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 (第12/20页)

  开初,昊元年设置侍仪司,官阶从五品。

    洪武四年,定为侍仪使,从七品,引进使,正八品,奉班都知,正九品,通赞、通事舍人,从九品,都是七品以下官员。

    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设置使一人,正七品,副职三人,正八品,承奉一人,从八品,鸣赞二人,正九品,序班十六人,从九品,九关通事使一人,正八品,副职六人,从八品。

    十三年,改使为司正,分左、右司副各一人,增加序班至四十四人,革除承奉,增设司仪四人。

    二十二年,增设左、右司丞四人,正九品。

    三十年,开始改为鸿胪寺,提升品级为正四品,设官员六十二人。

    卿以下人数、品级如同上文所列。

    又设外夷通事隶属于它。

    建文年间,升少卿以下品级。

    少卿升正五品,寺丞升正六品。

    又改它的首领官官职名称,与鸣赞、序班都提升品级。

    罢除司仪、司宾二署,而以行人隶属鸿胪寺。

    成祖初年,全都恢复旧制。

    尚宝司,卿一人,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司丞三人,正六品。

    呈元年只是设一人,后增加二人。

    掌管宝玺、符牌、印章,而辨明其使用范围。

    宝玺有二十四枚,旧寅十七枚,嘉靖十八年,增加制造的有七枚。

    称为“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传玺,祭祀天地使用它。

    若是诏诰和赦令,便用“皇帝之宝”;册封、赏赐犒劳,则用“皇帝行实”;诏令亲王、大臣以及调兵,便用“皇帝信宝”;上加尊号,便用“皇帝尊亲之宝”;告谕亲王,便用“皇帝亲亲之宝”

    其中“天子之宝”,用于祭祀山川、鬼神;“天子行宝”,用于册封外国及赏赐犒劳;“天子信宝”,用于招抚边远蛮荒之人及征调。

    诏令用“制诰之宝”;敕令用“敕命之宝”;奖励大臣,用“广运之宝”;敕令谕告来京朝见的官员,用“敬天勤民之宝”

    若是“御前之宝”“表章经史之宝”“钦文之宝”,便图书文史等使用它们。

    世宗增加制作,制“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制“大明受命之宝”,制“巡狩天下之宝“,制“垂训之宝”,制“命德之宝”,制“讨罪安民之实”,制“敕正万民之宝”

    太子的宝印一枚,称焉“皇太子之宝”

    所有寅玺的使用,必须上奏请示而后准备发用。

    每当大型朝会,本司官员二人,以宝玺引导车驾,等侯皇帝升座,各自放置宾玺在龙案上,站立等候在殿中。

    行礼完毕,捧宾玺分行排列,到中极殿,置放在龙案上而后出来。

    御驾出巡,便奉宝玺跟随。

    年终,移交钦天监,选择吉日和香料入水,在皇极门洗涤宝玺。

    登记上奏一年来使用宝玺的次数。

    凡是请宝、用宝、捧宝、随宝、洗宝、缴宝,都和内官尚宝监在一起。

    所有金牌的标识有五种,用来颁发给功勋大臣外戚侍卫中的随从的以及值班的、巡视朝中的、夜晚住宿官中保卫的:称焉仁,它的形状为龙,公、侯、伯、驸马都尉佩带它;称焉义,它的形状焉虎,勋臣京卫指挥佩带它;称为礼,它的形状为麟,干户佩带它;称为智,它的形状为狮,百户佩带它;称为信,它的形状为祥云,将军佩带它。

    半字铜符的标识四种,以颁发给巡城寺卫官:称为承,称为东,称为西,称为北。

    巡察者持左半部分,守卫者持右半部分,合符而检察验证它们。

    令牌的标识六种:称为申,以颁发给金吾各卫的夜间警卫者;称为木,称为金,称为土,称为火,称焉水,以颁发给五城的夜间警卫者。

    铜牌的标识一种,用来稽察守卫士卒,称为勇。

    牙牌的标识五种,用来检察上朝参拜:公、侯、伯为勋,驸马都尉为亲,文官为文,武官为武,教坊司为乐。

    嘉靖年问,总编为官字某号,入朝参拜时佩带出入,不佩带者守门人便禁止他出入。

    私下相借的,按法令论处。

    有亡故,上缴于内府。

    祭牌的标识三种:陪祀官焉陪。

    供事官为供,执事人为孰。

    双鱼铜牌的标识二种:称为严,用来整肃值班警卫锦衣校尉的停留值班的人;称为善,用来整治光禄寺小吏的供事者。

    符验的标识五种:称为马,称为水,称为达,称为通,称为信。

    符验的形制,上面织着船马的图案,起马用“马”字,双马用“达”字,单马用“通”字。

    起船者用“水”字,并船用“信”字。

    亲王到藩国及文武官员出任镇抚、行人通使命的,便颁发给他们。

    御史出京巡察便颁发印信,公务完毕,全部验证收藏。

    核察出入的命令,而置办其次数,其职位最亲近,其事务最重要。

    太祖初年,设符玺郎,官阶正七品。

    昊元年,改焉尚宝司卿,官阶正五品,用侍从儒臣、功勋侍卫兼任此职,如丛堕以散骑舍人、黄观以侍中、塑莹以庶子为卿。

    如果没有才能不得调任。

    功勋侍卫大臣的子弟奉圣旨纔得以补任丞。

    那以后多以恩宠封荫寄托俸禄,没有常设人员。

    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各有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

    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都是从七品。

    后来增、减人数不固定。

    万历九年,裁减兵科五人,户、刑二科各四人,礼科二人。

    十一年,恢复设户、兵、刑三科各二人,礼科一人。

    六科,掌管侍从、规劝进谏、弥补阙失、纠正过失、稽察六部百司的事务。

    凡是制诰敕令宣布实行,大事回复上奏,小事签署然后颁布;有阙失,封还执奏。

    所有内外上呈的奏章奏疏下发,分类抄出,检核签署交付各部,驳正那些有错误的地方。

    吏科,凡是吏部引荐推选,则掌科即都给事中,因为掌管本科印信,故而命名,六科同,一同到皇帝面前请求圣旨。

    外官领取文书凭信,都先到本科签字画押。

    内外官考察自述后,便与各科共同上奏。

    拾遣纠弹那些不称职的。

    户科,监察光禄寺每年收入的钱粮,甲字库等十库中钱钞杂物,与各科兼临巡察,都是每三个月就轮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