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七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七十九 (第9/11页)

部的事务,世宗催促修建献帝庙,催得很紧。一鹏召集朝廷里的大臣们上书议论说“:前代入继为皇帝的,中间有为亲生父亲在京城立庙,修造园陵的。只是逢年过节派遣官员前去祭祀一番,不久也就停罢了。但是已经为当时人们非议,且为后代讥讽。像修庙于皇宫并亲自祭祀的,自古以来,还没有过。我们宁愿得罪陛下,也不愿陛下违误礼制,为天下人和后世所议论。现在张璁、桂萼的话说什么‘继承王统是公事,无后立子是私事’。又说什么‘王统之事重,后代之事轻’。我们认为王位所传的对象称为宗,所以立宗用来继承王位,立子用来承宗,统和宗本来无轻重之分。况且时值我朝传位于子的现代,却想仿效尧、舜传位贤人的事例,想来不是这么回事。又说‘孝不在是否称为皇,只在是否称为考’,因而想把孝宗皇帝改称为皇伯考。我们检索古代史,没见过把已逝皇帝称为皇伯考的。只有天子称呼王爷有伯父、叔父的叫法,也不是可用于宗庙的名号。以前把生父称为本生皇考,这是出自陛下裁决。而张璁等竟说是我们故意保留一个皇字,意在窥测陛下的意思,又说什么‘一百个皇字也抵不得父子之名’,怎么就这么胡说八道,肆无忌惮呢?请皇上迅速停止建庙房的打算,为生父立庙于安陆,把张璁、桂萼等交给司法部门治罪。”世宗批示说“:我以藩王出为皇帝,祭祀自己的祖宗并不敢逾越礼制。但是亲生父皇的陵园远在安陆,你们做大臣的能心安吗?我的命令已再三下达,你们竟然欺负我年轻,气味相投,勾结党羽,与我对抗,败坏我们父子间的情意,伤害朝廷君臣之间的大义。过去的不再追究了,奉先殿西室必须抓紧给我造起来,好让我逢年过节时表示我追悼怀念父祖的心情。”当时是嘉靖三年(1524)四月里。

    不久,一鹏上书极力论说各地发生的灾异,说:“自去年六月到今年二月,中间三次发生天鸣,三十八次发生地震,秋冬两季有十八次雷电、大雨、冰雹,暴风、白气、地裂、山崩、妇产人妖各一次,人民饥馑,人吃人的事发生了两起。不同寻常的灾变,较过去成倍增加。我希望陛下率先示范,发动群众,解救病苦的百姓,停止修建各种工程,信任自己的大臣,采纳忠直的谏言,借此挽回老天爷的心意。”世宗善意地做了批示给他。

    过了一个月,世宗亲自题名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命令一鹏偕同宦官赖义、京山侯崔元一起到安陆迎取献帝的牌位。一鹏等再次上书说:“遍查前代史书,并没有把牌位从外间陵园里迎入皇宫中来的。这是和天下、后世人们视听、模法有关系的大事,不是细微末节。况且安陆是恭穆始封的疆土,是恭穆的神灵留恋的地方,又是陛下您发达起来的地方,王气聚集彼处,我们太祖皇帝重视中都,太宗皇帝重视留都,都是因为那里是王业成就的初址,应该世代祭祀、维修。恭请陛下听取大家的意见,改换牌位的题名,安放在原先的宫殿里供奉,明令世世代代不得迁移。观德殿里可以另设牌位、香案,用来安慰陛下的孝心。这样尊重亲生父祖的感情既可隆重地得到满足,重视王位正统的意思也明示无余。”奏章交上后,未被采纳,一鹏只得执行。考虑到道路上使者容易烦难,又上书请指示禁约,世宗认为他说得对,所以奖饬、告诫了他一番。

    等他还朝,朝廷里大臣们已经为这些在宫门前号哭、争论,朝廷里诸事都不同从前了,给事中陈。。尤其放肆。一鹏大胆上书说“:有关‘大礼’的讨论已经皇上裁决,王位的正统,生父的尊号,道理已经十分明白,而陈。。胡说八道,以为陛下诞生于孝宗谢世以后三年,继位在武宗谢世以后两个月,没有受人传位的根据,这样的说法太荒谬了。细查《春秋》,受人传命才被视为正统,所以鲁隐公往上没有来历,往下不曾接到任命,就没有写他即位。现在陛下接到武宗皇帝的遗诏,遵奉昭圣皇后的传令即皇帝位,正好符合《春秋》的义理。可是陈。。说陛下没有受人传位的根据,这等于说陛下的即位不是正统。陈。。本是个小人,不严加惩办,就没法杜绝有人仿效的预兆。”可是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那年九月,一鹏以原任官位进入内阁专职掌管起草皇帝的命令,并主管詹事府的公事。《武宗实录》编成后,升为尚书,仍管理以前的事务,不久因回家上坟还乡,回朝后仍管起草皇帝的命令。没多少天,外放办理部级事务。原来以前在内阁负责起草命令的人,都需要按顺序渐渐掌其事。张璁、桂萼新近得势,他们一向嫉恨一鹏不附和他们,所以把他外放为南京吏部尚书,晋级太子少保。过了两年,南京的臣僚们一齐上书批评王琼等大臣不称职,一鹏参加了,事情不如意,就此请求退休了。朝廷依旧例发给他禄米。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端。他的儿子子孝,官也做到湖广参政。

    何孟春,字子元,湖南郴州人。祖父何俊,曾经做过云南按察司佥事。父亲何说,官至刑部郎中。孟春少年时代在李东阳门下求学,学问很广博。考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后,初任兵部主事。谏官庞泮等被逮进监狱时,他曾经上书搭救他们。孝宗诏令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使九千名士卒,计算下来将用掉一百多万两银子,孟春又抗言上书极力劝阻。清宁宫遇灾后,他借机上书陈述了八件事,奏疏长达一万多字。后来升为员外郎、郎中,奉命到陕西管理马政,结果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实施。回朝以后,又提出五条兴利除弊的意见,并且弹劾巡抚的失职行为。

    正德初年,他上书要求改正孔庙祭祀的典礼,未能实际执行。后外调为河南参政,廉洁奉公,很有声威。以后提为太仆少卿,又升为太仆卿。武宗到宣府游玩时,他曾飞章劝谏。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巡抚云南,平定了十八寨造反的蛮人阿勿、阿寺等,奏准设立了永昌府,增设了五所长官司,五处防御所,登录战功,被荫封一子做官,但他推辞了,没有接受。

    世宗即位后,他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半路上被召回来做了吏部右侍郎。时值苏、松各府旱涝相继,而江、淮以北河水泛滥,淹没土地、房屋、人口、牲畜,多得没法计算。孟春仿效汉朝的魏相上书列举了八条意见,世宗高兴地采纳了。不久他升为左侍郎。尚书乔宇被免除后,他代理吏部的事务。

    在此之前“,大礼”的讨论开始后,孟春在云南听说,就递上一篇奏疏说:

    “我阅读邸报,看到进士屈儒的奏议请尊崇圣父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