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银孔雀 (第2/6页)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黑夜。只有海狼的声音。两人排成一列,啪哒啪哒地走在隐约可见的白色的道路上。 男人光着脚。织布匠也光着脚。两个人的步伐是那样的一致。就凭这一点,织布匠就相信了走在前头的男人的话和心。 道路离开了大海,成了一个缓坡,向森林的方向延伸过去。森林深处,鸟在慌慌张张地叫着。没有风。森林就宛若一个屏住呼吸的黑色的巨大生物似的。 “相当远了吧?” 听织布匠这么一问,走在前头的男人点点头: “相当远了。大概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到过的地方了吧!不过,你不用担心,回来的时候,也一定会这样送你回来的。” 于是,织布匠就放心了。男人用两手拨开繁茂的草蔓,开出一条道来,简直就像一个野生的猴子似的前进着。织布匠只是紧紧地跟在他身后。 织布匠的心,完全被新的工作占据了。织好的美丽的布一浮现在眼前,就是再远的地方,也要去了。就这样,他就好像是走在前头的男人的影子似的,朝前走去。 原始森林里,到处绽放着大得吓人的红百合。那呛人的花的气味,让织布匠的头昏沉沉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喝了烈酒之后似的。不知不觉地,织布匠就已经忘记从家里出来多长时间了。 “还没有到吗?” 织布匠用泄气的声音,问了一遍又一遍。那个男人总是回答道: “还有一点。” 然后,就又用同样的步伐朝前走去。像是在嘲笑这两个人似的,树上的鸟发出了一阵尖锐的叫声。 就这样,两个人竟然走了三天。 绿色的白天与黑色的夜晚,按时交替到来。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走在前头的男人就会把那身黑衣裳,从脑袋开始蒙得严严实实;到了晚上,又会歇上一会儿,生起一堆火,烤几个香蕉。 第三天的夜里,织布匠在远远的树丛之间,发现了一团朦朦胧胧的光亮,他一下子醒了过来。它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 “那是…” 织布匠用手指着问道。走在前头的老人点点头,回答道: “那里就是我们的塔。” “塔?” 织布匠心中涌起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说到塔,他也只是听说过,连一次也没有看到过。因为村子里,只有屋顶覆盖着椰子树叶子的屋檐低矮的房子。 “塔可真高啊!”织布匠抬头仰望着那团灯光,向往地嘀咕道。 那男人得意洋洋地说: “是高啊。和这一带最高的树一样高。这会儿亮着灯的,就是你的房间。那个房间里,有你从今往后要用的织布机和线。” “…”织布匠不能不赞叹了。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在想,在那么高的地方,究竟织什么东西呢… 正这么想着,两个人已经走到了森林深处的塔的下面。定睛望去,这座灰色的建筑上,有好几扇没有亮灯的窗户。从下面数第五扇、也就是说只有第五层的窗户,像点亮了一颗星星一般明亮。 “那么,让我为你引路吧!” 男人一闪身进到了塔里。 塔里面漆黑一片,静悄悄的。男人以熟悉的脚步开始爬起楼梯来了。织布匠跟在后头,努力不落在后面。然而楼梯相当陡峭,不歇口气根本就爬不上去。 “请再慢一点爬。” 织布匠用嘶哑的声音恳求道。老人的脚步稍稍放慢了一点。织布匠站住了,等不再喘气了,轻声地问道: “喂,到底是谁住在这塔里?喏,是谁住在下面没有点灯的窗户里?” 想不到老人用极其含混不清的声音,唱起了这样的歌: “银闪闪的月夜里, 吹来了一阵怪风, 绿树的叶子被刮跑了, 被刮到了千里之外的彼岸, 仅剩下了四片花瓣, 咕咕噜、咕咕——” 织布匠一边往楼梯上爬,一边把这首歌轻轻地重复了一遍,可是一点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很快,两个人就到达了塔的第五层。“嘎吱”一声,推开楼梯上的一扇沉重的门,就是那个亮着灯的房间。 装在墙壁上的烛台上,摇曳着一根蜡烛。被它那青白色的光一照,巨大的织布机和金线银线一下子映入了织布匠的眼帘。 “就是它就是它!” 织布匠冲进了房间里,禁不住摸起线束来了。金线银线爽爽的,摸上去是一种酷似冷水的感觉。啊啊,用这样的线织出来的,该是怎样美丽无比的布啊…“是要用它织高贵的人的盛装吧?” 织布匠干劲十足地问。然而,老人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啊啊,那么是壁毯吗?能织出非常好看的呢!” 老人又摇了摇头,静静地这样说道: “想用这线织一面旗子。” “旗子?就是…” 织布匠的一只手挥了挥。 “是的,织一面飘扬在这座塔顶上、正方形的大旗子。” “…”“也就是王族的旗子。旗子的当中,要浮现出一只大大的绿色的雄孔雀。” “雄孔雀…就是那种羽毛漂亮的鸟?” “是的。绿色的尾羽全都展开的样子。羽毛上有黑色和银色的圆形图案。鸟冠上是黑色的王冠。” 织布匠闭上眼睛,试着想像起美丽的孔雀的身姿来了。老人把嘴轻轻地凑到了他的耳边,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听好了,是绿孔雀哟!绝对不是别的颜色!” “我明白了。是开屏的绿孔雀。我会织得非常漂亮的!” 织布匠低声像是呻吟一般地答道。然后,他一想到这样的工作还是头一次,手心就痒痒起来了,恨不得现在立刻就开始工作了。老人满意地凝视着织布匠的那副样子,说: “那么,今天晚上就睡在这里。天亮了,就开始工作吧!” 他这才发现,房间的一角有一张竹编的床。当看到它的时候,织布匠记起了丢在家里的弟弟。弟弟才刚刚十岁。恐怕这会儿,正在转来转去地寻找突然失踪了的哥哥、哇哇大哭呢。 (事先打声招呼就好了。织这么一面大旗子,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