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一十七 (第7/8页)
辩白,因而乞求回乡,皇上没有答应,又升为右谕德。御史蔡系周弹劾李植,又提到中行,中行请求免职,上了四道奏章。皇上下诏赏赐白金、文绮,乘驿马回去。后来言官屡屡推荐他,执掌大权的人有意抑制,不召他回京城。过了很久,起用为侍讲学士,执掌南京翰林院。同里之人佥事徐堂吉曾弹劾吴中行,事情已经了结,给事中王嘉谟又重提旧事弹劾他,朝廷命令他呆在家中等待征召。不久就死了。后赠为礼部右侍郎。 赵用贤,字汝师,江苏常熟人。父亲承谦,广东参议。赵用贤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为庶吉士。 万历初年,授职检讨。张居正父亲死后不服丧,赵用贤上疏说:“我暗暗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尽心一日。我又暗地里奇怪,张居正的名望以数年累积而成,陛下却让它毁于一旦。不如像前朝的杨溥、李贤那样,让他暂时回去服丧,规定日期回来补缺,让他们十九年未见面的父子,能在抚棺恸哭的那一刻稍稍缓解心中的痛苦。国家设立台谏是为了整肃法纪,纠正过错,现在却因为恐惧威权请辅臣留下,违背公众的舆论而徇私情,蔑视人伦的纯厚性情而创立怪异之论。我愚蠢地暗自担心士风将日益颓靡,国家大事将日益混淆了。”疏奏上后,与吴中行同被廷杖除去官籍。赵用贤身体本来肥胖,巴掌大的rou因溃乱而掉落,他的妻子把rou晒干藏了起来。赵用贤有个女儿许配给吴之彦的儿子吴镇。吴之彦害怕连累自己,赶紧结交张居正,得到巡抚福建之职。经过家门,不向赵用贤行礼,而且让吴镇坐在他弟弟的下面,说“是婢女之子”,以此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愤怒,已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党徒王。。的指使,于是把礼金退还,回绝了这门亲事,吴之彦大喜。 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用贤起用为旧职,升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争相接见他,他的威望很高。但赵用贤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多次品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恨他。正好李植、江东之攻击申时行,许国竭力抨击李植、江东之,暗地里却责怪赵用贤、吴中行,说:“过去专权在权贵,现在却在下僚;昔日小人颠倒是非,现在却是君子。意气用事,偶然做成一、二件事,就自负得不得了,与浮浅、喜爱生事的人相呼应,党同伐异,行私罔上,这种风气不能助长。”于是赵用贤上疏辩白、请求离职,极力说明朋党之论的危害,在于小人以此赶去君子,使国家人才一空。言词很激愤,皇上不准他离去,朋党之争从此开始。 不久,他充任经筵讲席,又升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推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请加强圣学。又请求设立储君,饶恕言官李沂罪过。三年后,提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因为吏部郎中赵南星的推荐,改在京城任此职。不久,又以本官兼任教习庶吉士。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又进入内阁。起初,赵用贤回南方时,吴中行、沈思孝、李植、江东之已经被贬,或被罢官,故执政的人很安心。这时,赵用贤又以争三王同时分封的话中牵涉到王锡爵,被王锡爵所怀恨。改任吏部左侍郎,与文选郎顾宪成辩论人才,群情激愤,王锡爵颇感不安。赵用贤过去所回绝婚约的吴之彦,是王锡爵的里人,当时以佥事之职遭人弹劾当罢官,唆使他的儿子吴镇攻击赵用贤论财赶走女婿,蔑视法律废弃伦理。赵用贤上疏辩解,乞求退休。皇上下诏让礼官评议。尚书罗万化以吴之彦是他的门生,怕引起嫌疑极力推辞。王锡爵于是上疏说:“赵用贤轻易地回绝,吴之彦后来才揭发,都有过失。现在赵的女儿已出嫁了,难以询问当时的盟约,吴的儿子还没结婚,不能再反坐定罪。想采取折衷的办法,应让赵用贤称病归家,而宽恕吴之彦。”皇上下诏同意了。赵用贤于是免职回乡。户部郎中杨应宿、郑材又极力诋毁赵用贤,请依据法律从事。都御史李世达、侍郎李祯上疏替赵用贤抱不平,责备两人谄媚,于是遭攻击。高攀龙、吴弘济、谭一召、孙继有、安希范等都因申救被降职。从此朋党之争更加激烈。吴中行、赵用贤、李植、江东之首创于前,邹元标、李南星、顾宪成、高攀龙继续。言官更加注意品评执政之人,执政也日与其争持。水火不相容,到明代灭亡才停止。 赵用贤身长肩耸,意气风发,有经世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占天下的一半,老百姓贫困。赵用贤做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量了十天十夜,列出十四件事奏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人不应当谈论吴事,让皇上下圣旨严厉责备了他,建议没有实行。在家住了四年后死去。天启初年,赠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号文毅。 艾穆,字和父,平江人。因中乡举任命为阜城教谕,邻郡诸生如赵南星、乔璧星等都前来学习。后进入京城,为国子监助教。张居正知道艾穆的名声,想将他任用为诰敕房中书舍人,艾穆不答应。 万历初年,他升任刑部主事,晋为员外郎。审查陕西囚犯的罪状。当时张居正执法严厉,判决囚犯不到一定数额的人要治罪。艾穆与御史商量,只判决了两人。御史担心不称职,艾穆说:“我决不会用人命来博取官职。”回到朝廷,张居正盛气凌然质问他。艾穆说:“皇上很年幼,小臣要体现皇上重视生命的德行,来帮助成就您公平允当地治法,有罪我也甘心。”作揖退下。 等到张居正父死不服丧,艾穆在家叹息,于是与主事沈思孝上疏劝谏说:“自从张居正不服丧后,妖星突然出现,星光直逼中天。言官曾士楚、陈三谟甘心冒犯清议,率先请求张居正留下,人心顿然泯灭,举国如狂。现在星变没有消失,火灾又起来了。臣怎么敢爱惜生命,不抛头洒血为陛下进言。陛下之所以留下张居正,说是为国家的缘故,而国家所重视的莫过于纲常。首辅大臣是纲常的表率。纲常不顾,社稷怎能安宁?事情偶然为之,是特例。而万世不变的,是先王的制度。现在抛弃先王的制度,而效法近世的特例,像这样怎么能行呢?张居正现在因特例留下,碍着情面就任了。等到国家有大事庆贺、大祭祀,身为首辅,想避开则害了君臣大义,想出来则伤了父子之情。臣不知道陛下怎么安置张居正,张居正又把自己置于何地?徐庶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昭烈帝辞职说:‘臣方寸已乱。’张居正难道不是人家儿子而方寸不乱吗?位处人臣之上,却不修凡人的日常礼节,何以面对天下后世!臣听说过古代圣贤的帝王常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