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七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七十二 (第6/6页)

孝宗接纳了。《宪宗实录》完成,元祯升南京侍讲学士,因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而回家。过了很久,朝廷召元祯任《会典》副总裁。到京就升为学士,担任御前讲席的讲官,孝宗对他很钦佩。元祯外貌清逸消瘦,身长比一般人矮,孝宗特地为他准备矮小的桌子使用。几个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离去。服丧期满,升南京太常卿。不久,因朝廷编撰《通鉴纂要》,又召元祯为副总裁。以原先的官职兼任学士,同时掌管詹事府。孝宗晚年德行更有长进。元祯就要求御前讲席增讲《太极图》、《通书》、《西铭》等书。孝宗立刻取来看,并高兴地说:“天生此人,以启发朕心。”准备重用元祯,不久孝宗去世。

    武宗即位,提升元祯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进入东阁,专门主管官吏受封的敕书。元祯向来名望很高。退隐居家很长时间,晚年才又出仕。馆阁中的人全是他的后辈,见元祯的言语议论、神情姿态,认为不切实情,大多讪笑他。又因争名位互相倾轧,因此毁谤元祯的话到处流传,言官纷纷上奏章弹劾元祯。元祯接连七次上疏要求退休。刘健极力主张挽留他。刘健走后,元祯也去世。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文裕。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章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成化八年(1472),他在会试、殿试都考第一名,授修撰职,侍奉时为东宫太子的孝宗,任职期满升右谕德。孝宗即位,以旧日东宫学官升左庶子,预备编撰《宪宗实录》,升为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1495),吴宽被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时逢继母去世,吏部缺人,孝宗命留出官位等他就职。吴宽丧服满返回吏部任职,转任左侍郎,改为掌管詹事府,进入东阁,专门负责官吏受封的敕书,仍侍奉时为东宫太子的武宗。宦官大多不愿让太子接近儒臣,多次用他事间断讲读。吴宽率领其下官上疏说“: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天就停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和节日停讲,讲学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岂容又借其他事妨碍讲学。古人八岁时就随师学习,居宿于外,是想他远离不好的环境亲近君子。百姓尚且如此,况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孝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

    十六年(1503),吴宽升礼部尚书,其他职务如故。以前,孝庄钱太后去世,廷议将来孝肃周太后去世,与钱太后一样合葬到英宗的裕陵中,将灵位纎享到太庙中英宗庙室,与英宗正妻(皇后)待遇相同。这时孝肃周太后去世,准备纎享太庙,孝宗却认为将英宗周贵妃与英宗钱皇后一同礻付享太庙不合适,要礼官讨论。吴宽说《鲁颂》中的《。。宫》、《春秋》记载的仲子之宫都是另建一神庙,汉、唐也是这样。时逢大臣也大多主张周太后纎享别庙,孝宗同意了。吴宽是当时文学侍从之臣中声望最高的一位,谢迁次之。谢迁已经进入内阁,他曾经对刘健说要吴宽进入内阁共同处理政务,刘健坚决不同意。有一天刘健又说“:吴公科第、年岁、声望都超过谢迁,谢迁实际是自愧不如,哪会寄情于吴宽呢?”到谢迁引退,推荐吴宽代替自己,其建议仍未被采用。朝内外都为吴宽惋惜,而吴宽很坦然,他说:“我一开始就没有进入内阁的念头。”吴宽七十岁时几次称病要退休,孝宗总是安慰挽留他,最后死在任上。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授他的长子吴。。为中书舍人,补任次子吴奂为国子生,是对吴宽特殊的礼遇。

    吴宽cao行高洁,不为外界毁誉所左右,而严格要求自己。他对于书无所不读,诗文文雅而合规范,并且擅长书法。他有几顷田,曾用以救济亲友中的贫困者。友人贺恩有病,吴宽将他迁到自己住所,日夜探视,贺恩死,吴宽为他穿白色丧服一月之久。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考中进士。授编修职,几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1511),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皀为礼部尚书。淮王。。蓕、郑王。。。。都是王族旁支,而承袭藩王封号,而。。蓕称他亲生的父亲为先考,。。。。并且要追封亲生父母,把亲生父母的神主放入祖庙。交城王秉木凡是由镇国将军继承爵位的,而将其妹封为县主。刘春都依据礼法予以驳斥。于是以此为成例。

    明武宗尊崇信任西藏僧人,常常穿着西藏僧人的衣服在内部演讲佛法。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西域僧人常出入豹房,被封为大德法王,他派遣二个徒弟回乌思藏,要求效法大乘法王的例子授予国师诰命,每年按时向朝廷入贡,朝廷送茶叶让其带回去。刘春表示反对。武宗下令再议,刘春奏道:“乌思藏远在西方,极其愚昧蛮横。虽然设四王安抚他们,但其入朝进贡必须有节制。使其不造成边患。如果同意送他们茶叶,给以诰敕,万一他们假冒圣旨诱骗藏人,向朝廷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朝廷不答应其要求藏人不满,答应其要求则滋生祸害。”奏章呈上,罢免他们携带茶叶的特权,但还是给予了诰敕。刘春又奏道“:西番信奉佛教,因此祖宗承前代旧例,设立乌思藏诸司,以及在陕西洮州、岷州、四川松潘建立诸寺庙,用以教化引导番人,许其朝贡。贡期、人数都有定制。近因诸番地处僻远,难辨真伪。内地的逃亡罪人,学习番人语言,藏身在内,又多建寺庙请求僧人配额。番人进贡的日益增多,宴请赏赐繁费。请求对上朝入贡的番人严格地限制日期,酌情限定人数,每座寺庙只给经核实的十道度牒,沿边军队备存经核实后的底本,人员与底本相符合,才允许起程。禁止滥建寺庙。”武宗回答可以。广东布政使罗荣等朝见皇帝,各言镇守内臣入贡之害。刘春一一列上累朝停革入贡上献的诏旨,并且说了四方水旱盗贼,军民困苦的情况,请求罢除诸镇守臣,意见未被接纳。

    刘春掌管礼部三年,慎守法典。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回家里处理丧事,丧服期满,刘春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专门负责诰敕,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十六年(1521),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简。

    刘氏世代以科举扬名。刘春的父亲刘规是御史,弟弟刘台为云南参政,儿子刘彭年为贵州巡抚兼右副都御史。刘彭年的儿子刘起宗为辽东苑马寺卿。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为广东左布政使。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为云南布政使,以清廉闻名。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出征缅甸有功。他们都是由进士进入仕途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