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一百三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三十二 (第9/13页)

可以指鹿为马,魏忠贤也可以指煤为矿,是大罪之十五。

    “王恩敬等人设置牧场的事情,责任在有关部门。魏忠贤竟然暗设陷阱,随意拷打,草菅人命,是大罪之十六。

    “给事中中周士濮负责检举监督,魏忠贤竟敢停止他的升迁,使得吏部不能管理官员升迁任免,言官不敢司职封还驳正,是大罪之十七。

    “北镇抚刘侨不肯杀人来谄媚坏人,魏忠贤以缺乏磨练为罪名,于是剥夺他的官籍。这不是说大明的律令可以不遵守么?而魏忠贤的律令不能不遵守,是大罪之十八。

    “给事中魏大中遵旨上任,忽然传旨责问他。等到魏大中回报,官府又接连上疏弹劾他,又再次亵渎了皇帝的圣旨。且不说将言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堂堂天子的圣旨,魏忠贤也敢朝令夕改,是大罪之十九。

    “设立东厂,原是用来缉拿jianian人。自从魏忠贤掌管东厂,每天都用它来发泄私人仇恨,危及陷害忠良。放纵他的养子傅应星、陈居恭、傅继教等人,设置陷阱告发忠良。如有一言不合,立即招致罪罚,其阵势是一定要制造同文馆那样的大案才肯罢手,是大罪之二十。

    “边疆警报没有解除,朝廷内外戒严,东厂缉查什么事情?先前jianian细韩宗功潜入长安,实际的后台主子是魏忠贤,事情暴露才离开。假使上天庇佑他,韩宗功的阴谋得逞,不知道皇上先祖的九庙将安置在何地,是大罪之二十一。

    “祖宗的制度,不养内兵,原是有深意的。魏忠贤与jianian相沈翭创立内cao兵制,窝藏犯法作乱的人,怎么知道就没有大盗、刺客隐藏在里面为敌国刺探军情的呢。一旦宫城近旁发生事变,真叫人担心啊,是大罪之二十二。

    “魏忠贤到涿州进香,一路上前呼后拥,声势浩大,飞扬的尘土迷失了道路,一般人还以为是皇帝大驾光临。等到他返回时,改乘四马大车,用羽毛装饰仪仗旗帜,用青蓝色装饰车盖,两旁夹道护送,层层保卫,俨然是皇帝乘车的模样。一路上进入幕中策划计谋,在马前马后献计的,实在不乏其人。魏忠贤此时自我感觉是什么人啊?!这是大罪之二十三。

    “宠爱达到顶点就会骄傲,受恩惠太多就会成怨恨。听说今年春天魏忠贤在皇帝车前跑马,陛下射死了他的马,饶恕他不死。魏忠贤自己不承认罪行,反而态度傲慢,回去后还满腹牢sao,时刻提防,耿耿于怀。自古以来的乱臣贼子,若有一念之差不处置他们,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怎能把凶狠的敌人一直养在自己身边呢!就是一寸一寸地割魏忠贤的rou,也不足以抵消他的罪孽,为大罪之二十四。

    “凡此种种背叛行为,都一一显现在人们面前。但内廷害怕祸害而不敢说出来,外朝表示沉默而不敢上报。有时罪行败露,则又有奉圣夫人为他掩盖。甚至有些无耻之徒,攀附巴结,希望得到他的庇护,更是内外勾结,遥相呼应。yin威影响所及,使得宫廷里面,只知道有魏忠贤,不知道有陛下;都城之中,也只知道有魏忠贤,不知道有陛下。就像前些日子,魏忠贤已经去了涿州,所有的政治事务一定要星夜兼程,赶去向他汇报,等他回朝之后,诏书才开始下发。皇帝近在咫尺,竟敢视而不见。如此不敬,陛下的权威不是还要屈从于魏忠贤吗?陛下正处于鼎盛之年,生杀予夺的权力,难道不能自己决定吗?为什么还要受这个跳梁小丑的控制,让朝廷内外的大小臣民小心翼翼地受他的指使呢?卑臣恭敬地乞求陛下振奋皇帝的雷霆之威,召集文武大臣、功勋国戚,下令刑部严加审讯,来维护国家的法令,并且将奉圣夫人逐出内宫,消除隐患,如此,则卑臣死且不朽。”

    魏忠贤刚听说这道奏疏,非常恐惧。他的党徒王体乾和客氏极力让他保持镇定,于是叫魏广微草拟圣旨痛切地斥责杨涟。在这之前,杨涟写好奏疏准备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交给皇帝。碰上第二天皇帝不上朝,担心再过一个晚上机密泄露,于是在会极门呈上奏疏,魏忠贤这才能够布置对策,杨涟更加气愤,准备再上疏弹劾他。魏忠贤刺探知道了,一连三天阻止皇帝上朝。等到皇帝出来,数百名太监内穿铠甲在两旁站立,下令左班官不准奏报任何事情,杨涟只得作罢。

    从这以后,魏忠贤每天都在想办法杀害杨涟。到了十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已被驱逐,朝廷推举代替他的人,杨涟在家听候处理没有参予。魏忠贤假传圣旨谴责杨涟的态度很不恭敬,没有做臣子的礼节,连同吏部侍郎陈于廷、佥都御史左光斗一起削籍为平民。魏忠贤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准备罗织罪名杀死杨涟。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的党羽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下令逮捕汪文言进行审讯。许显纯严加拷问汪文言,逼迫他招供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仰天大叫:“世界上难道有贪赃受贿的杨大洪吗!”到死都不承认,大洪是杨涟的别字,许显纯于是自己写供词,诬告杨涟贪污赃款二万两银子,于是逮捕杨涟。几万人站在道路两旁追随哭喊。凡是经过的村镇,全都烧香祭祀,祈求上天保佑杨涟活着回来。等到下诏打入监牢,许显纯用严酷的刑法拷打审问他,杨涟全身上下没有完好的皮肤。这年七月的一个晚上死在狱中,时年五十四岁。

    杨涟一向贫穷,财产充入官府不足千金。母亲、妻子只能住在城楼上,二个儿子竟至于乞讨为生。征收赃款的命令紧急,同乡的人争着出钱物帮助他,就连卖菜的雇农也缴纳物品资助他。他的节cao、忠义多么感人。崇祯初年,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职中书舍人。选拔担任御史,巡视宫城。逮捕整治吏部凶狠霸道的官员,缴获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震动京师。

    派出管理屯田,说:“北方人不知道水利,一年之后土地荒芜,二年之后农民搬家,三年之后土地人民都无利可言了。现在要想天干没有旱灾,长期下雨不遭水灾,只有兴修水利这一条路。”于是上书陈述“三因十四议”:因天时,因地利,因人情;议疏通河流,议开凿渠道,议建筑堤坝,议兴修水闸,议修筑陂塘,议勘探土地,议构筑水池,议招徕人民,议选择人才,议选择将领,议派兵屯田,议按地力确定等级,议将富裕的农民赐给官爵。办法是犁耕与放火烧荒同时并举。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义,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宦官气忿地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