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第2/3页)
自己,表现自己,但他们的拙劣表演却让人惨不忍睹,最多只能博温师仲微微一笑而已。 至于武功,他们就更不用提了,仅会的几人也是远远未达到普通武林好手的水平,十个倒有五六个是完全不懂武功的。这样的人,鹰刀有自信一拳可以干掉八个。然而,在这大厅之内一定还隐藏着高手。 因为鹰刀总是能感觉到似乎有人在暗暗窥觑着自己,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他的目光之下,无法隐藏。 由于苦在自己不能暴露身份,无法默运天魔神功去追截这道目光,故此尽管心内急欲知道这个默默偷窥自己的高手是谁,也不敢冒险追踪。 仅仅凭借此人总能趁自己的目光扫描到死角处时再来窥视自己,这份人所难及的机敏来判断,此人的武功不下于自己。 这样也对,如温家这等富可敌国的产业,若说没有高手坐镇把守,恐怕早就被人豪取强夺走了吧。更何况,据传襄阳温家乃是是江北八阀中“关中温家”的旁支。 “家主,关于在东城码头建立马车行一事,我觉得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此草草行事,恐怕…”正当晚宴即将在一种平淡的气氛中结束的时候,坐在温恒下首的一个名叫宗维汉、年约五十岁许的中年男人抱拳向温师仲道。 终于来了吗?无聊了一个晚上,总算是等到这一刻了。鹰刀微微一笑。看到温恒在听了宗维汉的说话之后,似乎装作浑不在意的模样,他立刻肯定,这马卫行是在温恒的授意下才故意在这种时候向温玄发难的。 很显然,温家兄弟内斗一事已是这个家族公开的秘密,互相倾轧已完全浮出水面。而这宗维汉则明显属于温恒这一派系,意图借建立马车行一事以打击温玄。 温师仲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酒杯道:“维汉何出此言?在东城码头设立马车行一事有什么不妥吗?”温师仲外表儒雅,面容清矍,从外形上看更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儒士,而不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家主。 “回家主,俗语说的好,做熟不做生。我们温家一向来都是做水上的生意,对陆路运输一窍不通…当然,我不是说开拓新的产业不好,但是,在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之下便匆匆涉足我们并不了解的行业,这是不是太冒险了点?以我看来,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发展陆路运输,还不如在长江的支流上另辟一条航线,收益会来得更快,更好,例如淮河。 淮河沿岸乃整个中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向有‘天下钱粮出两淮’之称。只要和淮阴的南宫世家打好关系,相信这条航线每年所带来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二十万。” 宗维汉站起身来,侃侃而谈。温师仲哈哈一笑道:“什么做熟不做生?我温师仲若是相信这样的说法,当年就不会从汉中到襄阳来创立这偌大一个产业,而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汉中铸造铁器。 对于我们温家来说,整个长江的水路运输大都控制在手中,发展的余地已经不大,相反的,陆路运输可供挖掘的潜力却是无穷的。 还有,若是要开辟淮河航线,势必要与南宫苍穹那嚣张跋扈视财如命的老匹夫打交道,南宫家同样也有船队经营淮河运输,其奉为经济支柱的私盐就是从淮河运往西北内陆的,他又岂能将手中的大好肥rou无端端送给我们温家?” 温师仲口中的南宫苍穹正是江北八阀中“淮阴南宫”的当代阀主。南宫家族崛起于百多年前,累世以贩卖私盐牟利,江北的盐商无不仰其鼻息渡日。 贩卖私盐的利润极为丰厚,特别是西北内陆缺盐地区,一车的私盐,其获利几乎等同于一车白银。故此,掌控江北盐业的南宫世家身家之厚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对于温师仲的大力支持,温玄自然是满心欢喜。 反观温恒,脸色却有些阴沉,他在冷冷地扫了一眼宗维汉之后,向温师仲道:“父亲,孩儿曾经记得在东城码头建立马车行一事早已有人建议过,但是当时父亲并未予以采纳,言道陆路运输虽然投资小收益快,但风险却比水路运输要大得多。 然则,不知为何这次父亲这般执着呢?”听了这番话,鹰刀的心中突然很不是滋味,同时也对温玄起了警惕之心。原来,在东城码头建立马车行一事早就有人想到过,自己却得意地以为自己果真有什么经营天赋呢。 不过想想也对,温家世代经商,对商业的敏感程度一定是自己这个门外汉无法比拟的,又怎么会想不到“南船北马”这么简单的生财之道?可是…自己本来就是商业白痴,会天真地将“北马” 一事当作奇谋献给温玄,以达到打入温家的目的,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温玄居然也煞有介事地用这条陈年老“计” 来对抗温恒,并且做出对自己极为倚重的架式。莫非,其中还藏着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猫腻不成?温玄啊温玄,如此看来,我倒不能太过小瞧于你了。 但愿,你没有把我也算计在内…温师仲微微一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