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六十二 (第8/8页)
州,把它作为常规。 陈坛上奏说:“嘉定靠近海边,正当长江水流的要冲,地势平坦,没有大山高地。 海船停泊,有的遇到大风大狼,碰到坚石搁浅就损坏。 应当在青浦用土筑成小山,树立险情标志,使驾船的人知道有所避免,而海上险要之处不会成为灾难。”诏令依从他的奏请。 十年九月,工程竣工。 方圆一百丈,高三十余丈。 赐名叫宝山。 皇帝撰写碑文记其事。 丞乐十三年五月,又停止海运,只保存一个遮洋总,运送供给辽束、蓟州的粮食。 正统十三年,削减登州卫海船,将一百艘碱焉十八艘,用五艘运送青州、莱州、登州的布花钞锭十二万余斤,每年赐给辽东兵士。 成化二十三年,侍郎丘浚呈上《大学衍义补》,请求寻找海运故道,与河运同时进行,大致是说:“海船一艘装运千石,大略相当于河船三只的装运量,使用的运粮兵大量减少。 河运比起陆运的费用减省十分之三,海运比起陆运减省十分之七,即使有被淹没的灾难,然而灭省牵引役卒的辛劳、驳船捞浅的费用,以及顺着次序的守护,利与害也相抵。 应当寻求一向懂得海运的人,请求探测考察。”他的主张没有施行。 弘治五年,黄河在金龙口决堤,有人请求恢复海运,朝廷议定不同意。 嘉靖二年,遮洋总漂役军粮二万石,淹死官军五十余人。 五年,停止登州造船。 嘉靖二十年,总河王以旃因为河道阻塞,说:“海运虽然难以行驶,然而,中间平度州东南有南北新河一道,元时建闸直达安束,南北全从内洋通行,道路捷近又无危险,所以应当重视。”垒帝认为海上运道迂回,拒绝了他的建议。 嘉靖三十八年,辽东巡抚侯汝谅说:“天津进入辽东之路,从海口到右屯河通堡不到二百里,其中曹泊店、月坨桑、姜女坟、桃花岛都可以进港湾停泊。”工部回复可以施行。 四十五年,顺天巡抚耿随朝探测海上运道,从永平西面下海,一百四十五里到纪各庄,又四百二十六里到天津,都是靠近海岸行船。 其间开洋一百二十里,有建河、粮河、小沽、大沽河可以避风。 开始,允许他的主张,不久,因为御史刘翱上奏阻止而罢除。 这年,依从给事中胡应嘉的计策,革除遮洋总。 隆庆五年,徐州、邳州河流淤塞,依从给事中宋良佐的计策,又设置遮洋总,保存海运遗意。 山东巡抚梁梦龙极力论述海运的便利,说:“海运之道南从淮安到胶州,北从天津到海仓,是岛人商人出入之地。 臣派遣士卒从淮安、胶州各运米麦到天津,没有不顺利的。 淮安到天津三千三百里,风顺,二十天就可以到达。 船经由近洋,岛屿连绵,即使遇大风可以依傍,比起殷明略故道更安全方便。 五月之前,风顺而又湿和,此时出海可以保证无忧虑。”命令酌量拨出附近地区漕粮十二万石,使梁梦龙施行此事。 隆庆六年,王宗沐督促漕运,请求施行海运。 韶令运送十二万石粮从淮河入海。 这条运道,从云梯关往东北经过鹰游山、安柬卫、石臼所、夏河所、齐堂岛、灵山卫、古镇、胶州、鳌山卫、大嵩卫、行村寨,全都经过海面。 从海洋所经过竹岛、宁津所、靖海卫,往东北转向到成山卫、刘公岛、威海卫,往西经过宁海卫,全都经过海面。 从福山之罘岛到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往西经过桑岛、坶屺岛;从坶屺向西经过三山岛、芙蓉岛、莱州大洋、海仓口;从海仓向西经过淮河海口、鱼儿铺,住西北经过侯镇店、唐头塞;从侯镇西北的大清河、小清河海口,乞沟河进入直沽,到达天津卫。 总共三千三百九十里。 万历元年,即墨福山岛毁坏运粮船七只,沉没谷米数千石,淹死士兵十五人。 给事、御史一起上奏章纠弹其过失,停止不再施行。 二十五年,倭寇兴起,从登州运粮供给进入朝鲜的兵士。 山东副使于仕廉又说:“运送军粮到辽东不如经海运,海运不如经登州、莱州。 登州、莱州渡过金州六七百里,到旅顺口只有五百余里,顺风扬帆一二日就可以到达。 又有沙门、灶矶、皇城等岛处于其中,天然设立海水传送,停留住宿可避海风。 由于皇城到旅顺二百里略远,得到顺风不足半日就可以渡过。 假若从天津到辽东,则大洋无停泊之处;淮安到胶州,虽然只有三百里,但从胶州到登州千里之逮,礁石阻碍难以行驶。 只有从登州、莱州渡海到辽东,水势便利而运输容易。”当时,全都认为他的主张是对的,然而没有施行。 四十六年,山东巡抚李长庚奏请施行海运,特地设立户部侍郎一人督促这事,其事具载于《李长庚传》。 塞祯十二年,崇明人沈廷扬担任内阁中书,又陈述海运的方便,并且辑录《海运书》五卷进呈。 命令制造海船试用。 廷扬驾驶二只海船,装运米粮数百石,十三年六月初一,从淮安出海,十五日到达天津。 等侯适当的风势用了五日,运行仅仅十天。 皇帝很高兴,提升沈廷扬户部郎中,命令前往登州与巡抚徐人龙谋划。 山东副总兵黄荫恩也上奏海运的九条意见,皇帝立即命令他监督海运。 在此之前,宁远的军粮都是用天津船运到登州,等待东南风转运米粮到天津,又等待西南风再转运到宁远。 沈廷扬从登州直接运送到宁逮,节省费用多。 不久,命令他到淮安治理海运,被督漕侍郎朱大典所阻止,还是命令他改驻登州,统领宁速军粮的事务。 十六年,加光禄少卿。 福王时期,命令沈廷扬用海船防御长江,不久,又命令他兼理军粮事务。 南都已经失去,沈廷扬艰难历经于唐、鲁二王之间而死。 在嘉靖年间,朝廷大臣纷纷建议恢复海运,漕运总兵官万表说:“在从前的海运,每年沉没粮食不止十万。 装运稻米的船只,驾驶船只的士卒,统领士卒的官吏,都不能幸免。 今人谋划海运总是坚守丘浚的论说,不是通达事理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