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三十一 (第5/10页)
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累辞未上,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赞曰:赵南星诸人,持名检,励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天下望之如泰山乔岳。《诗》有之“邦之司直”,其斯人谓欤?权枉盈廷,谴谪相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悲夫! 部分译文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职汝宁推官。行为廉洁,治理太平,逐渐提升为户部主事。张居正卧病,朝廷大臣都为他祈祷,赵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不去。张居正死,调任吏部考功郎中,称病回家。 起用担任文选员外郎。上疏陈述天下四大害,说:“杨巍乞求退休,左都御史吴时来图谋取代他,忌恨户部尚书宋纟熏的声望,接连上疏排挤他。副都御史詹仰庇极力谋取吏部和兵部的侍郎。大臣尚且如此,拿什么来责备小臣,这是不正当的求进之害。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寺卿沈思孝相继自行离职,只有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位,词臣黄洪宪一帮人每每背后讲他的坏话,言官唐尧钦、孙愈贤、蔡系周又公开地诋毁诬蔑他。不能容忍正直的人而使小人得志,这叫作倾轧排挤之害。州县官员的选拔任用过于随便,部、寺的官员不超过一月便可当上省级官长,不考察他的才干品行。而巡抚、按察使品评人物全看是否对自己有利,不是说还差得远,就是说资历太浅,一概不加升迁或降职。本意以为是爱惜人才,却不知这实在是爱惜庸才。吏治一天天地污秽,民生一天天衰竭,这叫做地方州县之害。退休大官的权力比郡守县令还大,横行乡里,无所顾忌,谁也奈何不得。像渭南知县张栋,治理品行之好,找不出第二个来,约束抑制退休居乡官员,结果被人谗言中伤没有获得升迁,这叫作乡官横行之害。这四害不除,国家就不可能得到治理。” 奏疏出来后,朝中议论称是。而疏中所抨击的全都是当朝庇护的,于是给事中李春开站出来反驳他。李春开的奏疏先交给廷议,赵南星几乎被贬。给事中王继光、史孟麟、万自约,部下姜士昌、吴正志一起帮赵南星攻击李春开,并且揭发吴时来、詹仰庇、黄洪宪诬陷忠良、阿谀奉承的情形。李春开为之丧气,而赵南星最终因病回家。再次起用,担任考功郎中。 万历二十一年(1593),考核在京官员,跟尚书孙钅龙一起秉公执法,淘汰选择,澄清吏治。首先贬黜他亲近的都给事中王三余和孙钅龙的外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他依附政府的人连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都不能幸免。政府难以承受。给事中刘道隆于是弹劾吏部建议留任被纠察的庶僚不合法。皇帝下旨,认为赵南星等人擅权培植自己的党羽,将他降官三级。不久由于李世达等上疏挽救,贬斥赵南星为平民。后来议论挽救他的人都受到谴责,孙钅龙也离开了他的职位,一时间好人几乎全走光了。详情见《孙钅龙传》。 赵南星定居乡里,名声更大,与邹元标、顾宪成号称为海内三君子。朝廷内外上疏议论推荐他的不下百十起,终于没被起用。 光宗即位,起用为太常寺卿。不久改任右通政,提拔为太常寺卿。到任后又提升为工部右侍郎。数月之后,授官左都御史,慷慨激昂地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职责。天启三年(1623)考核在京官员,因原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在万历朝时结党营私、扰乱朝政,建议贬黜他们。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极力不同意。赵南星著《四凶论》,终于同考功郎程正已认定四人不合做官体统,其他考核汰除情形,完全跟他做考功郎中时相同。浙江巡按张素养举荐部内的人才,包括了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赵南星揭发他的错误,张素养被定罪剥夺俸禄。在此之前,巡抚地方的人有提拔举荐人才的先例,赵南星已上疏制止了。而陕西高弘图、山西徐扬先,宣府、大同李思启,河东刘大受,还按旧例继续实行。赵南星一并上疏弹劾他们,巡抚地方的人这才知道畏惧法令。 不久替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这个时候,人人千方百计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言官尤为横行,每逢文选郎外出,就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选官即使公正行使权力,也无法奈何他们,尚书也只有叹息而已。赵南星一向憎恨这弊端,锐意改革,一意推行自己的想法,政府官员和太监权贵也不能对他有什么请求,各人害怕他的刚毅严肃也不敢有什么冒犯。有一位给事赀郎请求盐运司的官职,赵南星就将赀郎注籍在王府里,而将给事派往外地。知县石三畏一向贪财,巴结权贵将要调任京职,赵南星也把他安置在王府里。当时进士没有在王府做官的,赵南星却不顾惜。 魏忠贤向来推重他,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才干。有一天,派遣内亲傅应星介绍一位中书拿着礼物来拜见他,赵南星把他赶走了。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态度严肃地对魏忠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一声不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大学士魏广微,是赵南星的朋友魏允贞的儿子,向来以世交子弟抚养他,魏广微进入内阁,曾三次到赵南星家,都被拒之门外,又曾经感叹说:“见泉没有儿子。”见泉是魏允贞的别号。魏广微恨之入骨,与魏忠贤相勾结来陷害赵南星。 东林党势力昌盛,大批正直的人充盈朝廷。赵南星加倍寻找举荐被遗漏的东林党人,把他们安排在各个部门。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执掌法令;李腾芳、陈于廷辅助选举;魏大中、袁化中主管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肕等人全部放在部里执政。而这四司的下属官员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也都受到民众的称颂。朝廷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