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_兵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兵失 (第3/3页)

杨奉是汉朝的老臣,只因畏惧曹cao才出走,由于无处安身而暂时归附袁术。袁术必定轻慢于他们,他们也不会乐意为袁术效力。如果我们给他们写书信,约他们为内应,再联合刘备作外援,那将必定能捉住袁术了。”吕布说:“那你得亲自去给韩暹、杨奉二人送信。”陈登答应去送。吕布便向许都上表报告,给刘备去信,然后让陈登带了几个随从到下邳路上等候韩暹。韩暹领兵到达,下寨完毕,陈登便去求见。韩暹说:“你是吕布的人,来这里干什么?”陈登笑着说:“我是大汉的公卿,你怎么说我是吕布的人?像将军你一直是汉朝的臣子,现在却成了叛贼的臣子,你当日在关中保驾的功劳化为乌有,我认为将军这样做不值得。再说,袁术生性特别多疑,将军以后必定被他所害。现在将军如不早想办法,将悔之不及!”韩暹叹息道:“我想回归汉朝,只恨没有门路啊!”陈登取出吕布的书信,韩退看后说道:“我知道了。您先回去吧,我和杨将军定会反戈一击。你们只看火起就是信号,请吕温侯立即派兵接应。”陈登告辞,回报昌布。吕布分兵五路迎敌袁术大军,自己领兵出城30 里下寨。袁术的一路人马在张勋带领下先到,自知不是吕布对手,便后退20 里下寨。当天夜里二更时分,韩暹、杨奉如约行动,分兵到处放火,接应吕家军入寨。张勋的军兵大乱,吕布趁势掩杀,张勋败逃。吕布追到天亮,和袁术部下第一勇将纪灵相遇,两军刚要交锋,韩、杨两军向纪灵杀来,纪灵败走。吕布领兵再追,又与袁术相遇,一阵对骂,两军交战,袁术部将不敌吕布,袁术军兵大乱败走。途中又被关云长截杀一阵。袁术逃回淮南,从此一蹶不振。袁术之败,主要在于他妄自称帝,已是大失人心;他的军兵一路上又大肆抢掠,更是民怨沸腾,连部下将领也离心思叛,最后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反观吕布,由于接受了陈登的计谋,抓住了袁术的致命弱点,实施分化瓦解,因而轻易战胜了兵力大占优势的袁术军队。这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都在孙膑的论述之中。上面举了三个用兵决策指挥错误而导致失败的事例。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指挥正确的事例。那是曹洪统兵到汉中,与张飞交战时,曹cao的得力大将张领兵三万,分立三个营寨,都有山险作为依傍。这三个寨一叫宕渠寨,一叫蒙头寨,一叫荡石寨。扎好寨后,张从三寨各分出一半军兵去攻打张飞镇守的巴西,其余一半军兵守寨。张飞得报,召来副将雷铜商议,雷铜说“阆中地恶山险,便于设伏。将军领兵出战,我出奇兵相助,就可以擒拿张了。”张飞拨了五千精兵给雷铜,让他去埋伏;自己领兵一万,在离阆中30 里处与张带领的军兵相遇。两军摆开阵势,张飞出马向张挑战,张也不示弱,挺枪出战。两人打了20 几个回合,张的后军忽然乱喊起来。原来他们望见北山背后有蜀军的旗幡隐现,便乱了起来。张不敢恋战,拨马退走。张飞挥兵掩杀,雷铜又堵住退路,两下夹击,张大败而逃。张飞、雷铜领兵连夜追赶,直追到宕渠寨。张下令坚守不出。张飞便在离宕渠寨10 里处下寨,天天去叫骂挑战。但无论张飞如何叫骂、挑战,张只是坚守不出。张的三个营寨据险而设,张飞也攻不下来。两军对峙50 多天,张飞索性在宕渠山前扎下大寨,每天饮洒,喝得大醉时,便坐在山前辱骂张。刘玄德派去劳军的使者见张飞终日饮酒,便回去向玄德报告。玄德怕张飞酒醉误事,十分着急,而孔明却笑着说:“原来如此!军前恐怕没有好酒,而成都的美酒极多,可以用三辆车子装50 瓮酒送到军前,供张将军饮用!”玄德忙说:“我这个兄弟向来饮酒多了便出事,军师为什么反而送酒给他呢?”孔明说:“主公不必担心,其中自有奥妙!”孔明让魏延押送美酒到张飞军前,每辆车上都插上一面大黄旗,旗上写着几个大字“军前公用美酒。”美酒送到军中,张飞拜领。然后吩咐魏延和雷铜各领一支人马,分为左右两翼,只看军中升起红旗,便各自进兵。随后张飞吩咐把酒摆在帐下,命众军士大张旗鼓饮酒。曹军细作报告张,张亲自到山顶观望,只见张飞正坐在帐下饮酒,还让两名小兵在他面前表演相扑游戏。张见状气愤极了:“张飞欺我太甚!”当天夜里,张领兵去张飞处劫营,到其寨前,远远望见张飞帐中灯火通明,张飞正坐在帐中饮酒。张一马当先,大喊一声杀入张飞帐中。曹军在山头擂鼓助威。张到得寨中,见张飞仍端坐不动,真是喜出望外,一枪刺了过去。枪一刺中,张才知不妙,原来那个张飞是个草人。张知道中计,连忙勒马退回。说时迟,那时快,张飞帐后连珠炮响,一员大将拦住张去路,一声如霹雷般的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等候!”吓得张丢魂落魄,慌忙应战。张苦斗坚持,只盼蒙头和荡石二寨来救。他哪里知道,那两个山寨已被魏延、雷铜夺去。张盼不来救兵,又见山头火起,宕渠寨已失,万般无奈,只好逃奔瓦口关去了。这一仗,张飞一改有勇无谋,用计引出了张,使其失去山险据点,又用两路奇兵,断其后路,从而一举破了张倚为犄角的易守难攻的三个山寨,获得大捷。而张却终于免不了意气用事,中了张飞诱敌之计,招致大败。从这几个正反事例,人们不难领会孙膑的有关论述,悟出用兵决策的真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