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二十 (第4/6页)
的每岁上供和州县的冗费,用这样节约的万余银钱修治亭障,修建烽火台,购置器具、马匹以换取粮食。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岁的定额银八万,用山西省邮传节余的费用来补充。雁门、平定军因为逃避屯田粮税而逃跑,魏允贞上奏免除两军的地租,下令恢复开垦。岢岚互市,省抚赏给银钱六万。汾州有两个郡王,管理人员与军民杂处,知州职位太低不能制服,魏允贞奏请改为府。自从互市后,边政废弛,魏允贞看到了要害,修筑边墙万余丈。声名大振,皇上数次嘉奖他的才能。恰好下诏让宦官张忠在山西采矿,魏允贞上疏极力主张不可,皇上没有答复他。不久,西河王知燧请求开凿解州、安邑、绛县的矿产,以仪宾督促有关事宜。指挥王守信请求开凿平定、稷山各矿山。皇帝都批复同意。魏允贞恐怕老百姓受到更多的干扰,请求命令让张忠一个人管理,皇上也不同意。 三殿受灾,皇上下诏恳求大臣讲实话。魏允贞认为过错在于辅臣,历数赵志皋、张位的罪行。并且说:“这二个人在二月加了恩宠,过了一个月两宫发生灾乱。今年又加恩,三殿又受灾,天意啊!”张位极力为自己辩解,请求罢官。皇上安慰,予以挽留,责备魏允贞是边臣不当议论朝政,因为屡被推举不被任用,遂放肆乱言,被停发俸禄五个月。不久,魏允贞上疏推举被人忽视的贤明人士,请召回王家屏、陈有年、沈鲤、李世达、王汝训和小官史孟麟、张栋、万国钦、马经纶、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等,上疏被留在禁中。过了很久,他才按程序提拔为右副都御史。 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天,上疏陈明时政的过失,说:“从地方考察选取的各位臣僚,几经论辩、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那个鲁坤、马堂、高淮、孙朝之辈,做了什么事,推举了什么人,皇上让他们拥有权力横行朝中,生杀予夺,全由他们一句话。朝廷大臣所陈明的都是国家大计,一切搁置阁中,不予实行,更有甚者被严加责备。那些监税之徒,都是无赖小人,为老百姓所不齿,却早晨上奏,晚上得到批复,如声音与回音一样相随。我百思不得其解。小官吏下乡,民间仍被干扰,更何况官役四出,如虎若狼,老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如吴宝秀、华钰等人,就惨到极点,可陛下没有一点念及到他们。钱粮的出入,上下拖延,还有很多弊病。这些人大权在握,动辄数万。有关官吏不敢过问,抚按也不敢上报。难道没有吸民脂民膏而自己发财的吗?可陛下也没有一点察觉。黄金取于云南,不满足不停止索取。珍珠取自大海,不弄完不停止。锦缎取于苏杭,不到极端奇巧不停止。元老听任他们闲置,而正直的大臣几乎全被永远禁止参予朝政,陛下爱贤明的人士,还不如爱珠玉锦缎。”上疏奏上,皇上也不理会。 起先,张忠因开矿到山西,后来孙朝也来收税,责备、哀求的呼声来自四方,魏允贞每次予以裁定、抑制。恰好张忠打死太平典史武三杰,孙朝的使者逼死建雄县丞李逢春,魏允贞上疏揭露他们的罪行。孙朝发怒,弹劾魏允贞违抗命令、肆意阻挠。皇上将魏允贞的奏疏留下,而把孙朝的奏疏下到部院。吏部尚书李戴、都御史温纯等极力称赞魏允贞的贤明,请求将魏允贞的奏疏下到部院进行评议。皇上把他们的意见都留下了。山西军民数千人怕魏允贞离去,相继到京城喊冤,两京的御史也连连上奏救援。皇上于是将两个人都不问罪。第二年,张忠因为夏县知县袁应春对他不礼貌,弹劾,并要求贬他的官。魏允贞请求留任袁应春,皇上不答应。 魏允贞的父亲年已九十多,魏允贞年年乞求侍养,奏章上了二十回。朝廷大臣认为皇上特使为害百姓,不是魏允贞不能制服,所以留任了他。这一年五月魏允贞的要求更坚决,才让他回家乡。官吏、百姓为他立祠。不久,朝廷的视察人员上奏魏允贞守边疆的功劳,在家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很快他就去世了。天启初年,追封谥号为介肃。 王国,字之桢,耀州人。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授职庶吉士,改任御史。 王国出去巡视京畿一带的屯田,清理成国公朱允祯等所侵占的田地九千六百余顷。张居正病重后,他上疏推荐他的座师潘晟进入内阁,皇上采纳了。王国与同官魏允贞、雷士祯和给事中王继光、孙炜、朱惟炳、张鼎思以为不可,皇上停止了任命。不久,极力弹劾宦官冯保的罪行。并且说:“张居正死后,冯保令徐爵索取他家的七张名琴、九个夜光珠、五个珠帘、三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张居正的儿子恭恭敬敬送到冯保的屋里,而冯保扬言是陛下要的,玷污了皇上的名声。”因而揭发曾省吾、王。。内外勾结的情况。王国的奏疏从外地到,与李植的奏疏先后呈上。皇上已采纳李植说冯保有罪的意见,李植遂为人所知,而王国的名声也由此显赫。回到朝廷,推荐王锡爵、陆树声、胡执礼、耿定向、海瑞、胡直、颜琼、魏允贞。不久之后,他又出督南畿学政,因病回乡。 王国起用掌管河南道。首辅申时行想把他不喜欢的十九个人置于考察的名册上,吏部尚书杨巍也在其中,王国极力坚持不能这样做。申时行以御史马允登资历较王国老,起用马允登掌考察事宜,让王国辅佐他。各位御史都集中了,马允登写下十九个人的姓名,说:“这些人都是为众人所不能容忍的人。”王国仔细看后,喝叱道:“这些人唯独与执政相抵触。皇天在上,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马允登不收回意见,王国很气愤,奋力上前想揍他。马允登赶紧逃跑,王国围着柱子追他,其他人上来劝解。皇上听到了此事,把两个人都调出京城,王国任四川副使,后因疾归家。那十九个人靠王国幸免于难。 很久以后,王国起用为原官职,到山西任职。后改任河南督学,升为山东参政。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公正、廉洁而著称。征召为太仆少卿。又外出任山西副使,做南京通政使。万历三十七年(1609)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保定。年内发生灾害,王国屡屡上书皇上请求放宽赈恤事宜。大盗刘应弟、董世耀聚众称王,远近劫掠,王国率兵剿灭了他们。升为右都御史,巡抚身份如旧。 王国刚正耿直,与弟弟吏部侍郎王图为当时人所仰慕,遭朋党忌恨。他请求归家,死于家乡。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sao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