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六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六十五 (第7/10页)

练边镇士兵,于是边镇军队全部隶属京城军队。

    边塞上有危险,边镇将领无士兵可以征集,边防事务更加败坏。

    仇鸾死后,纔废除他所设置的戎政厅首领官之类,然而入京护卫的军队只是停调了甘肃的边军。

    隆庆四年,大学士赵贞吉请求收回将领的军权,变更京营制度。

    竭力进言军政设置军府铸造军印,将敷十万军队交给一个人统率,不是太祖、成祖分府分营的本来意图。

    请求将九万官军分成五个营,每营选择一名将领,分别统率训练。

    皇帝颁诏书命令将趟贞吉的意见交给朝廷大臣讨论。

    尚书霍冀说:“京营制度,世宗深思热虑后纔制定,不应该更改。

    祇是大将不应当专门设置,军政不应当有军印,请求依从赵贞吉的意见。”皇帝下命令说“可以”

    于是三大营各设置总兵一名,副将二名。

    那些参将、佐击等官员,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各大营都是十名。

    而五军营的士兵,都配备两个营,每营细分成十枝,隶属两名副将分别统率。

    用侯、伯充当总兵,不久改称提督。

    又任用三个文臣,也称作提督。

    自从设置六位提督后,各持己见,遇到事情很久不能决定。

    给事中温纯进言它的弊病,纔废除,仍旧设总督京营戎政、协理京营戎政二名大臣。

    万历二年,依从给事中欧阳柏的请求,重新给予军政军印,裁减两名坐营官。

    万历五年,巡视京营科臣林景旸请求扩大士兵招募,设立选锋。

    这时,张居正掌权,综合考核名称和实际是否一致,众大臣大多备文上书陈说军队事务,主要意见在补足士兵、挑选将领,京营事务多有整顿。

    后来,皇帝厌倦政务,朝廷大臣渐渐有了党派争执,习惯于苟且怠惰,于是军务一天天地败坏。

    万历三十六年,兵部尚书李化龙管理军政,备文上书陈述京营由来已久的弊病。

    皇帝命令将李化龙的意见交兵部讨论,最终没有整顿的具体措施。

    等到战争发生,总督京营的赵世新请求将演武场改设在城内,方便演练。

    太常少卿胡来朝请求调遣京城军队戍守边防,可以使京军由弱变强。

    都对用兵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玉启三年,协理侍郎朱光祚上害请求革除老家军,用青壮年补充。

    老家军士兵怨恨,用瓦片石子投掷朱光祚,于是最终役能革除。

    这时,魏忠贤当权,设立内cao,挑选太监在宫中授甲cao练,又增加宦官担任监视以及把牌等小内监,更多地招募壮丁,各营军队大多依附他。

    庄烈帝登上皇位,撤去宦官,不久又重新任用。

    戎政侍郎李邦华忧愤京营败坏,请求淘汰年老体弱和假冒的人,从而选择有勇力的作为皇帝的亲军。

    京营士兵向来骄横,有的怀疑李邦华要发动变乱。

    功臣、皇戚、宦官也厌恶李邦华损害自己,流言渐渐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因此罢免了李邦华,让陆完学接替他,全部改变了他的举措。

    京营除了监督似外,总理捕务的两名,提督禁门、巡视点军的三名,皇帝都让御马监、司礼监、文书房的太监担任,于是军营事务完全被宦官控制了。

    崇祯十年八月,皇帝检查城防事务,镗甲旗帜很壮盛,众人臣全都穿着官服骑马跟随。

    六军望见皇帝,都高呼万岁。

    皇帝大喜,将陆完学召入自己的帐篷奖赏慰问,用金杯赏他酒喝,然而不过是仪式好看而已。

    这时军事形势更加紧急。

    皇帝命令京城军队出京防卫讨伐,都用宦官作监军。

    俸禄优厚,依仗权势而骄横,多夺取别人的战利品作为自己的功劳,动辄侮辱众将领军士,将领士兵更加人心涣散。

    周延儒再次进入内阁,规劝废除内cao,撤除各监军。

    京城士兵撤军回京。

    这时京营将领都是宦官的亲信,不懂军务。

    士兵只注册姓名支取粮俸,出钱雇人顶替的情况很多,早晨还是甲,晚上就变成了乙,虽然有军人名籍,但没有办法识别。

    皇帝屡次下旨命令训练,然而每日不过两三百人cao练,不到黄昏就解散了。

    十万营兵都侥幸choucha不到自己,贪图安逸违反法纪而逃脱处罚的不可胜数。

    皇帝曾经询问戎政侍郎王家彦,王家彦说:“现在只有严格出钱雇人顶替的禁令,改革cao练的方法,大概可以挽救万分之一,然而形势已经来不及了。”皇帝不高兴而中止。

    崇祯十六年,襄城伯李国祯主持军政,宦官王承恩监察督促京营。

    第二年,流窜的贼寇侵入居庸关,抵达沙河。

    京军出京迎击,听见炮声就溃散逃回京城n贼寇不停地快速推进进犯京城,守城军士仅有内cao的三千人,京城于是沦陷。

    大体上京军渐渐疲弱,是因为占用军役和出钱就能免去兵役。

    它的弊端事实上是由贵族有钱子弟出身的营中将帅,监视营军的宦官引起的,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

    在南方的京营,永乐年迁都北方时,开始任命中府掌府事官为南京守备,调度约束在南方的各个卫、所。

    洪熙初年,任用宦官为同守备。

    宣德末年,设置参赞机务官。

    景泰年间,增设协同守备官。

    成化末年,命令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与其它五部相比兵部特别受重视。

    在这以前,京城军队设立神机营,南京也增设,与大小两个教场同样cao练。

    士兵经常cao练不问断,刮风下两的时候纔免去。

    有逃避军籍的人,宪宗命令南给事御史定期到两个教场点名查阅。

    成国公朱仪以及太监安宁认为对自己不利,谎称军事是机密事务,御史追问军人姓名人数不合适。

    皇帝因此责怪御史,仍旧命令守备参赞官检阅视察,并写定著录为法令。

    嘉靖年问,谏官屡次上书说南营消耗逃亡的弊端。

    嘉靖二十四年冬天,皇帝下诏建立振武营,挑选各营精锐士兵充任,以淮、扬的矫健兵士补充。

    长江北面从前有池河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