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六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六十四 (第11/11页)

臣在太上皇朝时,请求迁徙大漠北部的归降之人,当权的人智谋短浅,没有被采纳。到国家发生事端时,就乘机逃回故土,掠夺京城地区的事多次被告知。应该乘大兵聚集时,把他们迁往南方。使他们与中国的兵民相互杂居,以此牵制和改变他们。而且还可以节省俸禄,减少运输,事情非常有利。天下农民种粮,妇女织布,用来供养士兵。士兵从仓库得到粮食,从国库领取衣物,以此来保卫国家。过去士兵从公家那儿领取粮食衣物,而将月钱交入私人手中。于是手不练习刺杀的方法,脚不cao练进退的步伐。祇管倒卖货物经商,掌握技术做工,而以做工经商的收入,补交月钱。老百姓的膏血,士兵的气力,全变为金银让jianian人得利。一旦率领士兵面临敌人,犹如赶着羊去对抗狼,不败的次数有多少呢。现在应痛改弊端,全部更新为简要精练的制度,将帅沿袭旧习气的一律处死,不得赦免。像这样兵威还不振作起来的是不会有的。地方官剥削老百姓,犹如将帅剥削士兵。应该严肃纠正考察,谨慎贬斥升迁。贪污的人,推荐他的人也要受到惩罚,这样以后贪污的入就少了,推荐的人就审慎了,老百姓安定而国家的根本也坚固了。古时候卖布杀狗的人,都足以帮助成就帝业。现今的于谦、杨善也不是出自将门。然而将领能知道哪些人有将才,应该让每个人推举所了解的人,不限于门第。公卿侍从,也让他们推举有勇有谋的人,以作为将领的备用人才。希塱搜罗广泛之后,抵御外侮就有人才了。过去汉朝图谋恢复江山,依靠的是诸葛亮。南宋抵御金,依靠的是张浚。他们都是忠义素来闻名,功业久已建立。到街亭战败,诸葛亮辞去丞相之职。符离之战未能取胜,张浚解除都督之职。为什么会这样呢?赏罚分明将士就会奋起。昨日德胜门下的战斗,没听说摧毁攻陷强大的敌人,只是轮番出现胜负,互相杀伤而已。虽然不足以惩罚,也不足以奖赏,而石亨却由伯爵进升为侯爵,于谦却由二品升迁为一品。天下之人没有听说他们的功劳,只见到对他们的奖赏,难道不会使忠臣义士的心懈怠吗?可以命令他们仍然维持旧的等级,不要升上新的等级,以后功勋卓著了而加封爵位给予赏赐,也不为晚。那种给与之后就不忍心取消的作法,是姑息的政策;升迁以后就不肯下降的人,是有患得患失之心。上不实行姑息的政策,下不怀有患得患失的心,那么天下太平就指日可待了。过去御史建议,想让大臣进入内阁议政,奏疏被搁置没有实行。国君应当总揽大权,亲自决断机要事务。政事在早朝没有解决的,白天御临便殿,让大臣上奏。言官考察他们的邪正从而纠正弹劾他们,史官直言写入史册,以表明惩戒和鼓励。这是前代的旧事,祖宗已形成的法规,希望陛下遵照执行。如果仅仅是对章上奏,将宫中的圣旨向外传达,恐怕会偏听独断,导致产生违法乱纪的事,想治理成功就难了。国君的品德,愿它光明像日月一样以看清曲直,仁慈像天地一样以使众生得到荫庇,勇猛像雷霆一样以聚积权力。因此司马光告诚君主,是说了仁明武几个字,也就是《中庸》所说的知仁勇。知仁勇不是学习而能做到的吗?经典没有比《尚书》、《春秋》更重要的,史书没有比《通鉴纲目》更纯正的。陛下应留心阅读。对于君主来说,既知道夏禹、商汤、文王、武王兴盛的原因,又知道夏桀、纣王、幽王、厉王被取代的原因,而趋利避害就清楚了。对于驾驭内臣来说,既知道有吕强、张承业这样的忠臣,又知道有仇士良、陈弘志这样的恶人;对于驾驭朝廷大臣来说,既知道有萧何、曹参、房玄龄、杜如晦的贤良,又知道有李林甫、杨国忠的jianian诈,而任用舍弃就恰当了。像这样对于知道仁勇的品德,难道不是大有帮助吗。如果只是像以前儒臣进讲时,只颂扬讲述他们好的一面,忌讳回避他们坏的一面,这就像担心道路上有陷阱,而闭着眼睛行走一样,那在黑暗中行走而不摔倒的人有多少呢?如今天下虽然遭受大的挫折,仍像金瓯没有缺口一样。果真能依照圣学使它在治国中得到体现,臣看到国势可以强大,国仇国耻可以洗雪,兄弟的恩情可以保全,祖宗的制度可以恢复,又畏惧什么而不这样做呢。奏疏上呈皇帝,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派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疏引用旧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派遣。很久以后,升迁为右庶子。天顺元年,调任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任侍讲,不久进升为翰林学士。宪宗即位后,进升焉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

    成化二隼十二月,以本官入文渊合值勤,进升为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江西、湖广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

    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仓库已满得不能再装,而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要求他们交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

    四年,进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皇储还没有征兆。邸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因长久干旱,一并论及到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御制的各种书,斥责异端邪教,不让它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

    五年,死在任上。赠予礼部尚书,谧号文安。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圣旨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所问的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敏捷和博学。

    赞曰:英宗复辟时,正值军队饥饿之后,民气还没有恢复,当权的jianian臣内讧,国家的栋梁倾斜偏移,朝野多变故,时事也很棘手。李贤一人支撑其间,气势充沛,游刃有余。奖励人才,整顿纲纪。到宪宗、孝宗之世,名臣相接,也多是李贤所赏识提拔的。伟大啊,兵是作宰相的人才。彭时、商辖从容不迫地坚守道义,用尽忠心,进献忠言,纯粹全出于正义。他们对于慈懿的典礼,不是人们所说的善于成全君主的大德吗。商辖的科举名次与宋代王曾、宋庠相等,品德声望也不比他们逊色。吕原、岳正、刘定之虽然功业不很优秀,而吕原的品行,岳正的气概,刘定之的建议,都有值得称赞之处,因此按时间编次,一并列入篇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