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二十九 (第5/9页)
见授官工部尚书。孝定皇后去世,内廷利用皇帝的谕旨向官府索取的钱财,不可胜计。周嘉谟说丧礼有一定的制度,不能听信左右的谗言,随便耗费国家钱财,因而不接受索取。没多久改任吏部尚书。 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皇帝驾崩。八月二十三日天刚亮时,光宗皇帝即位,郑贵妃占据乾清宫,并且请求封为皇太后。周嘉谟听从言官杨涟、左光斗等人的意见,用君臣大义谴责郑贵妃的养子郑养性,让郑贵妃晓得其中的利害。郑贵妃于是移到慈宁宫,封太后的事也不再提了。外廷大臣都说郑贵妃进献八名侍女,从而导致皇帝患病。二十六日,周嘉谟趁被皇帝召见之机,规劝皇帝节制自己的欲望。皇帝长时间注视周嘉谟,然后命令皇长子向外廷宣布:“传闻之辞不可轻信。”各大臣于是退朝。二十九日,皇帝的病情愈发加重。周嘉谟偕同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火景、韩火广等接受皇帝的遗诏。当天晚上,皇帝去世。九月二十六日天刚亮时,光宗皇帝的遗诏让皇长子即位。这时李选侍在宫廷内独断横行,势力很嚣张。朝中大臣担心出现意外,进门哭吊之后,请求朝见皇长子,高喊万岁,把他迎奉到文华殿接受大臣们的朝拜,送他到慈宁宫居住。周嘉谟上奏说:“陛下担负着国家社稷的重任,进出应该慎重。大小装殓,早晚的哭临,应该等大臣们到达后才进行。”皇长子点头同意了。各大臣商议协定,皇长子在九月六日即位,李选侍照旧居在乾清宫,还想挟持皇长子同她住在一起。周嘉谟急忙起草奏疏带着朝中大臣请求皇帝转移宫室,左光斗、杨涟跟着上疏。五日,李选侍才移到仁寿殿。这时重大事故接连不断,国家很不安定,首辅方从哲迟疑不决,刘一火景、韩火广又是第一次主持朝政,周嘉谟在朝中执政,主持大议,朝廷内外十分倚重他。 神宗皇帝末年,齐、楚、浙三个派系执掌朝政,控制贬谪、提拔官吏的权力,吏部都做不了主。等到周嘉谟主管选拔权,只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光宗、熹宗相继登位。周嘉谟大规模起用被废免的官员,朝廷之中全是年长而有德望的人。一向被称作三大派系的首领和结党乱政的人,也渐渐自行引退,朝中的污浊之风也为之一清。此后,极力陈述吏治衰败,请求指定让巡抚、按察使、监司等部门办好这件事。报告官员的政绩,大多用四六骈体语,不能反映实情。周嘉谟请求用六件事作为评定官员的标准:一为cao守,二为才干,三为心术,四为政绩,五为年限,六为相貌。各自按实注明,不要用空洞的言辞装饰。皇帝认为很好,加以实行。 天启元年(1621),御史贾继春获罪。他的同事张慎言、高弘图上疏开脱他的罪责,皇帝想把他们一起治罪。周嘉谟等人极力为他们说情,于是只停发张慎言、高弘图的俸禄而已。朱钦相、倪思辉被贬,周嘉谟也为他们伸张正义。给事中霍维华希求魏忠贤指责弹劾王安,把他弄死。周嘉谟憎恶他,把霍维华放逐到外地。魏忠贤很恼怒,唆使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受刘一火景的嘱托为王安报仇,并且以任用袁应泰、佟卜年等人作为周嘉谟的罪过。周嘉谟请求辞职,魏忠贤假传圣旨答应了他。大学士叶向高等人请求留用周嘉谟继续完成百官考察之事,不听。第二年,广宁失陷。周嘉谟备感忧愤,立即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张鹤鸣主战误国的罪行。天启五年(1625)的秋天,魏忠贤的党徒周维持再次弹劾周嘉谟有意庇护王安,于是周嘉谟被削籍为平民。 崇祯元年(1628)被推荐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第二年,死在任上,时年八十四岁,赠为少保。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从侵吞公款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举发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馑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弹劾晋江李贽邪说惑众,逮捕了他,后来死在狱中。李贽的事迹收在《耿定向传》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以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审理张差“梃击案”张问达听从员外郎陆梦龙的话,命令十三司会审,所得供词与郑贵妃宫中的太监庞保、刘成有牵连。朝廷内外议论纷扬,怀疑是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所主使。张问达等上奏请求将张差下狱。皇帝看见有庞保、刘成的名字,留下奏疏不下发。不久在慈宁宫召见方从哲、吴道南、张问达等人,下令将庞保、刘成二人车裂分尸。刚回到宫中,皇帝又改变主意,于是先杀张差,命令九卿、三法司在文华门会审庞保、刘成。庞保、刘成招供原来的姓名叫郑进、刘登云,却不肯服罪。正审讯期间,东宫传旨说:“张差的情形实在是患疯癫病,误入宫门,打伤内侍,罪在不赦。后来招供内宫的庞保、刘成想谋害本宫。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是他诬告报仇,当从轻定罪。”张问达等人以审讯没有结束为由,上疏说:“jianian邪之人闯入内宫,事关国家安危。现在张差已死,庞、刘二犯容易抵赖。文华门是崇高庄严的地方,我等不敢拷打审问,怎么得到实情?二犯偏执一词,怎么能成为证据?张差虽然死了,他的供词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他的同谋马三道等人也都有供词在案,谁能够视而不见呢?况且慈宁宫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