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一自作孽不可活 (第1/2页)
九一、自作孽,不可活 转眼已至十一月中旬,衙门大堂里打板子的声音,一天都没有停过… 最初的几天,朱元璋每天都会到衙前广场去,等着被打伤的农夫被扔出来,就赶紧找人将他们抬到冯雷村,过了几天,不等朱元璋开口,围观群众们已经开始自发地将伤者往冯雷村送了。后来朱元璋干脆不去,衙门那边还在不停地向着冯雷村抬伤员。.hahawx.net 在冯雷村的祠堂里,马小天每天都在进行着慷慨激昂的演讲,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老子活不下去了”“老子要造反”“反正都是个死”“你们要不要一起来” 最初被抬来的那批伤者,大多数都被马小天煽动了,心中已经存了一抹造反起义的念头。后续被抬来的伤者,也很快被祠堂里那种微妙的情绪所感染。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了,造反起义这种事,是带着捆绑效应的,往往一个人说要反,就会捆绑着一群人跟着他反。这种声势,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慢慢的,造反的想法不光是祠堂里的伤者们有了,就连冯雷村边散布着的一千多名穷人,也开始有了… “兄弟…你听说了吗?西固村的马小天,说是要造反呢…” “我听说了…嘘…东固村、冯雷村、北井头村…我认识的好些乡亲都觉得马小天说得有理,他们也在想着一样的事儿。” “你有这想法么?” “我…我其实也在犹豫…”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造反被抓住是要杀头的,而且要诛九族,你不怕死?你看澄城郑彦夫,他就造反失败了,尸体都被人烧成了焦炭。” “我也怕死,但是不造反就能活么?饿死和被官府杀头,有什么差别?” “这个…你说得倒是有理,你让我也想想…” “对了…如果造反,总要有个大哥吧?” “这还用说,当然是朱八哥,咱们推举朱八哥当首领就好。” “他会愿意跟着咱们一起造反么?朱八哥在马家当管事,日子过得好好的,没必要跟着咱们这些苦哈哈一起胡闹吧。” “嘿,这个你就不懂了吧,朱八哥最讲义气,看不得乡亲们过苦日子,这十里八乡的乡亲要是都活不下去了,他一定会起来带领我们的。” “我觉得王二哥也不错啊。” “你还不知道?王二哥现在听朱八哥的!” 类似上叙这样的谈话,在冯雷村周围的百姓中间传播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像朱元璋说一样,某种东西,正在缓慢地酝酿着。 当然,也有不少动摇的人,想要去官府告密,揭发马小天、朱八、王二等人。 有些读者可能不明白,朱八和王二明明还没有出头,为什么就会有人想揭发他?其实这在古代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别人只要觉得你有可能造反,就可以去官府揭发你。而官府在处理这种事的时候,往往不讲究证据,而是讲究直觉,换言之“官府说你要造反,你就是坏蛋”不需要证据来证明。 可笑的是,这种糊涂断案方式,还真的造就过好几个厉害的义军首领。 例如上一世的朱元璋,他在皇觉寺当和尚,接到汤和的信邀请他去参加义军,他本来还没有下定决定要造反,结果寺里的和尚暗通消息说,有人揭发他收了反贼的书信,肯定是要造反了。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不再犹豫,投入了义军。 再例如明末农民起义中的点灯子,名赵胜.又名赵四儿,原是清涧*县书生,借住在石油寺里日夜攻书。有人讹传他夜间点灯于孤寺,要像平话中描绘的黄巢那样造兵书谋反,又传官府将要逮捕他。赵胜无以自明,担心被诬陷入狱,终于逼上了梁山,在解家沟花牙寺聚众起义。 以马小天、朱八、王二现在的情况,如果有人举报,官府铁定会来索拿他,不需要证据,直接斩首于菜市口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这些心志动摇,想要去官府告密的人,往往在偷偷摸摸离开冯雷村,向着衙门去的半路上,就被朱元璋散布开的人手给拦下来,拼命三郎绝不手软,一刀一个,统统砍杀,将尸体扔进山沟里。 起义的时机…正在一天一天地接近… -------- 县衙门,大堂。 顾华修皱着眉头,看着十五名村民被打得屁股开花扔出了衙门,心里不觉得有点郁闷,他已经打了半个月屁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