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三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三十三 (第6/6页)

制命结束,礼赞叩头。

    各官员先退下,出门外,赞唱扈从官行叩头礼。

    行礼结束,皇帝返回行宫,稍微休息,扈从等官员快步走到门内站立。

    皇帝登上辇车,中军发炮三声,各营都鼓吹乐曲,仪仗队和马军前导后随按来时的仪式,釭鼓与大乐乐声互相应和。

    总协戎政以下官吏等候皇帝车驾到达,叩头退后。

    马军到长安左门外面停下来。

    仪仗队、大乐到午门外停下来。

    皇帝返回,仍然到内殿行参谒礼,如同先前的仪节。

    百官不跟随的,各自穿朝服在承天门外桥南依次站立。

    恭敬相送,皇帝返回,迎接也像恭送的礼仪。

    第二天,总协戎政官以下上表称谢,百官列班侍立举行道贺礼,如同平常的仪节。

    兵部按将士的优劣和射中箭靶的多少、教练的等次上报。

    过二日,皇帝驾临皇极门,赐予敕俞勉励将士。

    总协戎政官捧着敕命到彩车,将士迎接导引到教场,按照礼仪打开宣读、行礼。

    这一天,就举行赏赐和惩罪,各有等差。

    第二天,总协戎政官率领将佐又谢恩。

    下诏按照提议施行。

    皇帝返回,乐曲演奏《武成之曲》。

    万历九年举行大型阅兵,按照隆庆的旧例办。

    大射的礼仪,后代没有谁研求,只有《宋史》列在嘉礼中。

    到《明集礼》则附在军礼之中,《明会典》也是这样。

    大射礼的制度,洪武三年制定。

    凡是郊宫宗庙祭祀,在祭祀日期以前举行大射礼,工部制造箭靶等器物。

    箭靶有七种。

    虎鹄箭靶为五彩,供天子使用。

    熊鹄箭靶为五彩,供皇太子使用。

    豹鹄箭靶为五彩,供亲王使用。

    豹鹄箭靶四彩,供文武一品官、二品官使用。

    糁鹄箭靶三彩,供三品官到五品官使用。

    狐鹄箭靶为二彩,供六品官到九品官使用。

    布鹄箭靶没有色彩,供文武官员的子弟和士民中的俊秀人才使用。

    凡是举行射礼时,在箭靶右边设置乏。

    乏又叫容,见《周礼?大司马》服不氏,用处是为执旗和待获者蔽障身体。

    设置插箭的器具福和韦当,这两样东西在射箭时放在前面,用来整齐地插放箭。

    设置行射礼时盛算筹五种名叫中的器具。

    树中,即皮制树形盛算筹的器具,是天子举行大射礼时使用的。

    间中,即闾形盛算筹的器具,是天子举行宴射礼时使用的。

    虎中,即虎形盛算筹器具,是皇太子、亲王行射礼时使用的。

    兕中,即兕形盛算筹的器具,是一品到五品文武官员使用的。

    鹿中,即鹿形盛算筹的器具,是六品到九品官以及文武官员的子弟和士民中的俊秀者通用的。

    射礼的经办官员,设司正官二名,掌管验证参加射礼的人的官阶品级尊卑、力量强弱而确定同射的对象,射中与否便书写于算筹,由兵部官贝任这个职务。

    司射二名,掌管先用强弓射箭靶以诱发参加射礼的兴趣,以鼓起众人的士气,由武职官员充任。

    主管射礼器物的官员二名,掌管分辨弓的力量强弱,分为三等,察验人的力量强弱来分授弓,由工部官员充任。

    举爵者二名,主管用马奶子酒交给射中的人饮用,由光禄寺官员充任。

    请射者,主管确定同射的对象。

    一人射完,再请某对手射,由侍仪司充任。

    待获者、主管把箭纳入司射器的人,用仆人供奉这项工役。

    执旗帜的六人,主管在蔽障物后面持五色旗。

    如射箭的人射中箭靶,举红旗应对。

    射中采,举彩旗应对。

    偏西,举白旗。

    偏束,举青旗应对。

    超过箭靶,举黄旗应对。

    没有达到箭靶,举黑旗应对。

    军士二名主管这事。

    引礼二名,主管导引文武官员进退,由侍仪司舍人充任。

    太祖又因为先王射礼废弃已久,射箭的事情专门由武夫练习,而文士多不懂得。

    于是下诏国学以及郡县的学坐都命令他们练习射箭,向天下颁布仪式。

    朔日和望日便在官署或者空地上练习。

    官府学校的射礼仪式,大致仿照大射礼的仪式而降低礼仪要求。

    射箭的位置最初为三十步,此后累加到九十步。

    射四箭,以二人一组配对。

    永乐时期有打击球射柳的制度。

    永乐十一年五月五日,皇帝驾临束苑,擎球射柳,听凭文武众臣、四夷来朝的使者和在京城的年高有德的人聚集观看。

    分击球官为两组,从皇太孙以下诸王大臣依次擎射,射中的赏赐布帛多少不等。

    洪武六年二月,制定拯救日食的礼仪。

    这一天,皇帝穿着平常服饰,不驾临正殿。

    中书省设置香案,百官穿朝服行礼。

    鼓人击鼓,到太阳重新变圆纔停止。

    月食,大都督府设置香案,百官穿平常服饰行礼,不击鼓,下雨下雪云层遮蔽便免去。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重新制定,礼部在露台设置香案,朝着太阳,在仪门以内设置金鼓,在露台下设乐,各官的拜位在露台上。

    到那个日期,百官穿朝服站入行列,奏乐,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跪下。

    执事者捧起鼓,班首击鼓三声,众鼓一齐敲响,等候太阳恢复圆形,又行拜四拜的礼仪。

    月食,则百官穿便服按礼仪在都督府救护。

    在外各司,日食便在布政使司、府州县,月食便在都指挥使司、卫所,按照仪式擎鼓救日食、月食。

    隆庆六年,呈帝死。

    刚刚大殓,纔穿上丧服,遇到日食。

    百官先定时聚众举哀,然后到礼部,穿青色素衣,系黑色角带,向着太阳拜四拜,不用鼓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