。 团营的制度从此开始设立。 详细记录在《兵志》里。 瓦刺入朝进贡,每次都要带着以前掳掠的人口到来。 于谦必定上奏酬报他们的使者,前后赎还的累积达几百个人。 当初,永乐年问,投降的人安置在靠近都城的有很多。 也先入侵,他们大多作为内应。 于谦策划遣散他们。 趁西南有战事,每次一有征伐,就挑选他们的精锐骑兵,给他们丰厚的钱粮让他们去西南,不久又遣散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内患由此解除。 杨洪从独石入关守卫,八城都抛弃给了敌人。 于谦让都督孙安派轻骑兵从龙门关出去占据它,招募百姓屯田,一边作战一边防守,八城于是归复。 贵州苗人作乱还没有平定,何文渊建议废除二司,专门设立都司,派大将镇守。 于谦说:“不设立二司,就是丢弃了它。”这种讨论于是停止。 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国,但足国家的耻辱没有洗雪,恰逢也先和脱脱不花相争斗,请求乘机调集大军,亲自前去征讨,以报以前的仇恨,除去边关的祸患。 皇帝不允许。 于谦管理兵部的时候,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的邓茂七、浙江的墓宗留、广东的黄萧养各自拥集部众僭越名号,湖广、贵州、广西等地,瑶、僮、苗、僚到处祸乱蜂起。 前后征集调派部队,都是于谦独自筹划。 在军马倥惚,变化就在一瞬间的时候,于谦眼睛一看手指一弯,就口述奏章,全部符合当时的情况。 属僚下吏接受成命后,相互对看,惊诧佩服。 他号令明确细致,即使是勋臣宿将有小小的过失不符合法令,也马上请求下旨严厉斥责。 他的一片纸传行于万里之外,无不令人戒惧。 他的才识胆略开放敏捷,意识周到细致,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他有超过别人的最忠诚的品格,忧虑国家而忘记了自己。 上皇虽然返回,他却不说自己的功劳。 东宫改换后,皇帝命令兼属二宫的官僚支取二份官俸。 各位大臣都推辞不接受,只有于谦一再推辞。 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 皇帝在西华门赐给他住宅,他推辞说:“国家危难,臣子怎么敢使自己安乐?”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 于是取出前后所赐予的玺书、衣袍、银锭这类东西,全部加盖封存印章,每年定暗察看一下而已。 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 皇帝曾经派遣使者到真定、河问采集野菜,到直沽制造干鱼,于谦一进言就马止停止。 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 于谦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没有什磨隐瞒,不回避嫌疑和怨恨。 因此那些不被任用的人都怨恨他,而被任用又比不上于谦的人,也往往嫉妒他。 等到敌寇刚一退却,都御史罗通就弹劾于谦呈上的功劳簿不真实。 御史顾瞎说于谦太专权,请求六部的大事同内阁一起奏报施行。 于谦援引祖先的制度使他们折服,户部尚书金濂也上疏争辩,但是进言的人仍不停地搜罗罪名来打击他。 各御史多次用严厉的奏章弹劾他,幸亏景帝排除众议任用他,使他能够尽力安排布置。 于谦性格本来就刚直,遇到有不如意的事,就抚胸叹息说:“这一腔热血,到底洒在什么地方!”看到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内心颇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 他又始终不主张和议,虽然上皇确实是因此纔得以返还,却不喜欢他这样。 徐埕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所斥责。 从此改名为有贞,渐渐升官任用,曾切齿痛恨于谦。 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任十营的总兵,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 德胜的胜利,石亨的功劳不如于谦却得到世侯,心中羞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 诏命他赶赴京城,于冕推辞,皇帝不同意。 于谦说:“国家多事变,臣子从道义上讲不该顾及私人的恩情。 况且石亨处于大将的地位,没听说他曾举荐一个隐居的人,提拔一个军中地位低贱的人,有助于军队国家,却偏偏推荐臣的儿子,能得到公众议论的认同吗?臣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得官,决不敢让儿子滥冒功劳。”石亨又大为愤怒。 都督张軏因为征伐苗族违犯法律,被于谦所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人都一直怨恨于谦。 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关进监狱。 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珐合谋jianian邪,重新树立束官,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阴谋迎立襄王的儿子。 石亨等人主持提议,唆使谏官上书。 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判定为谋反叛逆,处以死刑。 王文不能承受诬陷,极力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等人授意罢了,辩解又有什么用?”奏章呈上去,英宗还犹豫地说:“于谦确实有功劳。”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这个举动就没有名义。”皇帝的心意于是决定下来。 丙戌年,改元为天顺,丁亥年,杀于谦于集市,没收他的家产,家人充军去戍守边关。 遂溪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当族诛,于谦所举荐的各个文武大臣一并应当诛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