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二十九 (第10/10页)
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奏乐,内外官都跪下,教坊司跪着上奏献酒。 饮完酒,音乐停止。 众官俯伏,起身,按礼仪赞唱行拜礼。 各自就位坐下,序班到群臣处散花。 进献第二爵时音乐演奏《皇风之曲》。 奏乐,光禄寺到皇帝身前斟酒,序班斟给群臣酒。 皇帝举酒,群臣也举酒,音乐停止。 进献汤,鼓吹乐响,节制在前引导者,到殿外,停止鼓吹乐。 殿上奏乐,群臣起立,光禄寺官进汤,群臣又坐下。 序班供给群臣汤。 皇帝举起筷子,群臣也举筷子,赞唱饭食已成,音乐停正。 跳武舞的人进入,乐奏《平定天下之舞》。 第三爵奏《眷皇明之曲》。 奏乐,像前面那样进酒。 音乐停止,演奏《抚安四夷之舞》。 第四爵奏《天道传之曲》,进酒、进汤如前,奏《车书会同之舞》。 第五爵奏《振皇纲之曲》,进酒如前,奏《百戏承应舞》。 第六爵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如前,奏《八蛮献宝舞》。 第七爵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前,奏《采莲队子舞》。 第八爵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前,奏《鱼跃于渊舞》。 第九爵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 光禄寺收起御爵,序班收起群臣的杯盏。 进汤,进大膳,奏大乐,群臣起立。 进完又坐下,序班供给群臣饭食。 完毕,赞唱膳食完,音乐停止。 撤除膳食,奏《百花队舞》。 赞唱撤案,光禄寺撤掉御案,序班撤掉群臣案。 赞唱宴飨结束,群臣都出席,向北站立。 按礼仪赞唱行拜礼,群臣分东西站立。 仪礼司上奏宴礼结束,皇上起身,音乐停止,依次出来。 中宴礼像前面所述一样,但只敬献七爵。 常宴如同中宴,只是拜一拜三叩头,敬献酒或三次或五次就结束。 凡是宴飨命妇,在坤宁宫设仪仗、女乐。 皇后穿常服登座,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也穿常服随从出阁,入宫到各自的位置。 大小命妇各自站在座位后。 丞相夫人率领众命妇举御食案。 丞相夫人捧寿花,二品官的外命妇各自举着食案,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的面前。 大小命妇各自到座位上,奉御执事人分别在殿内以及东西廉进献寿花。 行献七次酒,上食五次,斟酒、进汤、奏乐止乐,都按礼仪进行。 儿子没有给父亲授爵位的道理。 漠高帝被家令官的话感动,而尊崇太公,苟悦非议此事。 晋哀帝想尊崇皇太妃,江膨认为应该告祭显宗庙,表明事情不在于自己。 宋、元史志都记载皇太后上尊号的礼仪,而不告祭太庙,与礼仪不合。 明朝制度,天子登帝位,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就上尊号。 这以后有因庆典推崇皇太后,就加上二字或者四字作为徽号。 世宗时,上两宫皇太后尊号,增加八个字。 上徽号致词,而上尊号就只是进献宝玺与册害。 上尊号,从宣帝即位尊崇皇太后开始。 上尊号前先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皇帝亲自祭告太宗皇帝、刚去世的皇帝灵座。 这天,呜钟鼓,百官穿朝服。 在奉天门设册宝彩舆香亭。 中和韶乐及大乐,设置了却不演奏。 太监设皇太后宝座,在宫中陈设仪仗。 在宝座前设册宝案,在丹陛正中设皇帝礼拜的位置,亲王的礼拜位置在丹墀内。 女乐设置而不演奏。 皇帝穿冕服到奉天门。 奉册宝官将册书宝玺放在舆中,内侍举舆,皇帝随舆下台阶登上辖车。 百官在金水桥南,向北站立,舆到了都跪下,舆过了纔起身。 百官跟随到思善门外桥的南面,向北站立。 皇帝到思善门内下辖车。 皇太后升登座位。 舆到丹陛。 皇帝从左门进入,到丹陛右边,向北站立。 亲王穿冕服各就位。 上奏拜四拜,皇帝以及诸王以下都拜四拜。 奉册宝官拿着册书与宝玺从殿中门进入,站在左边。 皇帝从殿左门进入,到行礼位子跪下,亲王百官都跪下。 奏唱插圭,奏唱进册。 奉册官拿着册书跪着进献,皇帝接受册书献册完毕。 执事官跪着接受,放在案的左边。 奏唱进献宝玺,奉宝官拿着实玺跪着进献。 皇帝接受宝玺,进献完毕,执事官跪着接受,放在案右。 奏唱抽出圭,奏唱宣读册书,执事官跪着宣读。 皇帝俯伏,起身,从左门出,到行拜礼的位置。 奏唱拜四拜,传唱百官同样拜四拜。 典礼完毕,皇帝起身。 这一天,皇帝奉皇太后拜谒奉先殿以及灵座,举行谒谢礼。 行礼完毕,皇太后回宫,穿燕居冠服,登上座位n皇帝率皇后、皇妃、亲王、公主以及六尚等女官,行庆贺礼。 第二天,外命妇四品以上,行进献表笺礼。 宣德以后,礼仪相同。 正统初年,尊崇太皇太后礼仪相同。 天顺八年二月,增加命妇致词道:“某夫人妾某氏等,恭敬地希望皇太后陛下尊居后位,永远享受福寿。”弘治十八年,上两宫尊号,改皇太后致词说:“尊居后位,享受盛大的福寿。”嘉靖元年二月上尊号,因四宫行礼遇于劳累,分为二曰。 又因武宗服丧期未满,庄肃皇后免去朝贺,命妇朝贺三宫,也分日进行。 上徽号,从天顺二年正月奉皇太后开始。 致词说:“嗣位皇帝臣,恭敬地想到皇太后陛下,功业与德行兼高,显扬尊崇徽号,永远享受福寿,天下同欢。”命妇进表庆贺致词说:“某夫人妾某氏等,恭敬地想皇太后陛下恩德如同大地一样深厚,确实符合徽号称呼,寿福无疆,民情欢呼拥戴。”其余的如同平常仪礼。 后来上徽号及加上徽号,仿照此礼。 成化二十三年,礼部制定礼仪上奏,没有涉及皇太子妃的礼仪,特别命令增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