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七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七十九 (第11/11页)

又在守丧的房子里住了三年。弘治十二年(1499),他考中殿试第二名,孝宗对他的策论很赞赏,就赐给他第一名的袍带以显示宠爱他。初任编修,又升为侍讲、右谕德。后来因为不依附刘瑾,被调出去掌管南京翰林院的事务。中间为父亲守了三年丧,除丧后起复原任。

    世宗即位后,他入朝当了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的争论开始后,他和礼仪官员一起几次上书争论。等世宗召张璁、桂萼当学士,方献夫做了侍读学士后,丰熙在朝中号召说:“这些人是冷褒、段犹一类货色,我们能够和他们搅在一块吗?”于是大家抗言上书请求罢官回家,世宗没有批准。后来兴献王的尊号确定下来,世宗让选定日子献上恭穆献皇帝的谥册。丰熙等又上书进谏说“:兴献王尊称议定后颁布天下已经三年了,竟然因为那么一两个人胡说八道,就想拿下‘本生’字样,专门推崇对养育之恩的报答。我们接到命令,简直吃惊得不知所措了。我们认为陛下作为供奉宗庙神人的主人,只有尊崇宗庙的礼制,合法继承王位的道理才不会丢失。如果违背先王制定的礼制,给后人讥笑,岂不是严重损害了您的伟大德行!”奏疏递进后没得到批示,就和大家一起到左顺门跪地哭谏。于是很多人被逮入诏狱里拷问,又在宫门外被打了一顿大棍,分别派出去充军。丰熙被派到福建镇海卫去了。

    张璁等人得志后,大臣中就很有些人一起请饶恕被贬官、充军的大臣们的罪过,首先就都提起了丰熙,世宗不听。最后在谨身殿发生灾祸,丰熙也年近七十的时候,给事中田濡又一次请求宽恕丰熙,世宗终于不肯听从。丰熙在镇海卫住了十三年,最后死在那里了。直到隆庆初年,穆宗才给丰熙追赠一官,对他家里赐予抚恤。

    他的儿子叫丰坊,字存礼。考中乡试第一名后,在嘉靖二年(1523),中了进士。当初外放到南京吏部任考功主事,不久贬为通州同知,然后又被罢官回乡。丰坊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兼通书法,但性情狂诞。丰熙死后,他在家里住着,经济拮据,想仿效张璁、夏言用几句美言谋取高官,就在十七年,赴京上书,谈论修建明堂的事,又说应给献皇帝加庙号、称宗,匹配上帝。世宗很高兴,不久就给献皇帝进封庙号为睿宗,配飨玄极殿。这个主张大概最早就是由丰坊提出的。当时人们都厌恶他这种背叛父亲的行为。第二年,丰坊又呈进《卿云雅诗》一章,世宗传令交史馆加以收存。丰坊等着任命等了很久,最后没有得到提拔,回家以后闷闷不乐地死掉了。晚年他改名叫道生,别出一格地编了一部《十三经训诂》,其中有很多穿凿附会的话。有人认为世间所流传的《子贡诗传》,也是出自丰坊的伪作。

    徐文华,字用光,四川嘉定州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初任大理评事,升监察御史,外出巡按贵州。乖西地方的苗民阿杂等人发起叛乱,文华和巡抚魏英讨伐他们,打下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武宗为此发布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江西副使胡世宁因为检举了宁王宸濠被逮进诏狱,文华抗言上书搭救他,说“:世宁上为朝廷,下为宗室,竭尽忠诚,发愤直言,话刚出口,祸患就跟上他来,也真够悲哀的了。宁王的气焰一天比一天嚣张,国家的隐患一天比一天可怕,现在不加制止,谁知道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料现在又用重法惩办世宁,堵天下人的嘴巴,夺忠直大臣的正气,削弱朝廷的威严,诱发宗室藩王造反作乱的心思,日后假如招来意外的事变,那就可以说是从现在开始的了。”武宗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武宗派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文华极力谏阻,武宗没有理睬他。后来马昂把自己有孕在身的meimei进献给武宗,文华又上书进谏言说“:中等人家都不肯娶再嫁的女人。陛下身为至高无上的天子,竟然肯干这种事?您扪心自问心中就不能安静,说出口来也就不顺,传给天下后世知道也觉可羞。那替陛下进献这女人的人,罪恶大到可以诛灭全家了。试想万一防备不严,不幸有李圜、吕不韦这样的人钻了空子,可不是小事!现在马昂一家兄弟、儿子、侄子出入禁宫,陛下降低自己的身份,跟他们乱穿着衣服坐在一堆,甚至在一处睡觉。陛下破坏祖宗的家法,没有比这件事做得更厉害的了。马姬在宫内独自享受陛下的宠爱,马昂在外边玩弄权术,暗中滋长着的祸端简直不可尽言。请尽早斩掉马昂,断绝大祸根。”武宗也没有作答。

    文华在几次直言上书后,武宗和身边的宦官们都记恨他。后来碰到文华列举宗庙礼仪中祧庙、礻帝礻合、特享、出主、纎食共五件事上书,考证经义,所说的都可以施行。但是武宗恼了,批评他越职上书,胡说八道,并把他的奏章发给有关部门评议。礼部长官不懂得经术,又迎合武宗的意思,就奏称文华所说没有道理。武帝于是命令把文华逮入诏狱审讯,罢官为民。当时是正德十一年(1516)十月。

    世宗即位后,文华又得到起复,官复原任,经河南按察副使,在嘉靖二年(1523)被推举为政事、修身双优,然后应诏入朝做大理右少卿,不久转为左少卿。当时朝廷中正在讨论兴献帝的“大礼”,文华几番和其他大臣们一起极力谏争。第二年七月,又号召大臣们在宫门外跪地哭谏,因此被扣发了四个月官俸。后来,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召集大臣们讨论,文华与汪伟、郑岳还是极力反对。武定侯郭勋就说:“祖训是这样子,古礼也是这样子,张璁等人说得对。古书上讲了,大臣侍候君上,应当顺成他的好事。”就这样形成了决议。等后来改题宗庙神主时,文华进谏说:“按道理孝宗是祖辈,不能称为伯考。武宗是父辈,不能称为皇兄。不如干脆称为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还算是两全其美,不害正统。”奏疏递上后,世宗又一次让扣发了他的官俸。

    六年(1527)秋天,李福达一案再审。主持再审的张璁、桂萼、方献夫,因为讨论“大礼”一事本来就恨文华这些人,于是把审讯记录全给颠倒过来,把文华和其他法官们关进了监狱。结案以后,文华被指责为徇私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后来碰上大赦,死在回乡的道路上了。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左佥都御史。

    自从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罢官后,以前争议“大礼”的大臣们有的就违心地顺从了世宗的意思,文华却坚持以前的意见不变。他无罪被充军边疆,当时的官僚士绅对他深感惋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